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仿定窑举例

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定风波 咏清三代仿定窑

唐宋恒山制玉纱。白瓷薄釉刻莲花。

集古乾隆学定器,竞技。满清三代韵神佳。


传统造型贴印饰。诠释。诗文辉映显奇葩。

工艺复杂绝代妙。炫耀。礼佛穿戴示袈裟。


清代自康熙朝大形势稳定下来之后,解除海禁,开始通商贸易,社会开始安定,景德镇的制瓷业也逐渐恢复,自从明代晚期以来的海禁开始,西方正在热头上的中国瓷器贸易订单被无情地中断了,虽然还有从泉州一带走私的商船到马六甲一带交易,但是很大一部分订单在中国的海禁情况下转向了日本,这就促进了日本陶瓷业柿右门(译音)、伊万里等的发展,晚明至康熙十九年这段时间是日本陶瓷发展迅速趋起的高峰期,所以很多这时期的日本瓷器都可以看到中国瓷器的影子,甚至就直接模仿中国瓷器,包括造型、纹饰等,由于欧洲商人的订单已经习惯了中国瓷器的风格,所以对日本下的订单也有同样的要求。

康熙十九年海禁开放,又给了景德镇出口打开了一条迅速发展的通道,康熙十九年以后,又有大量的订单蜂拥而至,景德镇也再次得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从大量的康熙时期的出口贸易瓷器、近年打捞的沉船等实物证据看,康熙时期出口贸易瓷的量非常之大。此时的官窑也开始书写正式的官款(之前是不书写官款),宫廷的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康熙皇帝是个开明的君主,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追求传统的汉文化,尤其对宋代五大名窑倍加推崇,包括到了乾隆朝那就是加了个更字,清三代都已经有了“督窑官”,朝廷有啥要求就直接下旨,由“督窑官”负责督办。

定窑早在隋、唐就已经能够烧造出非常成熟的“瓷器”了,不仅在当时供奉朝廷(晚唐、五代、北宋),而且还影响了诸多北方窑口,领军河北、河南、山西、辽东一带等众多窑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定窑系”,到了北宋灭亡时,金兵入侵燕云十六州,又有大量的窑工逃亡南方,把定窑的很多先进烧造技术带到了南方,比如兔毫釉烧制技术带到福建,成就了南宋以后异军突起的宋代建阳窑兔毫盏,风靡一时,定窑的覆烧技术传到了景德镇,掀起了影青瓷覆烧法的广泛传播,以及印花技术也同样被景德镇各窑户广泛应用,模仿定窑印花覆烧法的流行,形成了著名的所谓“南定”。

清代自康熙朝开始就对中国古代著名的窑口进行仿制,尤其对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更是极尽所能,似乎康熙朝对定窑特别青睐,有一些仿制不错的作品,但仿制其他名窑的确少有见到,而那时候的仿制不是为了牟取暴利,而是对古代物件的一种崇尚、敬畏,也是对传统汉文化的传承,并融入了满清皇帝的审美与品位。

图1:十世纪早期定窑白釉印莲花、蟠螭纹炉


图2:十世纪早期定窑白釉印莲花、蟠螭纹炉顶面

这件十世纪早期的定窑白釉印折枝莲花、蟠螭纹炉的造型应该是源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虽然目前没有找到青铜器实物图片,但是这种造型的青铜器是有的,定窑窑工们吸取了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就像晚唐定窑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创作出许多仿金银器造型的作品一样,极大地丰富了定窑瓷器的造型和多样性,也开创了新一代审美趣味,在晚唐的定窑造型上开拓了新的思路。

这件造型呈长方形、四柱状拐角、盖顶印螭龙纹、四柱顶印菊花纹、炉身印折枝莲花纹,整体模印成型,胎釉俱佳,代表了晚唐、五代时期的经典佳作(参见《定窑瓷器探索与鉴赏》第116页),为后来乾隆仿古奠基了厚重的基础。

图3:北京故宫藏乾隆仿定窑长方形炉


图4:北京故宫藏乾隆仿定窑长方形炉局部


图5:北京故宫藏乾隆仿定窑长方形炉顶面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乾隆仿定窑炉呈长方形,源于晚唐定窑同造型的炉,两侧附加对称饰铺首耳,四角呈四个柱状足。平盖,盖顶饰蟠龙钮,器身凸饰弦纹一道,腹部凸雕夔龙纹及云头纹,全部以印花、贴塑工艺制成,釉质细腻,造型完全模仿古代定窑白釉烧制,并加以发挥。大家都看到这件乾隆年间的这件仿定窑白瓷的精美造型、釉色,又有谁见过真正古代定窑的原型呢?现在我们基本上没有人见过这古代定窑白釉的原型,但是不见得乾隆年间就没有人见过它的原型吧?不然这种造型也不能凭空出世吧,其实,很多古代器物在明清时期还是可以见到的,这类作品应该是授乾隆旨意特别烧造的所谓‘定制’艺术品,处于对古代器物的崇拜、畏惧而仿制,但是仿制运用了当时的时尚纹饰、造型,从大体上模仿古代的造型,在细节上添加了当时流行的审美纹饰和时尚,形成既有古代造型的内涵,又有当时的时代特色,成为一件融古博今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图6:战国螭首青铜盉

中国的瓷器其实有很多的造型都和古代的青铜器有关,尽管我们可能没有见到古代青铜器的原型,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只是我们无缘见到罢了。这类春秋、战国的螭首青铜盉是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流行造型,一般造型大同小异。

图7:战国变形蟠蛇纹螭首青铜盉

这种是战国早期的和酒器,器身呈扁圆形、盉嘴为立体的龙首、装饰极为复杂,螭首两侧加饰几组蟠螭纹,有棱状脊,三兽足。

图8:战国螭首青铜盉

这类战国早期的螭首青铜盉先后出土多件,可以视为战国初期流行的一个典型范例。但是这类造型的瓷器在两晋的越窑青瓷上时有所见。

图9:波士顿-晋 青釉提梁壶

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馆的晋朝青釉提梁壶的造型就是完全源于战国初期青铜螭首盉,这件晋青釉提梁壶也不是孤例,这时期的青釉提梁壶也还是比较流行的一个品种,这是将青铜螭首盉完全复制成了青釉瓷器,纹饰、造型、基本都是延续了原始青铜器的主要元素。

图10:欧洲私人收藏清代乾隆仿定窑白釉螭首盉

但是这件收藏于欧洲的这种造型的盉从晋朝以后基本上就消失了,没有再出现过这种仿制古代青铜器螭首盉的造型,北宋定窑有类似的造型(手头没有图片),直到清代乾隆朝复古风再起,这两千年前的青铜器螭首盉再次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当然,这种器物绝不是普通的商品,应该是乾隆皇帝授意下特别定制的艺术品,它和战国初年的青铜盉造型上基本一致,只是在釉质上模仿了古代定窑白釉的工艺手法,纹饰又融汇了当时流行的时尚纹饰,创作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融古博今的艺术杰作。

图10:北宋定窑玉壶春瓶与康熙仿定

其实满清入关以后,尤其是康熙政局稳定之后,开放海禁,促进贸易,振兴经济,这位开明的康熙皇帝,不仅喜爱传统中国汉文化,还学习西洋的先进技术,诸如邀请法国传教士到宫廷造办处指导珐琅彩的创造(珐琅彩就是后来中国人所说的‘搪瓷’,是法国人发明的),把原本画在铜胎上的画珐琅,移植到了瓷胎上,这就是在康熙皇帝授意下创烧的著名御用“珐琅彩瓷器”,创新不忘怀古,康熙朝的仿古定窑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这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康熙仿定窑白釉玉壶春瓶除了口沿下有个硬折角外,造型略有这差别,大体都有不少北宋定窑玉壶春瓶的神韵。

图11: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仿定窑白釉洗

在造型上康熙时期仿定窑白釉大体有古代神韵,但是纹饰上还带有当时的流行时尚的纹饰,这件北京故宫收藏的北宋定窑白釉洗的纹饰是回文,到了康熙时期的仿定窑就不是古代标准的回纹了,中腰凸起的璇纹也被简单的刻划所代替。

图12:南京博物院藏雍正仿定窑白釉觚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也延续康熙仿古时尚,这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雍正年间仿定窑白釉花觚也算是形神兼备吧,康熙时也常有这种仿定窑的花觚,但多数是孔雀蓝釉作品,仿定窑白釉的较少。

图14: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仿定窑白釉尊

清初康熙开创了盛世繁华,经过雍正过度,到了乾隆达到了清代最鼎盛的时期,所谓盛世收藏,乾隆复古风气盛行,所以及全国之力极尽仿古之能事,把仿古也做到了极致,尤其仿定窑仿的极为成功,雍正仿汝放到了极致,清三代仿古各有千秋。

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看,乾隆时期仿定窑白瓷,主要仿其釉色,而造型有古代的神韵,纹饰均保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件尊呈侈口,短颈,斜肩,鼓腹,圈足。颈部两侧对称饰鸠形耳,肩部凸起弦纹一道。通体施白釉,以印花装饰,颈部饰波折纹和如意头纹,腹部凸雕蟠螭纹。外底白釉下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尊造型、纹饰均仿汉代青铜器,鸠耳有“长寿”的吉祥寓意。


#乾隆##雍正##康熙##定窑##青铜器#



每周二 每周五原创作品/网络作品转载分享,敬请期待~

往期作品查看:家櫪的头条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智慧,我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让爱好者了解不同视角的最新观点。 朋友如果你喜欢,最好的点赞就是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欢迎打赏鼓励,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