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恩为何与李皇后共推赵元佐为大皇子,是对赵元佐忠心不二吗?

在太宗朝,宦官王继恩绝对是个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此人有大功,也有大才。他擅自改变宋皇后懿旨,改召晋王赵光义入宫,成为太宗登基第一功臣。他在太祖朝就已经是入内都知,在宦官中品阶已然到顶。太宗朝时,蜀地大乱,王继恩被任命为平乱总指挥,统兵作战。变乱平定后,宋太宗有心提拔王继恩为宣徽使,只是,宰臣强烈反对:宣徽使等同宰执,怎能由宦官出任?若开此例,难保朝廷日后不会出现宦官之祸。宋太宗苦思良久,打了一个擦边球。

王继恩石像

他为王继恩特设了一个官职,和宣徽使名称不同,权力相同,叫做“宣政使”王继恩不是刘承规,他可不甘心仅做皇家的忠仆。他虽是宦官,却有政治野心。太宗朝末年,皇太子人选没有确定,王继恩上蹿下跳,很活跃一开始,王继恩心中太子的人选就是楚王赵元佐。毕竟赵元佐是太宗长子,和王继恩的关系也最亲近。只是后来赵元佐犯下大错,被废为庶民,让王继恩好一番叹息。他也想过另投新主,只是,在二皇子赵元僖的眼中,王继恩乃是大哥赵元佐的人马。

赵元佐画像

因此,在赵元僖时代,王继恩很憋屈,沉沦多年。赵元僖暴毙,死因可疑,王继恩主动请求前往调查。结果,王继恩不但查出了毒杀赵元僖的真凶张氏,还翻出了赵元僖的许多隐秘。于是,在世人眼中,赵元不再是那个恭顺孝敬的贤王,而是一个为人阴险、善于伪装的小人。赵元僖死后到赵恒被确立为皇太子的三年间,立谁为皇太子,是朝中最热门的话题。王继恩和李皇后共推大皇子赵元佐。是王继恩对赵元佐忠心不二吗?绝非如此。

赵元僖剧照

王继恩身在皇宫,无故不得外出。他就打着为皇帝妃嫔祈福的名义,经常到皇家禅林多宝僧舍。那些想要走捷径获取富贵的官员们常常在那里聚会。在王继恩笼络的众多官员中,有一人叫潘阆。此人本是一个没落士子,靠着巴结王继恩当上了一个小官。他当然希望王继恩更上层楼,然后他也就可以做那升天的鸡犬了。潘阆告诉王继恩,为什么要支持大皇子赵元佐。

皇宫

他说:“这些年大皇子被废,二皇子暴毙,诸位皇子中,以三皇子居长。如今,在参知政事寇准的帮助下,三皇子出任开封尹,三皇子会认为他成为皇太子乃是理所当然。即便我们帮忙拥立,他也不会感激我们。若是我们想要成就拥立大功就必须拥立诸王当中没有资格入选太子的那位。若是我们能够成功,那就是第一功臣了。”在诸位皇子中,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年纪都太小,连王爵都不是。

立选太子剧照

四皇子赵元份容貌出众,为人宽厚,却过于胆小,对朝廷大政基本不参与。他家中还有个母老虎——妻子李夫人,最是忌妒。李夫人本人没有生育,赵元份为了延续香火,取了小,生了三个孩子。不过,在孩子出生后,李夫人就严格限制丈夫的行动,再不许去小妾的房间。即便赵元份对王府鬟给个笑脸,那丫也必然会被李夫人暴打,甚至活活打死。李夫人不但奇妒,而且贪财。宋太宗知道这个儿媳妇的脾气,每次给赵元份发东西,都会特别交代,要平均分给他王府中其他姬妾。可是,李夫人就是不听,而是把所有赏赐全部抓在手中。

四皇子赵元份剧照

王继恩不看好赵元份,此人连家中的老婆都管不了,又怎么能够凌驾诸王之上,成为万民之主呢?另外,赵元份和三皇子赵恒的关系极好,俨然是亦步亦趋,甘心给赵恒打下手。五皇子赵元杰是个人物。他虽然比大哥二哥出阁略晚几年,但起点很高,一出阁就爵拜益王,兼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使。在诸位皇子中,赵元杰握有实权。淳化末年,蜀地大乱。朝廷中有官员弹劾赵元杰,身为成都尹,辖区却出现兵乱,多少有些罪责。宋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倒让赵元杰改封吴王,担任扬州、润州大都督、淮南镇江两镇节度使。赵元杰的权力更大了。一切,只因赵元杰受太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