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很难以置信但又确实发生的事情?

史学达人


炎炎夏日,大家最需要的就是空调西瓜,如果再配上美味的冰激凌就更加完美。那么大家知道最早发明冰激凌的国家是中国还是外国?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认为是外国发明的,因为外国人发明了冰箱啊!

这个答案好像挺符合逻辑,没有冰箱就做不了冰激凌。可是正确答案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冰激凌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且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下面水煮汗青就和大家聊一聊冰激凌的历史。

夏天吃冰凉的冷饮,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已差不多有三千年历史了。古代虽然没有冰箱,但古人懂得在冬天开采冰块进行储藏,夏天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可以在夏天喝上透心凉的冰饮了。

古人的冷饮可不是单纯的冰水,他们的种类非常多,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各种各样的冷饮在大街小巷叫卖,很多冷饮品种如今已经失传。比如北宋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荔枝膏”、“黄冷团子”、“冰晶皂儿”等等,这些听着就美味的冷饮如今早已失传,但在宋朝时期这些都是夏季畅销品。

宋朝诗人杨万里所写的《咏冰酪》,非常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宋朝时期冰激凌的口感、材料、味道。

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

玉米盘底碎,雪向日冰消。

杨万里这首诗所描绘的冰激凌已经和我们现代很接近了,口感细腻冰爽,如凝脂一般,又像凉风飘来,随便着冰激凌的溶化,搭配的玉米碎落在盘底,雪在太阳照射下慢慢消溶。

中国的冰激凌走向世界

宋朝冷饮已经非常发达,到了元朝再次迎来新的创新和突破。

元朝有一位商人对冰激凌进行改进,将蜜糖、牛奶、珍珠粉等材料添加进去,结果发现制作出来的冰激凌更加细腻润滑。

后来冰激凌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意大利,当意大利国王第一次品尝到这种美味的时候,当即下令将冰激凌制作的方法列为机密,只能供王室成员享用。直到300年以后,冰激凌制作工艺才从意大利传到了法国,然后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

结束语

大家看完冰激凌的历史,是不是觉得非常意外?这种风靡全球的夏日美味,最早是由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制冷设备下发明出来的,而且比冰箱的发明还要早了近一千年!


水煮汗青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平型关大捷,歼敌1000,可是一个日本俘虏也没有抓到。虽然不可思议,却是事实。

日本俘虏为什么这么难抓呢?

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中指出,过去战斗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强是说他们的步兵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日本鬼子多顽强呢?一个八路军营长好心去背一名日军伤员,结果被伤员咬掉了耳朵;一位医务兵试图救助一名藏在车底的鬼子伤兵,却被捅了刀子。想活捉一个日本兵,实在不容易。

时任第686团组织处股长的欧阳文回忆道: 战前我们给战士作动员,说是要优待俘虏,我们准备要抓1000个俘虏好送到全国各地去作展览。结果一个也没抓到,这时的鬼子还真有点“武士道”精神,到死都不投降。

日本鬼子难抓,不仅是八路军,国民党的军队更是如此。整个抗战时期,被中国生俘的校级军官可信可查的只有一个——一二八事件时的日军少佐。

国民党军队抓的第一个日本战俘是在昆仑关战役,国军第31军两个师一万多人马歼敌1000最终只俘虏了日军一名伤兵。

长沙会战,几十万人大会战,日本俘虏也是少的可怜,蒋介石大怒。蒋介石在会上说:“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守?”

八年抗战中总共俘虏的日军,冈村宁次的记载: “随着遣返输送的进展,由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极少数)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

国民党方面有关日军俘虏的全部资料表明,从1937年到抗战结束,关押了的日军俘虏(包括1939年以前八路军转送的)和日军家属、慰安妇、商人等非战斗人员共计大约1700名左右。

抓日本俘虏难,不仅在中国战场上难,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是很难,美国虽然火力强大军事先进,可是抓个俘虏也不容易。塔拉瓦4500日军,几乎全部战死,被活捉的只有12人;佩里琉守备队1万人,只有160人生还;著名的硫磺岛血战23000日军,战死2.2万,只有1000余人被俘。

日本帝国主义面临失败的时候,不惜牺牲全体国民为代价,也要守住国土。在阿南惟几的《告全军将士书》中,明确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一亿国民总玉碎,弹草如泥,匍匐山野,确信神州不灭,皇国永存“,可见日本疯狂到什么程度。

日本鬼子为什么这么疯狂呢?

朱德对史沫特莱指出:“日本人情愿被打死而不愿被俘,他们那种拼死作战的精神不应该单纯地说成是勇敢。里面还蕴藏着犯罪和胆怯的情绪。他们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强奸了那么多妇女,他们深怕给我们逮住……他们以为,只要落我们手里,我们会用他们折磨和杀害落在他们手里的中国士兵的办法,来折磨和杀害他们。”

日本的文化传统,当战俘没有尊严。日本有欺凌弱者的社会传统,对日本兵来说,战俘就是一群丧失“身份和名誉”的弱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写道:“即使伤太重或者丧失意识而成为俘虏,他在日本也永无抬头之日了。他已经丧失了名誉,之前的他就已经“死”了。”

日本军国主义洗脑成功。根据“武士道”精神制定的《战阵训》规定:“被俘乃军人最大耻辱”,规定绝望关头也要战斗到最后,万一落入敌手必须自杀。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君爱国的欺骗、皇道神国的神话,让日本鬼子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死活,当炮灰还心甘情愿。

日本变态的军规堵死了士兵的后路。日军规定,失踪士兵在100小时内不归队便认定“战殁”,灵牌送入靖国神社成为“护国神”,家属享受抚恤金。若士兵在100小时后归队,则必须当众切腹。否则,就是嘲弄靖国神社的“叛国者”,其家属也被认为是“叛国者的家属”,同样没有好下场。

可是日本鬼子无论怎么疯狂,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原子弹的味道不是那么好吃的。


非常道毕延河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每个人的家乡都出过英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家乡的一个英雄!他身中整整14刀,肠子流出体外,却毫无惧色,抱着自己的肠子去追穷凶极恶的歹徒,英雄名叫徐洪刚,他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称号!

一、

1993年,徐洪刚时任济南军区某部通讯连班长,同年8月17日,他从家乡省亲后乘坐大巴车返回部队。车上靠窗坐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孩,她旁边坐着的男人,不时用眼光上下打量着女孩。

当车行驶到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铁索桥附近的时候,男人突然向女孩索要财物,被女孩果断拒绝。男人恼羞成怒,站起身将女孩的头往疾行的车窗外推。眼看着女孩大半个脑袋都伸出窗外,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角落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住手!

徐洪刚站起来,怒目圆视。此时又窜出一个人,“啪啪啪”上来就给徐洪刚几个大耳光。还不等徐洪刚反应过来,又冒出两个人,很明显这是一个团伙。

为保护车上的其他人,徐洪刚忍气吞声。歹徒见状,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恶鬼更加来劲,使命将女孩的头往窗外推,女孩害怕得惊叫连连。

快速行驶的车辆,女孩命悬一线。在这危险时候,徐洪刚知道自己不能在忍了,他一脚向后踢,踹倒了一个歹徒;同时一拳打向正面的歹徒,趁这空隙闪身往前,一把拉过恶鬼,女孩得救了。

其他三个歹徒反应过来,朝徐洪刚扑过来,在撕扯的过程中。一个歹徒掏出匕首,刺中了徐洪刚的胸部!

这一刀,彻底激发了徐洪刚内心里的军人血性。他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保护车上的群众,他拼死也必须制服这四个歹人。

在狭小的大巴车里,歹徒手里还有刀,徐洪刚顾及着群众安全,投鼠忌器。而穷凶极恶的歹徒却无所顾忌,一刀一刀刺向徐洪刚!献血染红了英雄的衣服,血顺着伤口滴落。

司机停住了车,歹徒们趁这机会跳车逃窜。此时的徐洪刚已身中14刀,特别是腹部,被划出一个大口子,肠子顺着伤口流了出来,流淌了五十厘米!

然而我们的英雄,坚毅的眼光望着歹徒逃跑的方向,不能让这帮社会渣子跑掉。他脱下衣服,兜住自己的肠子,跳下车!追了五十来米,眼睛一黑,倒在地上。

二、

徐洪刚被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他身上的伤口让人无法直视。仅胸部就中了八刀,靠近心脏的那一刀,深达八厘米!经四个小时的全力抢救,英雄的生命终于被抢救了回来。

后经筠连县公安局的全力追查,将以任永林为首的犯罪团伙抓获归案。

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受到广泛传颂。我记得那会我还在上初中,徐洪刚胸前戴着大红花荣归故里,这是我此生最接近英雄的一刻。那会我就有了参军的冲动,可惜后来因为眼睛近视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敬重人民子弟兵,是他们负重前行,撑起了我们安详宁静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