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为何没有出现思想文化的解放?

浅芳幽笛人


我认为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最解放的时候。只是对于世家大族 名门贵胄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 惨不忍睹的至暗时刻。 从唐末浩浩荡荡的盐枭黄巢大起义以来消灭了唐朝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尽被歼灭。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时代。门阀制度崩溃。草蜢英雄崛起与民间 将相宁有种乎。弑君尤如宰鸡牛。什么忠君爱国礼义廉耻通通灰飞烟灭。枪杆里面出政权。黄巢的部将朱温崛起最终灭了三百年国祚的大唐王朝。建立朱梁王朝。谁能想到朱温是个地主家保姆的儿子。低贱不能在低贱了。接着突厥别种沙陀人李克用父子崛起于山西最终灭了后梁。沙陀人在中原竟然建立了三个王朝。后唐后晋后汉。最后一个五代王朝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是个快递员出身。如果五代时期的思想文化还不够解放。请问什么时代的思想文化才解放。白马驿事件。李振和朱温把唐朝几十名宰相名臣名门望族扔进黄河。李振说 这些人平时自称清流。这回变成浊流吧。冯到也是辅佐了十几位皇帝包括耶律德光。全无忠臣不事二主的忠君思想。河南尹张全义全家女眷被朱温操了个遍。只能忍气吞声。但他治理洛阳周边。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思想还不够开放吗。胡人可以在中原建立三个王朝。石敬瑭可以管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叫爸爸。


北京大鹏侃大山


乱世诞生百家争鸣的思想有条件?

时间:春秋战国这个乱世长达500年。之后的乱世太短了,三国几十年,五胡乱华虽然长,但百主体已经不是华夏文明。五代十国也只有五十多年。民国也就几十年。

相对稳定:春秋战国的乱世是种乱中有度稳的乱。周天子还是名义共同的主人,大家明面上还是为周天子统治下。五代十国彻底的乱了,各自为帝。(照片来源网络)主导思想影响:最关键的一点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明知没有主导的思想,大家脑子里面没有束缚,没有盖子。而汉武帝独尊儒术道后,五代十国的乱世文人的脑子里面都版已经有盖子了,所以造成了发展大于创新。这是最关键的。(照片来源网络)

总结

任何乱世都会出现相对的思想解放,只是灿烂程度无法和春秋战国比罢了,因为乱世表明社会存在严重的问题,会对国民三观进行冲击,加上相对宽松的环境,各种思想就会不断的实践,当这种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环境,必然会脱颖而出,而且清末到民国的思想也是高度活跃的,对如何富强中国,涌现了太多有识之士,从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到中国“共产主义”诞生。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大批青年投身到富强国家的伟大实践探索中去。


副史


出现思想文化解放,需要宽松适宜的环境,需要生产力支持;而五代(907—960)8姓14君,十国(902——979)皇帝国王更多,这样朝不保夕、不断内讧,能保持科举、维持政权都己经阿弥陀佛了,哪有闲心解放思想……

1、思想解放需要生产力支持+宽松适宜的环境——古典时期的思想解放。

譬如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指公元前500年前后一场世界文明的共振。中国的百家争鸣、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源头几乎同时出现,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时代,没有之一。

(伟大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技术重大的飞跃(如使用铁犁),是贸易的发达。人们吃饱喝足后,开始学么、思考一些额外重要的东西——比如哲学、宗教。

另外环境上,春秋、古希腊以及迦毗罗卫国,提供了一种激荡思想、但又包容的环境;这种难得第一产业重大进展+宽松适宜环境(既不搞文字狱,也不享乐),自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中国的儒法道墨、印度的佛教、西方的民主思想。

这是千年难遇的思想盛宴、文明盛举;百花齐放,辉煌伟大。

2、回到五代十国,说说当时中国的环境与生产力水平,说说五代十国的历史地位。

一般认为,五代十国政治黑暗,民生困苦,不过还是有一点贡献的。

因为战乱连连,讲求脱离苦难、顿悟、容易入门的禅宗成了首选的精神寄托。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代十国佛教大大发展。禅宗蕴含追求哲理、逻辑的思想,间接促进了北宋儒学的产生(北宋五子出现,开始儒学缺少的强调“理”,与“数”),没有五代十国的战乱,禅宗断不会如此昌盛、两宋理学断不会快速产生。

(五代十国的特殊环境让禅宗发展,而禅宗又间接导致了宋明理学的产生)

五代十国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承唐启宋。尤其江浙、川蜀一代。南唐后主、中主的词不用说;前蜀、后蜀的花间集不用说;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宋代六家,也全都出现在南唐、两蜀统治的地区。

(千古词帝——李煜)

即是说,五代十国南方的思想与文化,是重要的发展期。

五代以冯道为表,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这相当于今天用人工智能、5g推崇儒学,这很重要,但很难做到。

那更深一步有没有了?不仅中国没有,当时世界也没有,这可是生产力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时阿拉伯帝国、东罗马也陷入军阀割据的怪圈,这是不是非常离奇的巧合?

(一个朝三暮四的宰相,却在乱世中,用当时先进的雕版印刷传承儒学)

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对比阿拉伯的军事封土制、东罗马的军区制要轻很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五代十国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全球范围的思想解放,是当时“生产力+军阀激烈割据”,对全球文化的普遍枷锁。

3、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思想的出口在哪里?

放眼全球,古典时期有轴心时代,中世纪有中国的隋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近现代有西方的崛起。

但这个近代出口,着实来的有点晚,有点意外。

(公元10世纪后,全球主要文明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可以这么理解,公元10世纪后,即五代十国所在时间,全球文明都在寻找一种出口;而这种出口非常之难,直到400年后,蒙古帝国崛起,彻底扫平欧亚军阀、建立真正意义的世界史,才带来了最终契机。

蒙古帝国是短暂的,却带来真正意义的世界观;他们对西亚、东欧的征服,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火药、造纸术,也让大批难民逃亡西欧,带来了损失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真切死亡让欧洲人反思人本,不再迷信教会,出现了强调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出现了宗教改革、出现了地理大发现……在彻底反思、努力、拼命后,欧洲终于崛起。

扯得有点远。总之,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完成自己的使命,没让中华“儒道释”传统断绝。要想再进一步,是生产力与环境都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