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平受邀参加2020制造业数字化典范案例大会并发言

2020年7月18日,“2020制造业数字化典范案例大会暨探营小米创新中国行”会议全网盛大开幕。

近20位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专家、大咖在线分享、与线上1000+参会嘉宾实时互动。小米集团信息部总经理冯宏华、小米集团信息技术部高级总监于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董小英、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等知名制造企业CIO、专家共同分享来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实践案例与经验。

本次大会采取全网直播形式举办,会议以“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线上圆桌对话,陕西工业云中心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为平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为圆桌嘉宾发言。

孙为平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面临两个比较大的挑战

一是要识别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含当前的和战略性准备转型的,角色包括制造商、总包商、服务商、运营商),这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形成,因为不同角色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对企业一把手而言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不能参加决策层会议的CIO而言这一点并不太好把握,毕竟企业高管在想什么未必立即推进。

二是要认识到重点开发的场景不同,并通过建设适当的系统,来打造出支撑战略落地的关键性新能力,发展主业。

孙为平表示,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以下三个关键的成功因素

1.高层推进

让决策者了解、引起兴趣,从而关注、过问、推进,最后到信心饱满、提出新要求。一把手认为有价值的时候,时机也成熟了。

2.融合创新

业务与IT、应用与数据、奠定基础与价值创造,多个要素的深入融合才能创造出价值,不能单纯片面强调某个或部分要素。

3.逐步推进

先试点示范,价值总结呈现,小而美、短平快;由浅入深推进,将同心圆放大。

“企业的典型场景是随着业务的自身成长和转型升级而变化的,但有规律可循。”

孙为平说。关于不同角色企业的典型场景,他是这样理解的:

制造商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供货效率,提升服务水准。制造物联、预防性维护。

总包商

项目型的销售、采购、交付。重点是总包商个性化项目主线与制造商标准化产品主线的矛盾协调,并兼顾服务和运营的便利性。

服务商

产品服务商:检维修、备件管理、远程监测;

融资服务商:大数据风控、供应链金融;

运营商:生产调度指挥

孙为平认为,制造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做“支撑战略落地”的“增值”信息系统。

非核心的不做(成本中心、对企业支撑作用小、不进入决策层视野)、让别人做(业务部门主导、不出乱子即可)或干脆外包(上云,达到效果才买单,享受持续服务才会持续买单)。

孙为平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嘉宾们的认可和好评,几位专家结合行业实践案例与经验,就上述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试图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新想法和新思路。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评委会、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与锦囊专家将共同举办,主题聚焦“新思维、新制造、新服务”,旨在进一步梳理和推广中国制造数字化典范模式,为正在困局中的企业提供转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