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平:“两场战役”显身手

内容摘要:柏油路宛如一条飘带缠绕山间,洗布河、梨树枫林、海尾风光、国际攀岩公园、情人谷等景点如珠嵌玉带,景绕路旁、路融景中……4月5日,记者走进“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被这里的风光深深吸引。

特约记者 张永方

王顺平(左)入户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这一切变化,都与县人大代表、村支书王顺平在战贫、战‘疫’中息息相关。

种“风景”战贫

“晴天打伞顶朝外,泥巴溅身莫见怪。”这曾是情人谷的真实写照。

“情人谷原来坡陡弯急道窄,车辆颠簸难行,游客来过一次就不想再来。”梨树村岩门口村民苏大奎说。

2008年,王顺平任村副主任后,带领群众奔富路的热情不曾减少,梨树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在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下,王顺平于2016年12月任县人大代表、村支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团结力量动员群众走富路,王顺平和村两委一道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种风景”。

“抓住省民委集团帮扶笃山的契机,把梨树村的基础设施建强。我们完成了国家投资4.5亿元打造的安龙国家攀岩公园等景区,并完善木栈道、青石板路、攀岩馆、湿地公园、观景台、服务区、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51岁的王顺平介绍,“村内有中国首个山地户外示范公园——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就是这个200多米高大岩子。”

梨树村距县城2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63户1694人,全村国土面积10.9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0070亩,森林覆盖率59.8%,在1169亩的耕地上。如今,产业结构调整结硕果:已经种植枇杷110亩、烤烟翻地90亩、流转土地50亩建食用菌大棚54个,并且160平方米的冷库已经完工……

在村的荣誉墙上,记者看到了2019年“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21块含金量重的荣誉牌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组织没有忘记我,我依法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个人也多次受到表彰。”王顺平说,近年来梨树村凭借“村民自治”这法宝,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王顺平介绍,通过抓党建推动脱贫攻坚,现效果明显。村现有党员29名,从乡村精英中选拔经济能人、退伍军人、村民小组长、返乡创业青年符合条件的王鸿、张仕俊等5人纳入后备干部。

58岁的张万安住海尾组,全国首个“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在梨树村“落户”后,张万安家的农家乐也同时建成。他分别用两个女儿张仕清、张仕萍名字中的各一个字,把农家乐取名为“清萍农庄”,让两个女儿参与经营,共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梨树村抢抓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万富山庄、攀岩布依农庄等12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开办了21家小超市、11家乡村客栈,从业在册人数达到102人,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农民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达9050元,97户438人贫困人口实现“摘帽”。

“我们村现有货车14辆、小轿车122辆,摩托车户均1辆,手机已经家家有,大家富才是富。”王顺平说。

“梨树村的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无缝对接,让过去藏在深山的农产品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商品。”笃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村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长夏道友说。

现如今,梨树村家家户户水、电、路、房、讯实现全覆盖,梨树、八达、海尾还建起了4个公厕、2个停车场和1个文化活动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436盏。基础设施好了,村民也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33户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发起了“生态财”,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镇党委书记、镇长王家权看来,梨树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是生态,利用生态优势吸引投资,再利用投资更好地发展梨树村。

一线战“疫”为乡亲

履职尽责,服务乡亲。作为县人大代表的王顺平,近年来共提出张家营排洪沟、路灯、民族文化进校园等8个惠农的议案,争取资金达百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王顺平铁肩担道义,战“疫”为乡亲。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具体要做到‘快、准、实、细’,战‘疫’,就是要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王顺平说。

王顺平及时在村设立三个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对返乡农民工作好台账登记,并及时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站共排查登记车辆数328辆,其中外地车牌185辆、本地车牌143辆。

通过入户排查,向群众送达告知书、倡议书、公安部门通告,共签订承诺书363份,送达倡议书、公安部门打击疫情违法通知370份;通过小喇叭和宣传车宣传防范病毒知识和抗击疫情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参与格局。

按照“七步工作法”要求开展疫情防控,目前,梨树村未发现一例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