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脱贫致富的“牛”产业

灵台:脱贫致富的“牛”产业

灵台:脱贫致富的“牛”产业

姚军福和他的育肥牛。

平凉日报记者 姜慧仁 文/图

4月14日,在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采访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是一个人与一头牛和一个村的故事。那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姚军福,他立足村情带领村里人从“一头牛”开始,念“牛经”,发“牛财”,以肉牛养殖业为龙头,引领村里的148个贫困户加入养牛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一个村脱贫致富,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了全村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北张村是灵台县上良镇4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7.43%,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村里人大多日子不好过。

2007年,姚军福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养了近30年牛的西北汉子,决定通过养牛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从三五头牛到20多头,他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带领村里人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行动、全民参与、产业兴村、民主管理”的脱贫攻坚发展路子。

“到去年,我个人养牛536头,全村养牛820头,养牛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突显。”姚军福说,通过“建办基地示范、群众自主发展、鼓励能人带动”办法,让村里有了主导产业,村民有了致富门路。

今年67岁的张明高是上良镇李庄村新合社人,家里有19亩地,除种些主粮保障全家的口粮外,其他的田里用来种玉米,玉米棒子和秸秆喂牛。去年,他在牛场养了5头牛,今年卖了2头,收入了两万多元。“对比种地的收入,养牛还是比较划算的。”张明高说,今年行情好,他计划再买5头牛,这样收入就可以翻番了。

“种好玉米养好牛,做强产业增效益。”上良镇党委书记仇宏德说,目前全镇依照地域、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牛产业,收到良好收益,这是目前全镇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据介绍,灵台县在牛产业发展中,通过深入调查论证和多年的努力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南繁北育”这一模式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协会组织、规范运作”的思路,通过投牛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配股等方式,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壮大养牛规模。先后引进一批专业公司,建起了一批有现代管理理念、先进技术、诚信经营为本的龙头企业。通过先进理念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了龙头企业与肉牛产业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养殖与分户散养“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子。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秦川牛、红安格斯牛为主的冻配品种,全县肉牛良种率达到80%以上,累计建成青贮窖37.26万立方米,年均青贮饲草31万吨,玉米秸秆转化率达到85%。”采访中,县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韩升阳说,2019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8.04万头,出栏牛1.34万头,发展千头以上养牛专业村44个,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147户,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小区)74处;全县发展实体化、实效化运作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54家,年均销售肉牛4.5万头,实现增收达900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