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0天不拉臭臭!“便祕” OR “攢肚”?

自從當了媽,

“警犬”模式正式開啟,

寶寶粑粑的顏色、形狀、氣味、頻率……

替代了包包、鞋子、衣服、化妝護膚品

成為了新媽媽每天最關心的問題

“臭臭正常歡天喜地,

臭臭不正常愁眉苦臉”

然而,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

寶寶不拉臭臭!

常常有家長問

寶寶三天沒有大便了!

寶寶一週沒有大便了!!

寶寶十天沒有大便了!!

是便秘嗎?這麼小就便秘啦?

腸梗阻?神馬?聽著好可怕的名字!

聽說要用開塞露是嗎?

不行就買點益生菌給寶寶吃,該能治好了吧?

然鵝,

小喜要教給大家一句口訣——

“不哭不鬧對我笑,

肚皮軟軟讓我抱,

能吃能睡還能鬧,

大便不拉真心焦。”

如果你的寶寶完全符合上面這四句話,

那麼,

你家的寶寶可能只是在“攢肚”。

什麼是“攢肚”?

寶寶在沒有大便期間,吃奶、睡覺、玩耍都照常,精神狀態好;小肚子摸起來軟軟的,不鼓不硬;排便時,沒有痛苦的表情;大便顏色正常,軟軟的不幹不硬。

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攢肚”很常見。

因為母乳的成分比例非常易於新生兒的消化吸收。這就使得寶寶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每天產生的糞便也很少,少到不足以刺激直腸排便,而是在寶寶的腸道里“攢”了起來,直至攢了3、4天甚至一個星期,才到了一定的量,一起排出體外。

這是寶寶腸道發育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家長不用擔心,也不需要特殊干預。

便秘的情形又是怎樣的?

寶寶每次大便都很費勁,哼哧哼哧使勁,顯得很不舒服、很痛苦,大便是一粒一粒的小硬球,很乾燥,即使每天都在排便,如果是上面的情況,同樣也是便秘。

寶寶便秘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纖維素攝入不足

纖維素在腸道中被腸道菌群分解後產生水和短鏈脂肪酸,促使大便變軟,更易於排出。

纖維素的缺失,就會導致大便乾燥,難以排出。

母乳中的低聚糖,就是一種非常利於寶寶腸道的水溶性纖維素,一般純母乳餵養的寶寶,腸道的發育也會更健康。

6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添加輔食了。家長也應添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避免寶寶便秘。

對於已經發生便秘的寶寶,

可以採用按摩的方法:順時針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

此外,由於奶粉比較乾燥,對於混合餵養和奶粉餵養的寶寶,還要注意給寶寶額外喂水

更多新生兒/新媽媽科學哺育理念

請關注:喜愛寶母嬰

您身邊的母嬰護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