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医生和患者矛盾是怎么看的?如何改善互相的信任?

传承中华文化


医患关系现如今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不断发生的医患争端也暴露出我国医患制度建立的不完善。在我国,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

1.

一男子酒后到医院,医生见他身上有呕吐物便上前帮他清理,却想不到反遭该男子挥拳相向,被追打出了治疗室。最终,醉酒男子被依法行政拘留6日。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

2.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在我国,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3.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医生执业环境持续恶化。很多人整日提心吊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一位又一位的医生相继被害,所有医务人员的心都在流血。

4.

在英国牛津的一所医院里,有一张标题为“零容忍”的告示:“我们希望员工感到价值和尊严。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仍会为你尽最大努力。所以,请用体面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们。对员工使用暴力是不被容忍的。我们不希望员工遭受任何形式的语言侮辱、威胁和袭击。”这种对暴力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反映了英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爱护。

5.

其实,考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两点:

第一看他们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

第二看他们如何对待教师和医生。

6.

教师和医生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如果教师和医生都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算不上一个文明国家。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国家,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人们之所以尊重医生,是因为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7.

眼下,我国医患暴力冲突频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医患关系的异化。在医院里,常常听到患者这样对医生说:“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把病治好了”、“我们可是花了钱的,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患关系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

8.

很多患者认为,到医院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患者就是消费者,医生治不好病,必须赔钱偿命。这样的观点看似有道理,其实很荒唐。因为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除外。花钱可以买来任何商品,但买不来生命和健康。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9.

医患暴力冲突事件增加,还与人们对医学的误读有关。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于是,很多人对医学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医学无所不能,人类已经具备了跟自然规律抗争的能力。只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于是,科学技术被推上了神坛,医学朝着错误的方向高歌猛进。

10.

一方面,医生陷入了技术崇拜,盲目追求高端医疗,导致医疗费用不断飙升;另一方面,患者过度相信医学神话,不惜代价地寻找新特贵药,误以为只要肯花钱就能治好病。结果,很多人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忘记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医患之间立刻就会由“同路人”变成“陌路人”。病治好了,医生就是天使;病治不好,医生就是魔鬼。可见,基于技术崇拜的医患关系,是脆弱不堪的。

11.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这说明,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行医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使命。因此,只有让医学走出商业交易和技术崇拜的误区,医患关系才能回归本位。医生被称为“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

一个不懂得尊重并感恩医生劳动的患者,是不会懂得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医患之间,彼此尊重,才能共赢。

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医生的心声。


点滴耳东


1、医生从患者角度出发,将心比心,患者利益优先,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及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所遇到的问题。做到医者仁心

2、患者要相信医生,如果选择一个医生帮忙治疗,一定要给医生充分的信任,如果没有这层信任,就千万不要带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找医生就诊。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可以告诉医生自己心里所想,及时和医生沟通。

3、确实存在有些医生或患者,在处理医患矛盾存在偏颇,而且有些是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导致的,但是作为媒体人,或是自媒体,如果要报,就要公正客观准确的反映事实,做好舆论导向作用。

4、作为其他看客,吃瓜群众,也要冷静客观评价任何医患矛盾事件。千万不能不嫌事大,火上浇油。

如果我们各方都能尽量做好这一切,那就很好了,医患矛盾肯定会少的多。


泌尿外科吴医生


媒体和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管好媒体

医务人员加强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