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破仙人案1:朔方之行

魏明明死里逃生,但他并没有因之而大感快乐,相反,一种莫名的挫折感,一股巨大的失落感在他心中交织、冲撞。河西村的事情证明自己并不是以往心中认为的无敌天神,无情的现实证明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既没有过人的天赋,更没有百邪不侵的金钟罩。

自己还是太粗浅了,应该出去长长见识,魏明明心中泛起走出秀城这个盆地小城的冲动。是的,跳出井口去看看世界,自己不能永远做一只井底之蛙!

说干就干,魏明明就是这么一个行动派,思考一旦变成决定,行动就会在下一秒变现。第二天,魏明明匆匆辞别家人,拜别倚门相望的老妈,就踏上了北上之路。在他回过头的那一瞬间,魏明明的眼眶打湿了,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他不知道,但是此时此刻,除了坚定前行,他没有更多的选择。他想到北方去投军,体味一下军人这种真正男人的生活!

从蜀西到朔方,出雁门,走走停停,路上整整用了一百几十天。受的那些罪自不待说,饿慌了连别人扔的西瓜皮都捡来啃过!最惨的是出关之后,当他操着掺杂了川味的北方话向行人打听什么地方可以投军,别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盯着他,仿佛他不是天外来客便是神经病患者似的。竟没有一个人回答他的问话!

问到后来,魏明明的川味北方话已带上了哭腔,依然无人答理。看看天色将晚,举目无亲又不名一文的他,不由恐慌起来,心想自己真是可悲,在河西村的遭遇莫非又要重演。自己难道真正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无用之人?!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当他木然地在雁门之外的一个小村庄乱转时,却好撞见一位蜀地老乡。那人同他一样,也是抱着到朔方来投军,干一番人生作为而来的。比魏明明幸运的是,他总算找到了一份儿打为当地驻军打“土饼子”——做泥砖的活路。听这个老乡说,以魏明明的出身和经历,要投军是不可能的了,以他的身板,最多跟自己一样当个民夫!

出于同病相怜,他把魏明明收留了下来。于是魏明明便跟着他打了一段时间的“土饼子”。这活路又脏又累,浑身泥水地干上一整天,挣的钱只能糊嘴巴,其实还没有在蜀地当农民安逸。

这时魏明明才逐渐了解到,要在朔方这样的前线投军,其困难程度并不亚于内地,不可能随随便便把一个来路不明的人招入军队。但是他又听旁人说起,在边境那些小县城,因为经常打仗,部队缺人,运气好的话没准可以混个“准军”身份。什么是“准军”,就是一样的当兵打仗吃粮,但是没有得到官方造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