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可以把自己或孩子培养成一个作家吗?

我在旅途1992


记得看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面有个自杀女孩的留下的一封信里写道:“有时候我会感谢妈妈,是她给我的痛苦记忆,让我拥有写作的力量。我没有了不起的才华,只是被痛苦选上,也被写作选上了而已。”

很多作家只所以成为作家,往往都是那些童年或过往的痛苦经历成就的:张爱玲有一对自私的父母,带给了她缺爱和伤痛的童年;路遥早年的贫穷,是他痛苦的源泉!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作家都一定有悲惨的童年和过往,但他们一定都有一颗感知痛苦的敏感的心!而这些敏感的造就,可能就来源于自知或不自知的痛苦过往!有些作家的痛苦,来源于对别人和社会的悲悯,痛别人所痛!

因为有痛苦和迷茫,他们才会读书探索,不停地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敏感,困惑,探索,表达的习惯,诉诸笔端,就成了文章,写的让人感同身受,就成了作家!

所以,作家之路是很辛苦的,需要灵魂直面痛苦,需要内心足够强大,能支撑自己在痛苦之下求索思考,还能有洞察力和足够的智慧,做好深入人心的表达!

所以,成为作家,是一个不可预设的过程,也是一条很痛苦的路!我觉得,没必要刻意求索,只要能生活的轻松快乐,远比泡在痛苦里成长更令人向往!

当然,多读书,多见识,渐渐也能写出一些文字,但是,不见得会很深刻,而深刻,往往来自痛苦啊……


新如梦令


两种情况都有,相互影响,互为促进,最后如期实现。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作家,不仅要看先天的资本,即所谓的资质秉赋,也要看后天的勤奋与执着,更要看有没有适宜的机缘,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应当说,绝大部分成为了作家的人,都具有先天敏锐的文字组合驾驭能力,天生对文字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乐于畅游于字里行间进行各种文字游戏,那种摆置文字的高妙手段令人拍案称奇。

也有相对较少的一部分人,本身对于文字不是很敏感,却特别执着,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拔,通过自己百倍、千倍乃至万倍的努力,终于攀上了文学的山峰。

总结起来就是:先天是条件,热爱是成因,机缘是妙造。

一个人有没有成为作家的潜质,先要看他对于文字的准确把握能力,能够在纷纭的字海中找到那个最最恰当的词汇,放在最最合适的位置,从而让一篇文字熠熠生辉,光照人间。

这就是所谓的先天秉赋,也叫天生的资质。是上天赋予的,娘胎里带来的,夺不去也带不走。

但这种先天的条件,如果后天不加以充分利用,对文字不感兴趣,又没有适宜的创作机缘,那很可能就错过了这个节点,变成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甲,或路人乙。

先天的优势,可以照其他人起步早,见效快,更容易速成,或者可以更持久。

只是善于把握和驾驭也很重要。

至于后天的努力,那就要看个人的执着程度和上天赐予的机缘了。

一个人笨一些不可怕,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笨,却还躺在原地固步自封,没有进取心,这种情况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尤其可怕。

但也必须承认,资质鲁钝的人,要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他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是先天资质好的人的千百倍,是完全依凭汗水的浸染和意志的笃定+历史的巧合才得以实现的。

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却很稀缺,甚至稀差如凤毛麟角。

先天不好,就失去了天然的文字敏锐力,对于文字意蕴的捕捉和驾驭,就会时常出现偏差,总有词不达意、口不对心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一回事儿,呈现在笔下的却是另一码事儿,甚至出现南辕北辙、指东打西的情况,写不出契合心灵的文字。

但老天也怕有心人,就像蒲松龄那首词说的那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是会有一定收获的,也是存在这个可能的。只是这个收获和可能的大小与分寸就很难以把握、更加耐人寻味了。

但努力总归是好事,起码可以提高自我的创作素质、审美品味和思想格调。即使不成,也会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和财富,令自己受益无穷。

天赋有了,努力有了,接下来就需要机会的赐予或创造了,所以古人才说:成功靠勤奋,机缘由妙造。

假如你可以写出来,却一直没有这样的恰当关口,找不到适宜发表的机会,沉沦于人海之中泯然众人,那成为作家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没有。

这个机缘,或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磨砺,一种阅历,一种荡涤。也请你注意:温室里长不出盛放的太阳花,甜蜜的温床也培养不出真正的作家,生活的沃土才是作家的摇篮。

或者更为尖刻地说,没有苦难和砥砺的人生,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甚至合格的作家的。

所谓“艰难困苦,玉成于汝”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成为作家,还必须有一个适当的机会,让你有一种椎心泣血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你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直到把你的经历变成文字,推向前台,展示在公众面前,这样才能让你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才情得到充分显现,也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也才有可能鱼跃龙门,跃进作家的行列。

综合以上三点,个人感觉缺一不可。一如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逐鹿争霸,天时、地利、人和,掌握了一条,可以稳坐一方,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却不可能实现大一统的全胜。写作也是这个道理,不具备东风,那就烧不了战船,也不可能赤壁鏖兵,三分天下。

至于培养孩子成为作家,我个人对这个观点一点也不看好。就是因为未知的因素太多,桎梏或者掣肘难以估算,最关键的还在于孩子是不是喜欢这个职业,有没有这个才情,有没有这个机缘。

当然可以让孩子朝这方面做一些尝试,起码可以提高孩子的品读能力或者创作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

只是不要期望太高,踏实做就是了,成与不成,要看他的机缘与妙造,更要看上天是不是赐予了你们家一颗光辉灿烂的文曲星。

祝你好运就是了🙏🙏🙏


红尘弥勒


有先天的天赋,也有后天的努力,比如阅读积累、人生经历积累、思想情感方面的积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