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大理三百年思平建,偏安岁月僧舍时终元灭

导语:南诏中后期,国家动荡不止,特别是在南诏和吐蕃联军侵略唐朝境地打败之后,国力更加衰弱。后来南诏再次出兵进攻唐朝安南四川等地,均被唐军打得惨败而归,从此更加一蹶不振。由于此时的唐朝中央政权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中原地区更是群雄并起,逐鹿问鼎于天下。受到这个时代大潮流的影响,南诏内部实在也是暗潮涌动,政变不断,政权更替,几易其主,更有数位英豪在南诏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山河史诗。

最后,在唐天复二年,汉人郑买嗣正式废南诏国号,自立为王,从此结束了南诏在云南等地近三百年的统治。但是郑买嗣建立政权后,国家内外有许多强藩并不愿意屈服在这个汉人的脚下,纷纷起兵谋划推翻郑买嗣政权,云南地区便再次陷入了战乱的硝烟之中。

世代军将段为强

要说到南诏以后云南地区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当地世家段氏一族。段氏一族绵延许久,在云南的这一支,其先祖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年间的武威太守段颖。在南诏时期,段家世代都有军中将领人物,其中不乏威震一方之公侯。段家扎根于南诏百余年,深得历代国主信任与倚重。代代相传下来,段族在南诏国内的势力底蕴自然是十分的雄厚。后来传到段保隆这一代,更是在朝中担任布燮一职,权位之重,如同中原政权之宰辅,可谓是显赫至极。

在南诏被郑买嗣篡权后,南诏地区一直征战不休,先后又建立起了两个王朝,王朝更替之间更是厮杀惨烈,南诏境内一片积尸荒野,民不聊生之景象,与此时的中原战乱并无太大差异。段保隆在改朝换代之时也被新主猜忌而不得重用,段家也暂时陷入了衰弱的景地中。后来段思平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文学武艺,经营关系,体察民间疾苦,利用自己的官宦世家的人脉资源,成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中谋得官职,后来因功被拜为海通节度使,段家于是再次崛起。

南诏古都

帝王之相终揭竿

按说段思平既然已经混到了这个位置,在这个动荡的国家中也算是有着一些立足之本了。但是保命没问题,要是再想更进一步就十分困难了,更别提是在这百年难得一遇的乱世时期,比他强比他狠比他有背景的人太多太多,所以还是明哲保身为上上策。段思平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着保护段氏一族的血脉能够绵延下去,继续维持段氏一族的世家地位就可以了,争权夺位动辄就要满门遭祸,何必呢。

但是他愿意安安静静度过这一生,别人却不愿意就这么放过他,有人跟当时掌权的杨干贞进谗言说段思平这人有帝王之相,不可不除。杨干贞自己也是通过夺权才上位的,所以对于这种所谓的帝王之相也是极其敏感,于是便下令属下去全力追杀段思平。段思平一听这消息,也是极为的无奈,杨家兄弟将他和段家逼上了绝路,那是不反不行了。于是,他在躲过杨干贞的追杀后,便积极联络自己这些年来交好的各部落,同时整顿自己的军队,正式起兵反杨。

影视作品中的段思平

段家江山号大理

段思平这人平时就十分地注重跟基层老百姓打好关系,虽然自己是镇守一方天地的国之大将,但是他并不以势压人,反而对自己治下的百姓十分的体恤,忙完军务的闲暇时间,他也常常走访于乡村部落之间,嘘寒问暖,了解民情,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去帮助他人,在地方拥有极好的声誉和威名,深得百姓拥戴。所以当段思平被杨干贞兄弟二人追杀,不得不反时,有许多部落纷纷表示支持并派遣部落中的骁勇壮士来帮助段思平。

杨家兄弟虽然夺取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但是与前几个夺权者并无二致,他们都是目光短浅之人,一旦夺权之后,便内部先乱,为着争权夺利而手足相残,皆是豺狼之心,置天下贫乏于不顾,只顾自己享乐,为人民所厌弃。于是段思平起兵反抗杨氏时,并未有多少人站出来阻拦他,大多数都是作壁上观而已。再加上得到了诸多部落的支持,段思平在与杨军作战时总是所向披靡,没多久就彻底打败了杨诏的军队,杨诏兵败后自杀,其兄杨干贞弃城逃奔他处,被段军生擒,大义宁正式灭亡。后来,段思平便在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南诏之后动乱不休的景象,随着大理的建立而正式宣告统一。自此后到明朝攻下云南前,段氏家族便一直是大理这边的主人。

大理版图

段帝避祸僧度时

段思平即位后,励精图治,全面恢复国家的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大理的社会秩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回复,段氏大理愈加强大。可是,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斗争,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皇位。在段思平死后,他的弟弟段思良夺权登位,于是皇位的继承便落到了段思良一脉上。后来一直传承下去,直到段素兴即位。因为段素兴荒淫无道治理无方,国家秩序逐渐涣散。这时,已经权倾朝野许久的高氏一族便与诸位大臣一起商议,废掉了段素兴,改立段思平的后嗣段思廉。拥有迎立之功的高氏在数次平息地方的叛乱之后,权力更加显赫,此时高氏已经成了大理国政权的实际统治者。

段思廉也是受不住自己一个国主竟然要受到臣子的辖制这么屈辱的事情,在当了三十年的帝王后便依照段氏历代的惯例,禅位给自己的儿子段廉义。段廉义在遭到杨氏余孽的杀害后,高氏再次平乱,扶持段寿辉登位。至此,段氏名义上是高氏的君主,但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差不多正好相反起来。以后诸位登位的段帝,在位没多久,便不约而同地禅位出家,真是流水的帝王铁打的臣,段氏彻底沦为了高氏的傀儡,一直持续到蒙古来袭。

经常禅位出家的段氏皇帝

蒙古铁骑踏镜月

大理在高氏的实际控制下之中,倒是发展地也挺好的,但是当时整个大社会的主题潮流就是蒙古帝国的扩张与入侵。此时的南宋政权已经是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虽然几次堪堪抵挡住了蒙古的进攻,但国力也是消耗殆净,只差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而已。蒙古军为了彻底攻破南宋的边疆防御线,全面占有富饶的江南胜地,便转而南下攻打大理,企图通过大理来进攻南宋西南边陲薄弱地界,从而一举拿下整个江南。

期间第一次双方战争虽然大理军队遭逢大败,但是正巧蒙古大汗去世,蒙古军便放弃了继续进攻大理的计划,全部退去了,大理暂时保住了它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后来蒙哥汗继位,再次派遣军队杀向大理,其中中路军更是由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率领。在蒙古军不可抵挡的攻势面前,大理军队可谓是一触即溃。大理高氏掌权人高泰祥被杀,段兴智被遣送到蒙古汗廷后,被蒙哥汗授予金符,让他继续管理云南等地,但是大理这个国家已经灭亡,段氏的帝王生涯也正式告终。

被蒙古灭掉的大理国

结语:段氏一族,前终南诏末年之乱,后起大元盛世之巅,虽然并未扩张过太多土地,但是在段氏君临天下的这段岁月里,大理国少有动乱,国家富强,社会太平,云南等大理疆域是当时东方少有的净土。大理人民们在此安居乐业,各享其所,民风也较为淳朴,再加上国家力行推崇佛教文化,所以整个社会的气象也较为平和。无论后来如何,最起码,段氏在云南的统治,确实是给了大理百姓们一段安康静好的岁月。虽然后来灭亡消散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段氏大理,值得我们去了解,去记忆。

云南留下来的大理时期的风光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