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明治政府的《五条誓文》及其落实情况

1868年,明治维新胜利后,16岁的明治天皇被倒幕派的领袖们推向了历史的前台,1868年3月14日,日本明治政府公布了《五条誓文》。该文的原案称《议事体制大意》是1868年正月由大臣由利公正起草的,后由福冈孝弟修改为《会盟》,最后由“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最终将其改为《五条誓文》并公之于众。

五条誓文的内容如下: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的日文原文

对《五条誓文》的解读

第一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第一条的意思是,要广泛的建立议会,国家的所有大事小情都应在大家的商议中解决,第一条的目的是为稳定大名、公卿等日本社会中原有的社会上层,便于建立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打破原有的藩国林立,中央对地方无力控制的局面。

第二条: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第二条的意思是要强调日本全国上下一心,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是日本可以迅速成为富强的国家。

第三条: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第三条的意思是要废除日本社会原有的封建身份等级制度,使公卿(原天皇身边的近臣如岩仓具视、三条实美等)和武家(萨摩、长州等藩的大名岛津久光、毛利敬亲等)同心,庶民(以豪商豪农为主的地主资产阶级和百姓)也能"各遂其志",各安其业,是日本社会的各阶层都可以良性的运转起来。

第四条: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第四条其实暗示了明治政府要放弃攘夷口号,不再与外国人对立,而是要与外国人和平交往。

第五条: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兴皇国的基业。


《五条誓文》的实施落实情况


不可否认,明治政府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还是很好的贯彻落实了《五条誓文》中的精神。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某些细节多少出现了一些“跑偏”的情况。

第一条: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在明治政府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政府的决策是岩仓具视和三条实美等太政官,后来随着太正官制的消失,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又开始了藩阀政治,所以基本上还谈不上民主。但是这期间,日本民间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以大隈重信和板垣退助为首,掀起了日本政党政治的高潮。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议会等形式开始确立。可以说《五条誓文》的第一条,基本上是落实了,虽然天皇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决定着各项议案的通过与否,但是,主要的形式还是议会的决议。

第二条: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这条落实的最好,明治维新后,政府主导了经济改革,日本社会上下,开足了马力,大搞近代化实业建设,三菱、三井等工业企业开始大力发展。日本跑步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条: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这一条,由于涉及的社会成员太过于广泛,所以,很多成员的志向是否达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武士(下层武士)集团的没落,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遭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这都使得明治维新没有很好地为日本人民谋得福祉。但是,有一点是应该等到肯定的,那就是废除了封建的身份制度,在法律上是“四民平等了”。普通人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说这第三条,是否得到了落实,只能说原则上达到了,具体的就看个人的境遇了。

第四条: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

这一条也完成了,很多旧习惯破除了,日本为了争取与西方接轨,开始穿西式服装、吃西餐。更有甚者甚至希望和西方人通婚改良人本人的人种……。


鹿鸣馆是仿照西方建立的


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兴皇国的基业。

毋庸置疑,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学习西方学得很彻底,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方,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之后很多日本官员和个人,都以出国留学为荣。日本这个国家也在不断的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大了起来。第五点算是完美的完成。

总结

《五条誓文》是明治政府向当时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民作出的承诺,总体来看,其宣誓的五项内容基本上都得到了落实,但是有政策在一些细节上难免被疏漏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颇。这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