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沦落异族之手四百多年后,朱元璋横空出世,霸气收复


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交易

公元936年,时值五代后唐,群雄割据,天下大乱。

唐末帝李从珂欲讨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石敬瑭恐惧,派遣使者向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求救。

许诺事成之后,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进贡帛三十万匹,以儿自居,尊辽为父

正愁无路南下的耶律德光大喜过望,立即与石敬瑭盟誓,然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攻入雁门关。

李从珂不敌“耶律父子”,兵败自焚。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诏书中写道:“尔惟近戚,实系本枝,所以余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也。”“朕永与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

石敬瑭毕恭毕敬地接过诏书,厚颜无耻的认眼前这个比自己整整小十岁的辽人为父。

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正式把燕云十六州交割到辽国手中。

自此,燕云十六州沦落到异族之手,开始长达四百三十年的屈辱史。

在这四百三十年中,燕云地区百姓所受的苦难,借用陆游的一句诗形容,那就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七年后,孝顺的儿皇帝石敬瑭,在全天下人的一片唾弃中,忧郁而死。


悲壮的北伐

燕云地区沦落以后,当地百姓群起激愤,自发组织起来,顽强抵抗。

但都被辽军残酷镇压,尸堆如山,血流成河。

辽国法律规定,契丹人杀死汉人,无需偿命,可见当时燕云百姓处境何等艰难。

但人总擅于遗忘,只过了几代人,燕云地区的百姓就已经对宋朝没什么认同感,甚至还充满排斥。

燕云十六州沦落异族之手以后,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发动了几次北伐,企图收复旧山河。

第一次,公元959年,显德六年,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挥师北上,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克二州三关,却不料突然身患重病,英年早逝,年仅39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其悲哉!

第二次,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赵光义灭亡北汉,雄心勃发,在太原集结数十万部队,想借胜利之威,北伐燕云。

此时,刚打完北汉,将士们都还未得到充分的休整,不愿意远征,但是无人敢进言劝阻。

而辽国得知消息后,早有防备。

起初,宋军打得很猛,收复不少失地,但是后劲无力,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以逸待劳的辽军击溃,伤亡极其惨重。

宋太宗丢盔弃甲,乘着驴车仓皇南遁。

第一次辽宋对话,以宋惨败告终。

第三次,公元986年,雍熙三年,宋太宗趁辽国新君初立,政权不稳,分兵三路,再次北伐。

起初,三路大军捷报连连,收复不少失地。

但是随着北伐的深入,军中发生内讧,东路军曹彬又在岐沟关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一时间军心涣散。

宋太宗急令三路大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率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

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此后,北宋再也无力北伐,由进攻转入防御。

直到宋真宗时,才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握手言和”。

第四次,公元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

两国起先合作愉快,把腐烂不堪的辽国打得狼狈不堪。

起先,金国遵守诺言,将燕云十六州归还北宋。

说来可笑,宋太宗都没收复的燕云十六州,竟然让亡国之君宋徽宗给短暂收复了。

但是,金国很快食言,找了个借口,夺回燕云十六州,还顺便把北宋也给灭了。

燕云十六州再次沦落异族之手!

金人在燕云地区横行霸道,滥杀无辜。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金末,蒙古崛起,南下牧马,攻灭金国。

燕云十六州再次沦落!

大家都知道,蒙古统治者有一个创造性的发明,就是把统治下的臣民分为四等。

一等为蒙古人,二等为色目人,三等为汉人,四等为南人。

燕云地区的汉人被划分为三等,比南宋境内的南人多一等,但处境都半斤八两。

蒙古人很凶残,嗜杀成性,动不动就屠城灭国。

燕云地区的百姓处在蒙古大汗的臭脚之下,饱受着比别处更高压的统治。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流光易逝,急水滔滔。

转眼元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群盗蜂起。

燕云百姓再次南望王师又一年,尽管南宋王师早已不在。

乱世出英雄!

安徽凤阳,皇觉寺。

一个先前做过乞丐的和尚。

在一次占卜中,得到神明的指示,还俗参加红巾军。

从此走上开挂的人生,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南征北战,剿灭陈友谅、张士诚、明升等诸多割据势力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北方,投向了燕云。

公元1367年7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常遇春为副将军,统帅25万大军北伐。

沿途发布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得到了北方百姓的热烈响应。

北伐大军一路凯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到之处,百姓热泪盈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徐达大军即将进攻大都时,元顺帝闻讯,吓得屁滚尿流,如丧家之犬,仓皇北逃。

八月二日,徐达一路吊打,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到汉人手中。

此时距离石敬瑭割地,足足四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