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供养:古代皇帝每月要在后宫妃嫔身上花多少钱?

古代王朝盛行一夫多妻制,而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这方面自然不落人后,因此也导致古代皇帝出现了“开后宫”的盛况。所谓后宫佳丽三千,虽然有些夸大,但也从侧面说明了皇帝妻妾的数量。

要供养多位妻妾的话,肯定得花不少钱吧,答案是肯定的。此外后宫嫔妃也分等级,有等级,自然就有相应俸禄,那古代皇帝每月要在后宫嫔妃身上花多少钱呢?

汉朝时期,昭仪作为仅次于皇后的位号,位同丞相,爵比诸侯,每年的俸禄折合到现代大约是十七多万斤稻谷,不过经学者考证,秦汉时期的一石稻谷,折合到现代为二十七斤,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汉朝一位昭仪的年俸禄也达到了十一多万斤稻谷,非常可观。

而作为最低等级的宫女保林的年俸禄折合到现代相当于五千多斤稻谷,算得上是很好的待遇了,因为以人均一天一斤稻谷来算,一个宫女保林一年俸禄可以养活十四口人,而昭仪则可以养活多达三百多口人。

当然历朝历代对于后宫的俸禄都有所不同,就拿明朝来说,“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

上述那段《国朝宫史》的记载,简而言之就是说明朝后宫开支非常大,仅是花在化妆品上的钱,都有四十万两,其他开支更是可想而知。

由此我们也得出了一个规律,国家越强盛,后宫规模就越大,如唐玄宗时期后宫就有近四万人,而当国家走向衰微时,那后宫的规模就会变小。

时至清朝,后宫嫔妃的俸禄就没有汉朝那样夸张了,母仪天下的皇后,每年俸禄一千两,而最低的答应,每年则只有三十两,等级不同,俸禄差距自然很大,这也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一个现象。另外,清朝嫔妃还有额外的赏赐,比如绸缎等珍贵物品。

后宫开支如此大,那历朝历代的皇帝又是如何供养这些嫔妃的呢?

拿唐玄宗举例,那时国家虽然强盛,但也架不住后宫嫔妃众多,于是唐玄宗想到了国家财政支出,同时让手下去民间搜刮民财。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玄宗为养活后宫嫔妃,“开元中,有御史宇文融献策,括籍外剩田”。

大意就是说让手下人去检查户籍外隐瞒的土地,结果仅此一项便多收了几百万贯的税收。除了通过上述方式外,有的朝代还会给予口头支票,暂时拖欠后宫的开销。

可若是国家战事频繁,皇帝基本就养不起后宫了,这种时候,他们通常都会削减后宫赏赐,甚至让后宫嫔妃每人捐献部分俸禄,来弥补国事,填充国家财政。

如果国家经济难以周转时,皇帝们甚至可能被迫作出最无奈的选择,那就是遣散部分后宫嫔妃。这样的情况,就曾在唐朝出现过,唐文宗时期,“出宫女千人”,宋仁宗时期,“出宫人几百人”。

由此可见,皇帝们虽然热衷于开后宫,但总体还是考虑到国家财政的,国家经济富裕,那在后宫的开销上就比较多,可一旦国家经济吃紧,嫔妃们不仅会降俸禄,甚至还会要求她们捐出俸禄来保证国家财政。

本文由『挥墨历史』创作,喜欢请关注。

本号已签约“维权骑士”,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您尊重原创,遵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