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朱高煦,我的理想是江山社稷,不过现在我慌了一批

有一个王爷,他有一些任性、他还有一些嚣张;有一个王爷,他有一些呆萌、他还有一些疯狂。这个王爷就是史上第一个被做成红烧“朱”的朱高煦,一个王爷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沙雕王爷究竟的远大的志向和可笑的结局。

朱高煦的自信

公元1398年,朱允炆开始削藩了。次年,十九岁的朱高煦跟随他的父亲起兵“靖难”了,骁勇善战的朱高煦有必要好好表现一下。因为他的哥哥朱高炽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病根未除,如今成了一个大胖子加残疾。所以出征之时,朱高炽被安排留守北平,而让朱高煦随自己出兵作战。朱高煦认为自己不仅帅气,而且还十分像自己的父亲,而且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自己的表现的足够好,那么一旦“靖难”成功,废掉哥哥的世子之位,来日成为大明的统治者指日可待。朱高煦的劲头相当地足。所以他自告奋勇成为先锋,并且勇猛异常,经常在和南军的交战之中大胜而归。

朱棣“靖难之役”赶走了朱允炆

朱高煦的能耐

公元1400年,朱高煦率骑兵冲锋陷阵,在白沟河斩杀了南军大将瞿能父子,一时威风无比。不久,朱棣在与盛庸的对战中大败,就连自己的第一猛将——张玉,也被南军围攻而死,相当惨烈。还好朱高煦及时带兵前来救援,最终将朱棣安全救出。可见,朱高煦的确是一个将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不仅如此,他的舅舅徐辉祖也评价他是一个勇猛的人,虽然评价的内容原意并不好,但也说明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物。

开心,逐步实现的欲望

公元1402年,朱棣的进攻再次被打败,此时的燕军能够撑到现在已经真的相当不容易了。就在朱棣即将感到绝望的时候,朱高煦再次及时带兵赶来,朱棣很开心,于是他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努力,世子的身体不好。这句话,如同火星丢进了火药桶,顿时天翻地覆。朱高煦异常兴奋,这意味这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一点,朱棣是个厚黑学的高手。不过我想此时的朱棣应该是真的很欣赏这个儿子,毕竟这个紧急关头拼死赶来,还是让朱棣很欣慰、很感动的。就这样,在朱高煦的奋力厮杀下,朱棣成功打赢了这场战争。

朱棣和朱高煦

不按套路出牌?!

公元1403年,由于建文帝的“失踪”,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朱棣就勉为其难地登基称帝。同年,朱棣在与群臣商量立太子的事情,朱高炽是世子,理应立为太子,可是,说实话,相对于大胖儿子朱高炽,朱棣真的还是蛮喜欢自己的二儿子的。此时朱高煦也很自信,因为自己战功赫赫,救了朱棣不少次,而自己的哥哥从始至终只不过是守个北平城罢了;其次,这几年的征战,让他还得到了众多武将的支持。所以他很骄傲,一骄傲,就容易放纵。所以期间经常干一些不法的事情,有一次,他将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他忘了,就算自己真的是李世民,可朱棣不是李渊。所以,尽管朱棣很喜欢朱高煦,但是,他不知道中华民族一直有一个传统:老人都是更喜欢孙子的。所以为了孙子,朱棣决定让朱高炽当了太子,而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就藩云南。这怎么能行?!朱高煦死活不同意,于是在朱高煦的软磨硬泡之下,朱棣同意留他在南京。

后来,朱棣决定要换都,北平就挺好的。可是朱高煦不想去,还是要死皮赖脸留在南京。藩王留南京,这种事情朱棣怎么允许发生?最后在朱棣的命令下,朱高煦只好打包行李,跑到了乐安(山东惠民,这是朱棣的小心机)。朱高煦心凉了,看来皇位离自己是越来越远了。

呆萌的作乱者

事情总是发展的出乎人的意料。朱高炽当了一年皇帝就去找爸爸了。然后朱高炽的儿子即位,是为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煦真的忍不了了!多么相似的情景啊,自己的父亲朱棣都忍不了的事情,自己怎么能忍得了呢?时不我待,在朱瞻基即位后不久,他决定起兵。

这一仗打得很有意思,只能说乐安这个位置真的太“好”了。想想看,这离北平才多远?于是朱瞻基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赶了过来,把乐安城围的水泄不通。有一种开始叫做结束,这句话来形容朱高煦一点都不差。乐安城中的叛军也害怕了,他们打算抓住朱高煦献给朱瞻基。朱高煦大惊,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原则,他立刻暗中派人到面见朱瞻基,打算明天出城投降,并得到了朱瞻基的允许。一切准备妥当,时间到了第二天。正当朱高煦打算出城时,部将王斌等人不知抽了什么风,当地跪劝朱高煦不要投降,朱高煦很感动,于是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然后偷偷回到汉王府,抄小路出城投了降。嗯,大丈夫嘛,要能屈能伸。

中年油腻的朱高煦

就这样,仗都没打,老大先跑出去投降了。我真的相当不理解,那就是反叛不是过家家,皇帝一句话就信了,那可真是个信ball了。可问题是朱高煦真的就信了,然后迅速地投了降。总之,这场闹剧算是落下了帷幕。而朱瞻基很明显没有信守承诺,将他废为庶人并将其关进了大牢。

朱高煦的结局

公元1426年十月,也就是起兵被抓的两个月后,朱瞻基前来看望自己的叔叔朱高煦,此时的朱高煦干了什么呢?一看就是练家子,一个扫堂腿就把朱瞻基给绊倒了。嗯,是的,绊倒了。友情提示,朱高煦没有痴傻,更不是神经病。总之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瞻基让人用一口三百斤重的大缸把他扣住,这回该老实了吧?并不!朱高煦顶起大缸到处跑,这下真被打了脸,于是朱瞻基令人在大缸周围燃上火炭,就这样,朱高煦被烫死了。【参考文献:《明史》、《明朝那些事儿》】

朱高煦被扣大缸内烤死

犯错的代价

这就让人十分搞不懂了,既然能够绊倒他,这说明两个人距离很近的,这么近的距离,要想杀了朱瞻基,以他的武力值,那是相当容易的,可是他却偏偏用了最幼稚的一种,就像是在开玩笑。而最后的下场竟然是做了红烧“朱”。其实让我来看,朱高煦明显是被抹黑了,成王败寇,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把他说得多么的蠢,就能体现帝王的优秀仁慈。当然,历史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再者,朱高煦有这样一个下场,无非始于自己的贪念。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所进行的一种偿还与救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