为什么现在的人写不出古人那样意境韵律优美的诗词,难道是现在的人落后了吗?

不忘初心76458


为什么现在的人写不出古人那样意境韵律优美的诗词,难道是现在的人落后了吗?

现代写诗词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只不过写得特别好能传承千古的不多,是现在的人落后了吗?肯定不是现代人落后,而是因为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咱们的语言体系已经和诗词语言离得很远了。咱们说的是大白话,而诗词系统的语言相较而言,变化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咱们要写出古人那种韵律,比较难。虽然人类情感,山川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就是说话的味道变了。

其次,咱们的诗词在咱们的时代,不算是最重要的正事,不推崇,不关心,就算真有心有力去写,写出来,也没什么市场,这年头太浮躁,有太多需要关心的事情了,有几个人真有闲心去写去看呢?活着就已经够难了,诗词还是得放在柴米油盐之后才行。古人写诗,其实也有许多是为了生活,当写几首好诗就能敲开升官发财的大门时,谁不会努力?唐以诗取士,科举不过是走走过场,只要诗写得好,中进士什么的,简直就易如反掌,看看咱们的李白,诗名传天下,不就直接面圣搞了个差事来?要不是李大诗仙政治方面的觉悟不太高,说不定也会有个什么诗仙宰相来呢。唐以后,也差不太多,都一样。如果咱们也是这种情况,谁不拼命写诗?全民都写,全民努力写,自然就会有精品了。

平心而论,咱们现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同一个科目下无数个领域,真要精通,实在是太难了。如果咱们只是深入地研究国学,几十年如一日地,把它当作是自己的生活,想来也是会出这方面的人才的。看看咱们许多常识,妇孺皆知,古人却未必知晓,所以说,古人聪明,咱们也不傻,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罢了。

能写当然是好的,同时,写不出优美的诗词并没有什么关系,能多读其他的书,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同样是值得努力做的。在繁忙的生活之余,能抽出时间读一读书,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期待您的关注。


宛如清扬


01.教育体系不同

现代教育体系最主要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虽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侧重点是‘数理化’,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次侧重点就是,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另外就是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拓展例题,主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学方面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很多学生感兴趣只是课余时间自己学习,或者考大学的时候报考中文系、文史系列的专业,才会有系统的教育。

而古代教育体系,从汉朝‘独尊儒术’开始,都是私塾或者家学。

从启蒙开始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再到进一步的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学习的内容大多都是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具有浓烈的文学氛围,再这样的环境下,做出来的诗句肯定是极为出色的。

02.最主要的就是韵书的学习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

韵书最早出现于两晋时期,随着隋唐时期对科举的举子撰写诗赋的严格要求,韵书也在逐渐的走向完善。

从最早的《切韵》,到盛唐时期的《唐韵》。《唐韵》综合了《切韵》的内容,并做了增修补订,加上《唐韵》带有官府的兴致,所以《唐韵》更加受人重视。

《唐韵》的出现,也是唐诗走向顶峰的时期。

宋朝最出名的就是《广韵》和《集韵》,这两本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宋词鼎盛的基础。

现代教育除了幼儿启蒙的时候学过拼音字母外,好像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在没有关于韵书方面的知识教育了。

以上两种原因,导致现代人写不出古人这样韵律优美的诗词。

不过现代的诗歌也算是一种诗词载体,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更有人说现代诗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代表了现代人的自由和民主。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诗歌载体,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你觉得呢?


三点文墨


是思想品德与社会脱节,生活阅历少,文学素养低,心烦意乱,找不到世外桃源,体验不着能够刺激心帘抖动的气息……

所谓的灵感只不过是一时兴起,凑合几句罢了。我就属于这种,完全是似懂非懂的状态,能整出来几句合辙押韵,不违反平仄谱的都费劲。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水平都上升了,现在写诗的人也不少,很多诗句也不错!现代人眼睛的阅历比古人广和多吧!全民读书认字的人也多了吧!看诗的人水平也高了吧,物以稀为贵,诗词也是一样,高出同水平的才会引起关注!如果把古人的诗去掉名人效应单把诗作拿出来看,会怎么样?


说客先生dys123


今人为何写不出古人那样意境韵律优美的诗词,这与诸多因素相关。

今人与古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体系不同。自隋唐始,科举制度成为正统的选官制,而诗词为主考内容,由士而仕成为文人们的人生目标,所以他们刻苦努力,潜心研读有关诗词歌赋创作的著作,以便顺利登科,步入仕途。

现代社会虽科技发达,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倍增,须面对诸多方面,如就业、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等,人们更注重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收入高低。赋诗作词虽可怡情养性,但却不能养家糊口,所以学习的人就少之又少,而创作者的作品,因受生活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意中会融入许多现代气息,当然这样的作品怎能与古人的相较?

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使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观念、亲情观念、联络方式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之说,但今日之“月”已非古时之“月”,更无法寄寓它太多的情感,如哀怨、悲愁、惆怅、感慨、向往、振奋等。

现代人的诗词作品没古人的韵味,不是落后了,而是时移世易,一切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只能靠丰富的想象来仔细体味了。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一是少了古文的积累,二是现代生话节奏加快,人们为了生际奔波,静不下心来精雕细刻作品,浮空多,三是社会对诗词文人重视不够,看不到他们对社会伦理道德潜以默化的熏陶,以为他们不产生GDP,有什么用呢?


虎中1号


不是写不出来,只是少了而已。

也不是人落后了,而是更发达了。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


一、从诗词的发展看,现代人很少去写古诗了。

1.唐代之前的诗大多为古体诗,古体诗对诗歌的对仗、平仄,押韵的要求比较宽泛,对诗歌篇幅的长短要求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句子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均可以。

2.到了唐代,发展为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之前的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是后人为研究诗歌做出的区分。近体诗的要求就严格多了,要求字数固定、用韵严格、讲究平仄和对仗。

3.到了唐朝末期,格律诗又向杂言诗发展,逐步形成词的形式,在句式、对仗、平仄、韵律的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宋代,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

4.相对于以前的古典诗词,我们现在的诗歌称为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现代诗形式自由,则不受格式、韵律、平仄的限制。

所以,现在的人很少去写格律严谨的古典诗词了,如果强加于现在的人去写格律诗,未免有点“刻舟求剑”。

二、现代诗也不乏精美之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现代诗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也终将造就一个时代的诗人和诗歌作品,现代诗没有了古典诗词的对仗、平仄,但也自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感情表达真挚、浓郁、隽永。戴望舒的《雨巷》,意象朦胧,意境优美。何其芳的《语言》,语言充满激情和幻想,情调婉转,深沉哀伤,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闻一多的《死水》,形式整齐,韵律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三、现代人也能写出优美的古典诗词

这其中的代表当属一代伟人毛泽东了,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词如何,也无需多说了吧。随便选出一首膜拜一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朋友A朋友


好像这个问题已经作过回答,补充一句就是,古人对诗词比较偏于重视,习作较多,凡事练久必精;现代人写诗比较少,教科上没有专门习作,甚至连为人师者都不知道诗词格律,自己也不懂写,又如何教自己的学生呢?因此现在大多数人对诗词很生疏,特别是词是按谱填写的,又有几人记得多少词谱呢!


直又直


现代人写不出古人那种意境优美的诗词吗?我觉得不尽然。

现代有一些文人的诗词也是比较优美的,只是现代人接触的文学体裁太过多样化,小说、散文、美文,甚至是鸡汤文比比皆是,正是因为多样化的元素,所以,很少会有人专攻某一种体裁。再加上写诗的人本来就少,精品自然也就比较罕见。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古人的作品无论是意境还是格律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古人不像现代人有那么多的娱乐,所以,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我想,即便同样是十年时间,古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一定比我们多。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古人脑中的知识储备一定比我们多,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诗词自然比我们的好得多。


寻韵


《武魂》

记苏武牧羊

苍山铁,残阳血,雁心归绝,

东望长安秋风月。

举高节,战莽雪,武魂旷业,

空横长城大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