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罗家堡村的脱贫“牛”点子

周少华搞养殖,儿子做焊工,同时还有2头牦牛在村里的俊林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育肥。2019年,没出远门,周少华父子就通过辛勤劳动,致富增收。

其中,周少华是合作社的固定员工,每月工资2500元。儿子帮着搭棚舍,挣了2万元。育肥出栏后的两头牦牛,价值1.2万元。

对于这样的好光景,60多岁的周少华从来没预料到。他自己患有糖尿病,老伴儿也时常抱病在床,一家6口全靠儿子在外务工。他家是甘肃省临夏市枹罕镇罗家堡村出了名的贫困户。直到3年前,村支书马文俊在村头办起合作社,周少华一家才苦尽甘来。

脱贫离不开主导产业,2017年,罗家堡村村支书马文俊经过再三考察研究,结合自己三十年的养殖经验,成立了俊林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以“养殖产业增效、贫困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的发展理念,探索“农牧结合、以养促农、以农促养”的扶贫路径。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暖棚牛舍6栋,青贮池5000立方米,精料库720平方米,入社农户达到300户,有了土地流转收益、入股分红和劳务收入。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发展肉牛育肥、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等产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资金保值增值,提高了社会效益。

据马文俊介绍,合作社年均纯收入可达到2000万元以上,入社的农户每年可分红1200元。

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俊林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在积极回收玉米秸秆的同时,还通过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等形式,大力推广种植饲用玉米,在保证收贮效率和秸秆饲料质量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

“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马文俊说,最近,合作社又拓展了鸡肉屠宰加工板块,这将带来更多的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据悉,当前临夏全市20个贫困村,已经建成103家像“俊林”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940户,形成了畜禽养殖、牛羊肉加工、特色种植等一批贫困户普遍受益的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记者: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