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行动 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相关新闻

日前,我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15个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15个扶贫专项包括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扶贫、商务扶贫、文化扶贫、生态建设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交通建设扶贫、水利建设扶贫、社会扶贫、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即日起,遂宁日报推出扶贫专项系列报道,对15个方案的年度目标、重点工作等内容进行解读,以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我市《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行动 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年度目标

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42户、1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19.1万名已脱贫人口和323个已退出贫困村产业发展成效,实现已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重点工作

●全面开展2016年以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回头看”,建立新的产业扶贫项目清单

●以园区产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扶贫,加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引导已退出贫困村农产品开展线上营销和线下推广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贫困村成片柠檬产业基地(资料图片)。

4月10日,在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柑橘种植基地,刘发群正忙着浇水、除草,看着村里的农业产业一天一个样,她的干劲越来越足。“虽然我已经脱贫了,但还要更勤快些,争取今年收入往上再涨一截。”

我市《农业产业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将围绕“10+3”现代农业体系,坚持产业扶贫项目化、项目管理清单化、帮扶效果可量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行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确保42户、1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19.1万名已脱贫人口和323个已退出贫困村产业发展成效,实现已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产业长效发展,根本是要让‘穷业’变‘富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农业产业扶贫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强扶贫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做亮特色农产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等。

今年,各地将全面开展2016年以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回头看”,淘汰“僵尸”项目,建立新的产业扶贫项目清单,确保323个已退出贫困村至少发展1个主导产业。紧紧抓住产业扶贫效益关键,把已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增收联结到每一个项目,具体到每一笔收益,确保产业扶贫务实精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发展跟踪监测,完善技术援助、市场服务、金融化解等风险防范措施,不断提升已退出贫困村防范农业产业扶贫风险。

我市将以园区产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扶贫,加强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在有条件的已退出贫困村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种养交错、业态综合、规模适度、带贫力强的扶贫产业园,在园区内规划建设清洗、分级、包装、预冷、烘干等初加工设施38座,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园区45个(省级园区2个),实现323个已退出贫困村“村村入园、户户入社”。

激发“遂宁鲜”品牌带动效应。我市将引导已退出贫困村农产品开展线上营销和线下推广,以益农信息社为依托,培育一批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电商主体。动员酒店、超市、餐饮和农产品批发等线下企业开展“订单扶贫”,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帮扶干部开展“以购助扶”“以购代捐”活动,推动已退出贫困村农产品融入大市场,助力贫困户持续增收。

我市将推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园区+业主+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组织方式,完善“持有资产+保底收益+效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加工、服务等各个环节,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此外,我市还将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夯实脱贫基础。

  □扶/贫/样/本

  河沙镇凤凰村发展订单农业

  产销对接收入丰

在河沙镇凤凰村,像刘发群这样在柑橘种植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还有20多人。

“基地有用工需要,就优先保障贫困群众上岗务工。”遂宁市天天雨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波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企业应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据悉,目前河沙镇24家农业企业持续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160人,月人均增收达1100余元。

据介绍,去年,河沙镇引进业主,在凤凰村流转了240余亩土地发展柑橘产业,与船山规划建设的永河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产业环线,柑橘产业将成为凤凰村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今年,河沙镇将持续抓好柑橘、莲藕、无花果、桃李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调查摸清今年贫困群众种养殖内容,建立生产清单,签订农业订单,利用以购促扶、产销对接等形式,帮助引导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此外,做好撂荒地复耕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已采集到6家帮扶单位、85名帮扶责任人对家禽、蔬菜、经果等农产品的预订需求,订单金额达3万余元,可为全镇300余户弱劳力的贫困户提供稳定增收,同时为5户留乡创业贫困户成功申请到创业补贴各1万元。

(全媒体记者 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