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曾被太史令说动要罢黜佛教,为何忽然而止?

太史令是负责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演算天文历法的大臣,这个职位上的人似乎都是些能人异士,历史上著名的太史令有司马迁、李淳风等人。

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后,任命精通术数的傅弈为太史令,他改漏刻,定十二军号,为初唐的天文历法作出了很大贡献。武德七年,傅弈上书高祖李渊,请他废黜佛法,言辞恳切,上疏大概内容是:

西域的佛法,没有君臣父子之分,用六道轮回恐吓愚蠢之人。它追寻前生罪过,窥求来生福报,甚至有身陷牢狱的人还在狱中诵佛,以求免罪,真是荒唐。

自从三皇五帝以来,中华不曾有过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到了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有寺庙,但严令禁止百姓剃度,到了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主庸臣佞,政虐祚短,佛教由此兴盛起来,也没人再管百姓剃度与否了。梁武帝、齐襄帝特别的信佛,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这足以为戒了。以往褒姒一介女流,迷惑周幽王,使其亡国,如今,僧尼十万,刻绘泥像,迷惑天下众生,还有不亡国的道理么?

李渊看了奏疏很心动,但并没有因此有何举措。武德九年,傅弈又写了十二论,痛陈佛教弊端,唐高祖李渊让大臣们与他讨论此事。宰相萧瑀是梁武帝的后代,特别信奉佛教,他首先指责傅弈说:“佛,是圣人,非议圣人是不合礼法的,请陛下杀了傅弈。”

傅弈驳斥萧瑀:“礼,最先是尊敬长辈,最终是尊敬君主,佛教逃避对尊长的责任出家,又以匹夫之身抗拒天子的命令不服从,这就不符合礼法。萧瑀也是父母所生,却尊佛为圣,这就是不孝的人啊。”

萧瑀一时无言以对,双手合十闭目说道:“地狱就是为你这样的人准备的。”

唐高祖听了二人的辩论,很欣赏傅弈的观点,想到大唐以道教为国教,遂下决心罢黜佛教。没想到还没等法令发出去,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李渊被迫禅位,废黜佛教的事自此搁置。

在武德年间,傅弈曾占卜到李世民将有天下,立即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李渊,李世民因此受到责难。李世民登基后,召见傅弈,跟他说当初自己差点被他害死,但因其占卜的还是挺准的,所以继续留用了他。不过李世民与李渊所行的政策有很大出入,所以没有采纳傅弈罢黜佛教的建议。

此后一直到唐武宗会昌二年唐朝才真正开始黜佛,此举一直延续到武宗病逝,佛教史上称之为“会昌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