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后来》访辞职去看世界的女教师:有一个生活态度叫悦纳自己

001

四年前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由,而洒脱辞职的女教师顾少强,接受了《豫见后来》的访谈。

时隔四年,顾少强谈起当初写下这封大家认为是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当时面对很多人铺天盖地的佩服与质疑,顾少强觉得关于质疑也好,羡慕也罢,其实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我活的是我自己。

当鲁豫问到,“人是越了解自己越幸福,还是不太了解自己比较幸福”时,已经从心理老师变身为掌柜的顾少强认为,了解只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悦纳自己。悦纳就是快乐地接受自己,能改变的就改变,改变不了的就接纳。

细品之下,发现“悦纳”真的是一个值得让人细细琢磨的词:快乐地接纳。可它的又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曾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其实这话落实到生命当中的生、老、病、死也适用。

002

对于带着哭声降临的生命,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快乐地接受的。而对于后三件事,大多数人还是难以接受的,或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接受他们。

今年刚四十五岁的刘二姐,去年就开始出现了各种关于更年期的症状。

平时保养得当,模样本来就显年轻的刘二姐,心态上根本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早更(其实不算早更,但刘二姐就认为是早更)。

面对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心理症状的更年期综合征,开始那段时间,刘二姐差点连自溢的心都崩了出来。

幸好遇到的是靠谱老公,不停地劝慰,开解,找她感兴趣的事转移她情绪上的注意力,任其唠叨发脾气,连平日的口头禅都变成了仨字:嗯、哦、好。

当生理的自然更迭,遇到心理上必须接受转变的关卡,这是绝大多数五十岁左右年龄段的女人必经的阶段。

调整心态尽量愉悦接纳她,更年期也只是一阵子的事。

再想想,其实对比其它一些关于更大疾病的事,更年期算啥子事?身体挺一挺,心态松一松,过去还是不难的事。

003

大姐家八十六岁的公公,前段时间因腹胀,脚虚肿去医院检查,初步诊断是肝硬化引起的症状。但医生并不建议作更进一步的检查,因为年龄的问题,身体未必能承受得住各种医疗器械的检查。

面对还没有特殊痛疼症状的身体,老人也坚决不愿意住院接受任何治疗,认为那是对皮囊的伤害,对灵魂的折磨。

于是老人仍像平常一样乐呵呵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走累了就坐,坐累了就躺。似乎对黑白无常的随时召唤,亳不在乎。

既然改变不了生命最终的归宿,何不乐呵呵地接受。

面对已经没办法抵抗的事,乐观地拥抱它的到来,反而是最好的抵抗方式,也能更好地抵消它本身带来的负面情绪。

004

先生查出恶性肿瘤时,刚开始说真的无法接受,才四十岁不到,平时无不良嗜好,怎么会和“癌”站在同一队伍?

可它确确实实摆在了检验报告里,成了不能逃避的现实。幸好,肿瘤能手术切除,肿瘤已顺利切除。

虽然术中比预期的艰辛漫长,术后各种带管恢复的折磨,肿瘤病理检验报告癌细胞已经开始转移,但经过后续的免疫治疗可控可治的机率是非常大的。

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努力改变能改变的部分,成了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好的心态与治疗必须同步更新。

005

正如史铁生所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如果生命的来临是偶然,那死亡是必然会降临的结果,对于偶然我们能快乐地接受它,那对于人生最后的必然归宿,何不坦然视之

即使不能像诗人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也要努力改变想改变的,悦纳不能改变的。换个心态与角度,同样如花般灿烂。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