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偶遇了高中同学。距离我们上次见面不过一年,她竟然仿佛苍老了10岁。
曾经明亮的双眼失去了往日的绰绰风采,粗糙蜡黄的手拉着我,似有说不完的话。
看得出,这一年她过得辛苦极了。
因为女儿上了初中,她也从原本就不景气的单位辞了职,想着全心全意好好培养女儿。
可她的“不幸”,都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她絮絮叨叨的说着自己是如何如何为家庭操劳的。
抱怨女儿没良心,自己为女儿倾尽所有无微不至,女儿却不领情,甚至还会生出怨恨。
尤其最近一次,母女俩因为“上网课应该在哪个屋子”的事情大吵了一架,后来女儿摔门而去,母女已经三天没说话了。。。
青春期的孩子,躁动、叛逆,和家长总是矛盾重重,这已经是很常见的事了。
那么为什么在家庭教育当中经常有那种家长说她为子女操碎了心,子女依然不领情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事无巨细都在控制,会让人“透不过气”
一个人要成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这个阶段,是要靠自己去感受和探索的。
许多家长对子女关心的特别“细致”:
子女刚吃完饭把碗撂下,妈妈就说:“你快去学习吧。”
子女要洗个苹果吃,母亲说:“你学习吧,我来。”
然后把削好切好的苹果送进房间,恨不得喂子女吃才好,就怕子女撂下书本耽误了学习。
我那个同学跟我说了她家的一件小事:
一次女儿下晚自习回来,在家学习,晚上10点多的时候,女儿从屋里出来想要烧水洗头发。
她得知后忙说:“闺女你去学习吧,妈给你烧水,妈都整好了再叫你出来。”然后,她就真的这么做了。
她当时和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为了告诉我她有多么辛苦,什么事情都要操劳,舍不得让女儿干一点活。
二、从初中开始,每一个孩子要面临的挫折似乎多了起来:
课业比从前繁重难懂了;
同时生理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让人焦躁和不习惯;
再有,心理上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同样的事物,有时觉得很美好,可有时又觉得很糟糕;
情绪容易激动;
有时候特别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可遇到一点挫折又开始悲观的一塌糊涂,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对异性开始产生好感;
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总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
而这种种别扭和矛盾,他也想找个人能分享,也期盼有个“懂他”的人能为他“指点迷津”。
可这时候的父母能作为他的倾诉对象么?
不能的,他们关心的只有学习,除了成绩,就是“别人家子女的成绩”。
他们不会在乎我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事情了,遇到了什么挫折心情怎么样;
我困不困累不累是不是不想学习;
我的所有想法统统不重要,父母的命令我统统都要听;
只要反驳就是不听话,只要发脾气就是不理解他的苦心,
子女就应该只做个学习的机器。
看,
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换位思考。把我们每个人都代入上面那些“子女”的角色。
作为成人,你能忍受这种“体贴入微”么?
你愿意每天工作了一天以后回到家还必须继续工作到深夜么?
你愿意你的亲人开口闭口就问你在单位表现咋样能不能涨工资么?
你会对这样的亲人心怀感恩么?
一段好的亲子关系里,其实子女到青春期的时候,是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会做好优秀的榜样,也会给子女尊重、理解和包容。
家庭成员中一人有困难,可以提出来让另外两个人来帮助思考和解决。
所以当你自己觉得自己为子女操碎了心,然后子女又不领情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操碎心”了。
放下控制,学会尊重。你会发现,能有子女的陪伴,每一分钟,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