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栋:勤劳拓宽产业致富路

九江新闻网讯一大早,彭景栋就在家门口的山地上将一个个木箱子搬上他的三轮车,一圈蜜蜂围着木箱嗡嗡嗡地叫。“把这些蜜蜂搬去交尾育种,过几天再搬回来,希望今年能有个好产量。”今年71岁的彭景栋累得气喘吁吁,但脸上洋溢着喜悦。

彭景栋是甫田乡茶棋村2014年评定的贫困户,因为本人年纪较大,劳动能力较弱,妻子邓永菊患有心脏病,基本无劳动力,儿子因从小患骨髓炎,双腿小腿截肢。然而生活的困境并没有让彭景栋一家人失去希望。为了打破困境,彭景栋的儿子把户口迁到了新宁镇,尝试各种营生来补贴家用。

2015年,村两委通过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帮助彭景栋改善了住房条件。2016年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宣传,彭景栋了解到要想脱贫致富,还得靠发展产业。在接触到了养蜂行业后,通过四处求教,慢慢摸索,彭景栋和儿子逐渐掌握了养蜂技术,之后便开启了父亲养蜂,儿子销售的养蜂事业。通过努力,他的蜜蜂产业发展到了40箱,每年产蜂蜜600斤,年纯收入约2万元,2016年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养蜂空闲期,彭景栋也没闲着,他向同乡人学习果树种植技术,把门口1亩橘子树管理起来,收成好的时候可以收获两三千斤橘子,用彭景栋的话说是“三轮车可以装七车”,他用他的三轮车把橘子拉到集镇、县城去卖,每年能卖3000元左右。除了这些,他还在橘子林里发展起了“林下经济”,去年养鸡养鸭共150羽,还在山塘里投放了400尾鱼苗。为了支持他发展产业,每年扶贫工作队都会按政策为他申报产业奖补。

谈起他的致富经,彭景栋夫妻说:“我们没什么能力,但就是勤快!”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加上国家的帮扶,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武宁扶贫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