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培训班重要,还是孩子的天性重要?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有争夺拼搏少有真善美的启迪》,对照自己的育儿观念,确实是多了一些功利思想,心里想着不能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认为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少”“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什么特长”,导致了现在不太成功的自己,所以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重蹈覆辙,于是就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竞赛班,导致孩子在竞争和争夺中长大、在压力和重担下成长,而我们家长则觉得这样肯定对孩子以后会有所帮助。

孩子在我们指明的道理上,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生命意识的觉醒。大部分的他们或许真的没有弄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起码我们很多家长对待学习就是这个态度。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我们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的教育方式,教会我们孩子不同的知识。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在家庭教育的这个环节里,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充分尊重孩子的自我需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展开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真善美的启迪,要让我们的孩子有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功利性教育。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孩子们需要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