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逸事之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


九鼎

商代时,对表示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传国的宝器。据说,秦灭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迁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所以秦始皇出巡此地时,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禹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名文命。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就是黄帝。从黄帝到禹,共五世:黄帝为有熊氏,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帝尧为陶唐氏,帝舜为有虞氏,帝禹为夏后氏。

禹的父亲鲧被封在汶山石纽地区(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为妻,名叫女志,也叫女嬉。一天傍晚, 女嬉到河边提水,见流水潺潺,彩霞满天,心里非常高兴。在与同伴嬉戏玩耍中,拾得一枚野生的薏苡果,像珠子一般艳丽可爱,便含在嘴里,不料那意苡果光滑如卵,“不小心就咽入腹中,女嬉就有I身平。怀脂14个月,却生不下来,只好剖腹生儿,这就是禹。

禹幼年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尧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尧便命令鲧治水,鲧用“障水法”来治理,历时9年未能平息水惠。在治水种程中,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尧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为罪名,把鲧处死于羽山。

各部落首领就推荐鲧的儿子禹去领导民众治理洪水。禹总结了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以疏导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古姓风餐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人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了十几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了水患。


大禹治水


人们很感激和爱戴禹,尤其是在治水的十几年中,他三次到过自己的家乡,和他一起治水的人们都劝他回家去看看,但是他只是朝家]望望又带领民众治理洪水去了。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事迹传遍了各地,人们听了都深受感动,更增强了治水信心。人们为了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 即伟大的禹。

大禹虽然只是一一个封国国君,却很受舜的宠信,每有要事都要请他去商量。每逢舜当众表扬他的功绩,他总说是舜领导得好,指挥得好,运筹得好,是舜的德行、仁政、风范感动了民众,民众拥戴舜的结果。或者说舜慧眼识人,善于用人,把功劳都记在其他几位大臣的账上。舜于是越发觉得大禹仁厚可靠。后来,干脆让大禹直接代替自己摄政,把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大禹,让大禹替自己管理了16年国家政事。

通过了16年的观察,舜觉得大禹可以当自己的接班人,就当着众位大臣说要把帝王之位禅让给大禹。大禹多次推辞,并竭力推举舜的儿子商均嗣位。不久,舜突然病逝。大禹为了避免与舜的儿子商均发生冲突,就躲避到夏地的一一个小邑阳城去,一躲就是三年。 三年中,天下诸侯不去朝见商均,却来朝见大禹。大禹看到了自己的威望和实力,于是在舜死后的第三年,返回故都,南面天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宜告夏王朝正式建立。


大禹


大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了洪水,发展了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大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代替了野蛮时代,推动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