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藥的“生機”

秦藥的“生機”——訪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院長劉海靜

健全的標準和規範是中藥材商品流通及規範化種植的基礎。只有建立健全我省中藥材標準體系,才能從源頭上保障我省中藥材質量。

“我省是中醫藥大省,但不是強省,與醫藥產業發達省份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與陝西的醫藥資源優勢地位也不匹配。”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院長劉海靜說。

陝西現有醫藥企業近200家,中藥企業約佔一半,其中不乏享譽全國的著名企業及知名品牌,但尚沒有一家中藥企業進入國家醫藥百強,與其資源大省,尤其是“秦藥”優勢地位極為不符。

中藥產業除存在行業的一些共性問題外,還存在觀念、管理、研發和銷售等諸多問題,健全的標準和規範是中藥材商品流通及規範化種植的基礎。劉海靜表示,應加快制定陝西省中藥質量標準體系。

話語權是要靠質量說話的

過去中藥種植生產現代化程度不高。隨著時代的發展,野生藥材較長的生長週期,不能滿足需求量的增加。為了滿足現代醫療的需要,中藥種植逐步規範,大型藥企開始建設GAP種植基地。

但有藥農為了單純追求產量,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的行為對中藥材質量起到損害作用。中藥是瑰寶,但中藥質量卻影響了中醫的名聲。中醫除了針灸,更重要的是輔藥,湯藥、丸、片、膠囊,假藥、劣藥的出現影響了中醫的療效。

醫護人員為群眾講解中藥知識

澄城的黃芩產量佔到全國的1/3,但卻沒有話語權,這不是陝西某一種中藥的問題,而是多種藥材的通病。陝西是中藥資源大省,但不是強省,原因在於沒有好的技術標準工藝,缺乏政府集中引導,沒有正規的、系統的針對種植戶的培訓。

藥材沒有科學種植,含量標準達不到要求,即使產量很高,質量不達標,市場競爭力依舊很小。拿鳳縣麝香來說,產量佔全國70%—80%,但在提取過程中去水、加工不夠細緻,導致含水量較大超過標準,雜質越大能用的就越少,很難走進全國市場。

總的來說,話語權是要靠質量說話的。只有從根源上,從育種、種植、採集、炮製、製劑各環節牢牢把控,才能保護中藥的高質量。

過去沒有高精密的設備、儀器,藥效僅憑臨床效果驗證。牛黃能治驚厥,黃連可以下火,都是實際使用中總結出來的。而現在通過標準的設立把控藥材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誰掌握標準,誰就佔據制高點

中藥講究土單驗方,常用本地藥材,但藥材的質量如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沒有統一標準考核的。

在國家標準出臺以前,各省生產的藥材自定標準,不同省份標準不一,藥材的質量就參差不齊,但藥品是在全國流通的,雖為同一個名稱的藥,藥效也有高低區分。

比如絞股藍,分為南絞股藍、北絞股藍,成分不一樣,治的病也不一樣。還有業界長期存在的金銀花、山銀花之爭,金銀花一株長一朵花,山銀花一株長很多朵,雖然產量大,但成分相差很遠。有的人以山銀花替代金銀花入藥,僅僅是不起作用也就罷了,如果有毒或者延誤治療就嚴重了。

在國家藥監局成立之後,對國內產品的多個標準進行統一,將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但因為中藥材有其特殊性、道地性、散發性,國家藥監局就允許各地保留藥材標準、中藥飲片標準,收錄國家藥典沒有的,保證當地產出的藥都有標準可循。

加強標準制定,激勵企業創新

“我省醫藥企業研發投入較少、產品創新不足。現在市場上銷量高的產品大多是20年前批准的品種,近年來少有新藥品種上市。”一位藥企負責人曾說,“秦藥”品牌在全國缺乏影響力,這與標準的滯後不無關係。

過去,企業申報中成藥新藥,按照要求原藥材需要檢驗,尤其是當企業使用陝西的道地藥材時,國標中沒有標準,藥材就無法檢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陝西新藥的研發創新。

當沒有統一標準時,只能由藥企自行制定一套檢驗程序、標準,然後上報監管部門審批,耗時耗力,成本還高,耽誤新藥上市的時效。

小朋友在中醫院接受中藥穴位貼敷

自2015年《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佈以來,陝西等多個省份先後出臺相關文件,加快推進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

最近,《陝西省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第一冊)即將審議出臺,其中涉及了98個品種的配方顆粒。標準制定時參考了本土藥廠的生產範圍,是基於本省習用的藥材,研製出的特色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標準。

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為患者開具中藥配方顆粒處方。雖然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仍處於試點生產階段,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標準日益細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再加上醫保報銷覆蓋範圍的逐步擴大,未來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空間巨大,不少藥企已經嗅到商機,加速擴圍。

但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門檻較高,國家只允許在具備完全生產能力的製藥企業中增加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能力,相關企業應獨立具備飲片炮製、提取、濃縮、乾燥、制粒等生產能力,不能外購飲片,應明確中藥材的來源,實現全過程的追溯。只有保證原料的質量,炮製和生產工藝規範,才能保證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和療效。

我們希望陝西能給予政策支持,搶抓機遇、大膽開拓,同時加強過程監管,快速發展中藥配方顆粒產業,提升本土藥企競爭力。鼓勵省內藥品生產企業投資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以優勢產業帶動“秦藥”品牌建設。

本刊記者 徐旻禾 劉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