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看重的思维,可以被分解和优化?

谈到思维,绝大部分的人都很自信。因为我们几乎每个人很重视自己的思维,也可能因此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这篇文章要做的是,拆解思维和提升思维,不妨对照自己的思维看看,有个客观比较。

我们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思维?思维具有哪些要素和特征?良好的思维的方向,未来是什么样的?

弄清楚这些问题很重要,我们大多数的推理都是无意识的,只有在跟别人的冲突中,我们被改变或者捍卫时,思维才会浮出水面,被意识到。

不管我们能否看见自己的思维,我们都需要了解思维的中包含哪些要素?才有可能对要素作出优化。

思考者的雕塑

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培养一种能力,看见我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起冲突的时候,关注自己的思维,像个冷漠的观察者一样,把思维的一切看清楚,细细观察。

做不到这点是不可能做到解析、提升思维的。现在做不到也没事,我们最终能做到。

我们时常对自己的观点、概念这些东西把握不准,因为它是变化着的,时常毁三观,或者身边人的真实故事也会改变我们的观点和概念。

即使这样,也不妨碍我们将它作为独立的要素加以思考。

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对方的观点和概念只要把握住了,基本就理解他的思路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但并非所有的观点和概念都是容易被改变的,有的是我们花很大精力亲身感受到的,多数人也认可的。比如说,我们被感动时,心灵得到抚慰、洗礼。

我们可能会得出观点:世界上最真最强的力量来自心灵的。

无疑观点和概念都是值得批判的,有不少人得出的观点是极可笑的,分手或者离婚带来的观点是极具蒙蔽性的。

因为这些观点取决于自己的片面经历,具有主观性,极受情绪的影响,而非理性思考,尤其需要重视。

情侣之间制造的惊喜

比如不少女孩在离婚后,谈起感受时,她如此庆幸自己离婚了,说终于自由了,可以惬意的生活,再也不用感受到婚姻内的绝望和无助了。

可能结论:一个人比两个人好,都是因为多了他生活才无解,单身独立是真爽。

这个问题很复杂,这要从男女平权,人的始终独立性,婚姻与感情的规律,两个人相处的配合,非暴力的沟通,允许犯错的胸怀等方面来考虑。

而未曾考虑过这些的人,最好不要将自己的结论去告诉别人。

快乐的新婚夫妇

像爱、友谊、正直、自由、民主以及道德等重要的概念,我们也常常对此发生曲解。

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地倾向于提供自己想要的,而并非用一种真实的方式来描述我们的自己和这个世界。

人时常陷入的自我麻痹,大多就来自潜意识的哄骗自己。

信息源是思维的开始,即使是客观描述的新闻,不带一点感情色彩,也极有可能有不全面、不真实的可能。

我们习惯性地对信息提炼出自己的经验,对得出的经验保持警惕和思考显得很重要。

经验获得后,自然会产生推断,我们的推断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准,可能符合逻辑,也可能不符合逻辑,庆幸我们在推断的时候是能感知到的,对此留意就好。

吵架的新婚夫妻

与推断同时产生的还有假定。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想当然”,假定跟推断一样有对错,但是假定比推断更容易麻痹自己,往往意识不到。

比如两个人同时看到一个人躺在水沟里,一个人推断那是个流浪汉,另外一个人推断那人需要帮助。

两者的不同反应就是由于各自的假定不同,前者假定只有流浪汉才躺在水沟里,后者假定任何躺在水沟里的人都需要帮助。

一个人躺在水沟里,有很多情况,文中两个人的判断都来自失真的假定。

如果读到某个人的推断是符合自己的,就要注意,我们可能产生了与他同样的假定。

在街头的流浪汉

推断和假定的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你不能停下来,对他们思考,极有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

思维的各个要素间都是相关的,密切重叠,没必要用绝对的眼光去区分他们。

我们的目的会影响我们的提问方式,提问方式影响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影响着解释,解释的方式影响着概念,概念影响着假定,综合起来则影响看问题的方式和观点。

弄清思维的要素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分析衡量思维的质量,以便做出更好的做出选择。

要想评估自己的推理能力,需要我们一直介入自己的思维,并以思维质量提升标准为参考,来考察思维的各个部分及推理的整个过程。

突然想到的一个想法的工程师

思维质量提升标准:质量思维提升的方向。包含思维的清晰精确性、关联问题的思考、知识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逻辑性验证、保持公平客观。

首先就是思维的清晰准确性,我们要作出的往往是提出问题。比如:“对中国的教育体制能做些什么?”

这就是不清晰的问题,因为它的面太广了,无法展开思考。

“为了让学生学到胜任工作的技能,从事教育的人能做什么?”改成这样的问题,才能进行思考,我们也能感受到两个相似的问题,却带动我们头脑运转不同的区域。

后者像是能将问题进行聚焦,感觉上也好很多。

正在学习的学生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能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我们所遇到的事情,自身是不会提问题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给这个问题用文字给描述出来,而且需要反复思考问题的是不是清晰?

问题够不够准确?

还有其他方式表述吗?

是否可以更具体一些?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议题(观念)有哪些?

正在思考的爱因斯坦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了保持清晰准确,思考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思维还需要有深度、广度和逻辑性。

深度和广度是需要知识来支撑,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解决好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

把问题写下来,尝试以此种模式认真解决问题,是特别有成就感的,思维提升是必然。

纸笔是思考过程的最佳工具,逻辑性的验证也必须用到,在脑中很难完成这个验证。这让我想起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笔记。

思维的差异性

我们对某件事都有不太一样的处理方式,甚至不同时期的我们,解决同一个问题也不一样。

只要我们借助知识来思考过,践行过一次,那么对这个问题就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竟,人生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维的齿轮高速的运转

查理芒格提出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提出用多种学科或者思想组成多元思维,提升我们判断这个世界的能力。

用这种思维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显得大材小用了,但这一定是一种很棒思维提升方法。

比如我们只拥有数学,会计的思维,那么我们会用尽一切仅有的知识去理解世界,然而世界从来都是复杂的,不是单学科能解决的。

一种学科的思维就相当于一只眼睛,独眼龙走路都可能摔倒。

王阳明说格物致知,再这把物换成思维,我们分解它,整合它,发散它,磨砺它。它所带来的能量,一定会让我们满意。

这是我们提升之路,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