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市场潜能!非瘟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非洲猪瘟疫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9月10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的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中国农科院表示,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于前不久筛选出一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实验室研究,突破以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完成兽药GMP条件下的中间产品制备和检验。近期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发布三个针对非瘟防控与复养操作指导文件

会上,中国农科院同时发布了《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及《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非洲猪瘟防控清洁消毒技术要点》等三个针对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的标准操作规范。这是9月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印发《感染非洲猪瘟养殖场恢复生产技术指南》的具体化、可操作技术细则,对生猪养殖业提振信心、市场保供稳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最新发布的《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是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大北农集团,基于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理念,结合养殖实践经验,共同研究建立的全流程复养技术体系。目前,该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北农猪场推广,在大北农辽宁北镇二场成功复产,该猪场6月底以来已转入基础母猪6504头、分娩3205窝、家庭农场投苗32户,提高了企业信心,10月中旬有望实现“满负荷运转”。相关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可为其他养猪企业复养及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8家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份技术要点。与会的48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也达成了三点共识:非洲猪瘟难防难控、但可防可控;养殖业应从以往过度依赖兽药疫苗转变为生物安全防控;疫病净化、生猪复养完全可行。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采取院企合作的方式,分析确定非洲猪瘟所有可能的传入途径,协助养猪场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复养相关技术规程,组织开展技术人员培训,面向更多的企业与养殖场进行推广,为猪场复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稳定我国生猪产业和保障猪肉供给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三份文件。

非瘟疫苗或带来80亿的市场价值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猪用疫苗包括:口蹄疫疫苗、猪蓝耳疫苗、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猪圆环疫苗等。从研发、生产工艺等角度分析,非洲猪瘟疫苗成本均高于其他猪用疫苗。

方正证券认为,非洲猪瘟疫苗上市之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以政府招采的途径销售,预计非洲猪瘟疫苗的定价在5~7元/头份。

对应市场份额方面,假设非洲猪瘟疫苗明年能够上市,基于生猪出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假设,在疫苗价格从5-7元/头份,进行敏感性分析测算,方正证券预计,中性情况下非洲猪瘟疫苗的潜在市场规模为80亿元。一旦上市,猪用疫苗市场规模有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