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兩重天:海外炒房族瀕臨破產 國內房產中介週末忙不過來

很長時間,赴日買房開民宿都很熱門。隨著疫情爆發和東京奧運會延遲,中國赴日炒房族苦苦支撐,瀕臨破產。而疫情結束的中國樓市,回暖信號強烈。政府頻繁出手救市,熱門城市熱門紅盤屢遭哄搶……

六折轉讓房屋

中國赴日炒房族瀕臨破產

有人稱,賣掉北京一套房,買下東京一棟樓,這幾乎是實情。在日本東京,花費400萬左右人民幣,就能買下一棟最熱門的“一戶建”房源,也就是我們在日劇裡最常看到的兩層小樓,帶院子和停車位,並且房屋和土地都是永久產權。

參考日本房產中介發佈的房源,這套“一戶建”只要人民幣343萬元左右

“一戶建”為日本最常見的住家設計,來源見水印

這套房源面積建築面積117平,帶露臺設計

長期以來,日本的購房政策都很開放。外國人在日本購房,能拿到長期簽證。除了沒有選舉權、不能貸款外,購房者和日本國民享受一樣的權利。

再加上2020年東京將舉辦奧運會的利好,不少中國炒房族紛紛賣掉了自己在中國的房子,轉而到日本投資炒房。

如今,日本自由行已經高度普及,而日本酒店的住宿價格卻非常高,很多炒房客挖掘出了民宿商機。與出租房5%的回報率相比,民宿的收益高達8-12%。因此不少中國炒房族在日本購買房屋後,都會選擇將其中一部分改造成民宿,賺得盆滿缽滿。

原本在業內看來,藉著奧運會的東風,2020年將是日本的旅遊大年,因此不少炒房族都搶先砸下重金升級民宿配套。

民宿從業者對2020年日本旅遊季的預判

但是,隨著新冠疫情在日本的肆虐,原本一年中最適合日本遊的“櫻花季”已然作廢,原本早已被預訂的房間接連被退租,不少民宿收入歸零。

民宿從業者改變策略,積極招租

而隨著奧運會將延遲一年舉辦,這對於那些賣了房、舉家遷往日本並開民宿謀生的中國人而言,則是毀滅性的打擊。有中國炒房族稱,有很多人已經破產或徘徊在破產邊緣,甚至有人開始接受將房子進行6折轉讓。

其實不光是日本,2020年的開局對全球的購房者以及開發商來說,都是流年不利。畢竟疫情當前,生命至上,什麼買房炒房投資發財的事情都可以往後放一放。不光是中國赴日炒房族瀕臨破產,國內的投資客們此前也面臨著租客要求降租退租的種種考驗。

國內房地產開發企業復工率達九成

多地政府出手救市

好在目前國內的疫情大體已經控制住了,多地的房地產市場也逐漸步入正軌。據國家統計局投資司調查顯示,至3月底我國建築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復工率將達到九成左右,比2月底有大幅提升。隨著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房產投資有望企穩向好。

至3月底我國建築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復工率將達到九成左右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30多個省市發佈各類針對房地產市場需求端的利好政策,涉及購房補貼、公積金貸款限制、降低首付、下調按揭利率等措施,部分城市還對原有的限購、限售、限價等措施進行調整。

不過,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放開限購、限貸等“重拳”出擊的舉措,都在第二天被收回,屢現“政策一日遊”。在經濟學家董藩看來,地方政府必然走上房地產救市這條路,儘管中央一直很猶豫。

進入4月份,各地政府動作更是不斷。其中,深圳將出讓3宗住宅用地,用於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三塊出讓的地塊分別位於寶安、龍崗和深汕合作區,限價銷售,最低只有周邊二手房價格的一半左右,深圳人才迎來5折上車的絕佳機會。

深圳將出讓3宗住宅用地,用於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除了深圳以外,不少城市則是通過降低人才落戶門檻來釋放需求。

4月1日,杭州人才優先購房政策正式落地。A類人才在杭州首次購住房可免搖號,其他四類人才首次購房可擁有20%房源的優先選房權。

杭州人才優先購房政策落地

4月8日,南京市出臺《關於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十項措施》,將本科學歷直接落戶年齡從40週歲放寬到45週歲,同時增加大專學歷憑半年社保可落戶的條款,進一步放寬了人才落戶的限制。

南京市出臺《關於支持促進高校畢業生在寧就業創業十項措施》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從各地出臺的此項政策來看,降低落戶門檻,短期來講,對樓市會有一定的影響,並且,吸引優秀人才落戶也會促進城市房地產發展。

一線城市回暖信號強烈

上海房產中介週末都忙不過來

根據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季度新房成交合計規模降幅近三成,但全國樓面價和溢價率保持回升態勢,其中,一線城市成交樓面價同比增長35.1%,環比增長46.1%。溢價率方面,全國各線城市環比2019年四季度均出現大幅回升,同比亦保持上漲,其中二線城市一季度平均溢價率達到14.2%,繼續領跑全國土地市場。

雖然從房價來看,3月份,北上廣深二手房價環比全部下跌,上海下跌5.85%居於首位。但據央視財經分析,疫情發生這兩個月來,二月成交量小,中環內成交佔比較高,房價環比上漲約5%,三月成交量顯著上升,均價環比下跌近6%,其實價格變動並不大,如果按去年年底的房價來計算,目前基本持平,兩個月的疫情,影響並不大。

短期來看,疫情對房價確實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但隨著房企的全面復工復產,樓市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復。 對於具備投資價值的樓盤,精明的投資客早已“跑步入場”。

3月16日晚8點,深圳“萬科星城”項目線上開盤, 288套房源7分鐘一售而空。

3月20日,蘇州有三個樓盤同時開盤,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選房,共計900套房源遭哄搶。其中一個項目311套房源,10分鐘內搶光。

招商蛇口太子灣·灣璽購房要求嚴苛,依然賣光

4月5日,位於深圳的招商蛇口太子灣·灣璽推出54套公寓,平均每套4200萬元的公寓半天賣光。

上海二手房交易回暖

除了新房市場,二手房市場也迎來複蘇。據央視記者走訪上海多家房地產中介門店發現,許多消費者被擱置的剛需購房,目前迅速釋放。有中介告訴記者,這兩週,看房的人已經很多,到了週末,大家都快忙不過來了。而在內環內,更有中介表示,雖然這裡均價在八萬以上,但銷售已經迅速回暖。

仍有購房者持觀望態度

疫情後時代 適不適合買房?

經過上個世紀泡沫危機的洗禮,日本成為一個避險的國家。雖然國內炒房族靠日本旅遊業的紅利賺了不少錢,但是在突發災難面前顯然缺乏更好的應對能力,這類資產的抗風險能力太低。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到日本買房,是抱著將資產合理配置的想法,是對的。但到日本炒房賺錢,卻需要一定的好運氣。

不同於日本,在國內,一線城市和部分強二線城市的固定資產,仍然屬於典型的優質資產。從長遠角度來看,有產業集群和人口支撐,這些地方的抗風險也遠遠高於國內那些底子薄弱的三四線城市,如果有購房需求,加上開發商的購房優惠政策,依然值得入手。

雖然市場回暖,也有不少剛需購房者持觀望態度。據報告顯示,有超過7成的購房者表示因為疫情影響,看不清房價未來走向是漲還是跌,所以暫不出手,延遲買房計劃,甚至延遲到3個月甚至半年以後。

新冠疫情發生後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不過房地產行業的反應也是非常之快,藉助線上平臺,進行拓客和銷售。眾多房企業表示雖然銷量未達到期望值,但也是積攢了不少客戶,相信疫情結束後會迎來爆發。

疫情期間,恆大推出全國樓盤75折銷售,世茂的最高累計優惠也達到85折,復星集團還聯合薇婭直播賣房,雖然凸顯了房企現金流緊張、艱難度日的問題,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開發商讓利購房者,對購房者來說反而是利好消息。

疫情期間,復星集團聯合薇婭直播賣房

許多沒有購房的人也通過一場疫情看清楚了房子的重要性,整體來說,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依然比較堅挺,不論從開發商的意願還是從購房者的期望來說,樓市的前景都是不錯的。

從2016年開始,“房住不炒”成了樓市主基調,中央反覆強調,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就決定未來房價不會大漲大跌,任何政策也都將圍繞穩定來執行。

樓市堅挺、市場穩定,購房者應該感到踏實,不再為看不清房價走勢而不敢出手。而房價企穩,地方因城施策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勢必會對真正的剛需改善人群需求得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