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贰:专诸

专诸是春秋时期一个传奇刺客,他生在荆轲之前,虽没有荆轲有名气,却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动,而正是这次行动,改变了历史。

专诸是春秋时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是当时吴地有名的勇士。楚国大将伍子胥因得罪楚王而逃到吴国,知道专诸的能力,便与其结交,并把他推荐给吴国的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顺序排列,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札子。诸樊知道季札子很贤能,就不想提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正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札子。

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大弟弟余祭。余祭死后,又传给了二弟弟夷眛。夷眛死后按照顺序应该把王位传给季札子,但季札子却坚决不肯接受王位。这样王位由谁继承呢?诸樊的儿子姬光认为自己是长孙,应该继承王位。但夷昧见弟弟季札子不接受王位,就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州于,即王僚。

影视剧中的伍子胥形象

公子光对此十分不满,并说:“如果按兄弟顺序来继承王位,那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我才是真正的嫡嗣,当立为王的应该是我”。于是光怀恨在心,秘密地豢养了一批有谋略之人,想依靠他们来帮助自己夺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知道他是难得的勇士,十分善待他,等待时机用其刺杀吴王,也就是公子光的堂兄弟僚。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光的谋臣伍子胥乘机怂恿王僚:“现在楚王死了,楚国国内大乱,正是大王攻打楚国的好机会啊!”

王僚果真出兵攻打楚国,让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带精兵围攻楚国的潘城,并让延陵季子出使晋国,以观诸侯之变。但吴国的出兵并不顺利,盖余、属庸陷入了楚军的包围之中,并被断绝退路,进退不得。消息传到吴国,公子光大喜,认为机会成熟,对专诸说道:“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才是真正的王嗣,应当立为国君,季札子即使出使回来,也无法废掉我。”专诸说:“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不能奈何我们了。”二人意见一致,公子光于是对专诸顿首说道:“我光的身体,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公子光素知王僚喜欢吃炙鱼,就对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尝鱼炙。

王僚虽然很有疑心,但还是决定赴宴。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的“鸿门宴”。

为防不测,王僚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公子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身旁亲信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公子光谎称脚病犯了,退到内室躲了起来。

专诸进炙刺王僚

光退出后,专诸端着一盘炙鱼上来进献王僚,跪在王僚的面前呈上炙鱼,王僚的注意都放在了眼前的美味上,没想到面前进鱼的厨子却是个绝勇的刺客。王僚正准备拿起筷子品尝美味,专诸拔出了事先藏在鱼腹中的异常锋利的“鱼肠剑”,猛刺王僚。促起不意,王僚毫无防备,被利剑刺透身上的三重盔甲,穿心而过,可怜的王僚还没尝到太湖美味就当场毙命。守卫的兵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过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一起涌上来把专诸乱刀砍死了。躲在内室中暗中观察的公子光知专诸已经得手,于是带领预先埋伏的卫队从内室冲杀出来。吴王僚兵士虽多,但此时群龙无首,一片混乱,很快被公子光的卫队消灭干净,公子光趁机一鼓作气的攻下了吴王宫。

公子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春秋史的吴王阖闾。伍子胥也因参与谋事有功被阖闾用为吴国丞相。专诸死后,公子光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始终善待他的家人,还封他的儿子为上卿。

吴王阖闾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进炙刺王僚”的故事,地点就在今天泰伯庙的身底下,司马迁将这一事迹记入《刺客列传》,专诸也因此成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他也是最为成功,对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刺客。 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专诸葬的优礼墓。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世厨子将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这真是歪打正着了。 专诸塔是一座喇叭形的小塔,塔在一间房子里,1966年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

一剑酬恩拓霸图,

可怜花草故宫芜.

瓣香侠骨留残塔,

片土居然尚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