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有什么道理?并非迷信

俗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只能将生活经验逐渐的积累起来,久而久之就凝练成了简单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语。俗语的内容可谓是种类繁多,有告诉人们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有天气的预测,更有生活上的智慧,可以说读懂了俗语文化,能让我们更加通达的了解人生的真谛,也会引领我们走向光明大道。比如有这样一则俗语很有意思,就是“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有什么道理?并非迷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俗话为什么把老人比作是一条龙,后一句更是让我们云里雾里,龙向着的人,都应该是衣食无忧的,但却说穷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句俗语里面包含了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我们华夏儿女,向来都是以“龙的传人”自居,在一个家庭之中,自然是一家之主的老人才够得上龙这个称呼。龙能腾云驾雾,而且在《中国吉祥图说》中提到龙生九子,但是九子不成龙,这就说明了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性格,结合下一句“向谁谁家穷”就可以大概猜到俗语的意思:老人如果偏爱哪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以后就不会成材。



从古至今,最小的那个都是最受宠的,家里父母喜欢,上面还有兄长护着,从小就习惯什么都躲在别人后面,长大以后自然很难独立,日子也就过得不太好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很难担当重任,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老人,还要在补贴救济,让年轻人更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坐吃山空的状态。



大家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顺顺利利的,你需要成长,你就必须经历挫折和磨难,而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该去承受的都被父母给承受了,当下也许孩子会很感激,但以后甚至还会反过来仇恨父母,是父母造成了以后的他,而那些自己去独立成长的人,面对风雨无阻,他们的心早就强大起来了,遇到事情也不会慌乱手脚,能很快想出解决办法。



这种情况不分时代,在大家庭中更是司空见惯。老人溺爱的孩子大部分恃宠而骄,没有经历过世间百态、没有经过磨炼,变得鼠目寸光、走向社会后举步维艰;那些早早就经历过世间冷暖、人间百态的人目光长远、心胸豁达,往往是做大事之人。这句话也在告诫很多老人:要给孩子们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不然只会害了其中一方。你怎么理解“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