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讀懂中國文明起源的清單

更多精彩,盡在公號「假日博物館」


只要一說起中國的史前文明

“新石器時代”、“山頂洞”之類的專業術語,必然會一堆堆的冒出來,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很難對它們形成概念的,

今天,我們就換一種方式,


用一篇很簡潔的清單,

輕鬆的帶你走進老祖宗們的史前生活。



01、所有的石頭都能拿來做石器嗎?


那可不見得。


最適合的做石器的石頭,叫“燧[suì]石”。

因為它又硬又脆,可以做出非常鋒利的尖頭和石片,

很適合採集植物以及獵取動物。


不過,中國境內的燧石不多,所以常見的石器原料還是以石英岩等容易找到的石頭為主。


燧[suì]石


02、有了石器,古人類都做些什麼呢?


其實對於史前人類而言,最最最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吃”!

絕大部分的石器工具,都是為“吃”服務的!


吃,是人類生理的本能,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豪不誇張的說,正是尋找食物的過程,促進了“從猿到人”的轉變。



03、最早的人類吃什麼呢?


“河北馬圈溝遺址”曾發現過猛獁象的化石。

那應該就是被遠古人類吃掉的,因為動物的骨頭上有被砍刮過痕跡,


那可是兩百萬年前啊,人類就可以捕食體型如此巨大的動物了!



04、所有的古人類都吃“大型動物”?


並不是所有的遠古人類都這麼勇猛。

一般古人類遺址裡,中小型動物居多。


在北京人時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遺址裡就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大角鹿、梅花鹿、野豬等等,這些可都是北京人的美味啊!



05、除了肉,遠古人類還有別的食物嗎?


當然有!


湖南道縣的“玉蟾巖”,在一個距今約14000年前的遺址裡,

考古學家就發現了很多種鳥類貝類,還有不少植物種子。


有些古人類,甚至發展出“地方飲食特色”,

廣西桂林“甑皮巖遺址”,就出土了大量的“螺螄”,

是的,廣西,螺螄,是不是眼熟!



06、用什麼材料來做煮飯的容器呢?


陶器。


目前已知最早的“陶器”就出土在中國!

人類早期的陶器比較簡單,大多是用低溫火燒“黏土”燒出來的。


陶器呈現出一種磚紅色,我們叫它“紅陶”。

有時,古人還會在紅陶裡摻一些砂和蚌殼,這樣陶器不容易碎裂,保溫性能也好。



07、古人類穿衣服嗎?


當然穿,獸皮和樹皮都是最早的衣服材料。


其實“穿不穿衣服”是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

衣服的意義,絕不在於“保暖”那麼簡單,

更重要的是它還能遮羞,“羞恥感”的產生,


正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必要環節,有羞恥感,才有倫理,才有道德,才會自我約束。



08、古人怎麼做衣服的?


跟現代人一樣,用針和線。


只不過他們的“針”,是用骨頭做的,被稱作“骨針”。

而“線”,則來自於動物毛髮、植物纖維等。



考古發現,“穿針引線”這項技術活,山頂洞人就已經非常在行了。

他們的骨針,已經做得非常精細了,


其中有一根針眼的直徑,只有3.1毫米,

那可是兩萬年前啊!“史前老祖宗”了不起!



看完這篇清單,會不會讓你對中國的“史前文明”更清晰了一點呢?

你會不會還想了解更多咱們老祖宗的原始生活?


他們房子怎麼建的、文字怎麼寫的,唱什麼歌、跳什麼舞.....

想知道的話,這裡有一部專為滿足你的求知慾而打造的課程——《博物館裡的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