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陪伴,低質量的陪伴,在無形中疏遠了親子關係

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其實並不是指情侶之間,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需要用陪伴來維持感情的。父母們無論平時生活有多忙,都應該儘量的多抽出一些時間和精力陪伴在孩子身旁。因為只有在父母悉心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才能擁有完整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但是現在依舊有一些年輕的父母,即便是陪伴在孩子身邊,也一直在做著自己的事情。有些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不是繼續在忙著自己手中的工作,就是一直低頭玩著手機。這樣的陪伴我們把它叫做低質量的陪伴。


案例

就如我的表姐一樣。她的孩子今年剛剛上小學,白天的時候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每當表姐下了班,她就會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可是她是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的呢?

表姐在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工作也開始忙了起來,每當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時,她也無法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不是在回別人郵件,就是低頭在整理自己的工作文件。

時間一久,表姐的孩子即便是和自己的媽媽待在一起,也一直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母女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也是少之又少。

其實這樣的陪伴並不能算是真正的陪伴,甚至可以認為是無效的陪伴,而這種無效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當孩子處於3到11歲的年齡階段時,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如果長期是一種無效的陪伴,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要知道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周圍人的表情,聲音以及各種行為來感知他們的內在狀態。

在與父母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很多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積極的回應,如果這種回應是相對被動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的,那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會很難建立起來,沒有親密的關係,愛就無法得到溝通。

現在甚至還有很多年輕的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已經發展為一種無效的陪伴了。

那麼那些所謂的父母的低質量,無效的陪伴又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1.專注於自己的事情

父母陪伴孩子就意味著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把注意力和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可是有一些父母即便是待在孩子身旁,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不是低頭玩著手機,就是還在忙自己的工作。

2.孩子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回應

有一些陪伴在孩子身旁的父母,對於孩子的一些需求總是視而不見。這種陪伴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無效的。當孩子的需求總是不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他們就很難再與父母進行溝通,很多時候也不願意再去相信父母。

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親子之間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孩子還處於幼年時期時,父母的陪伴才能夠讓他們逐漸形成完整的自我認知以及自我人格的構建。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把握好陪伴孩子的三個黃金時期,儘量在這幾個時期內給予孩子高質量且充分的陪伴。

學齡前

在這個階段孩子還沒有正式的進入學校學習,所以他們身邊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了。而在學習知識之前,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就是通過父母。父母們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多通過陪伴,引導孩子多認識世界,多瞭解世界。

童年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父母們如果想要陪伴孩子,可以多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或者帶孩子到世界各地遊玩,讓他們增長更多的見識,提高自己的眼界。

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的強,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們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產生很多叛逆的行為。所以在這個時期內,父母們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多陪伴孩子,和他們保持親密的溝通,及時地瞭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意見。

之前在網絡上有這麼一句話來形容中國的孩子:在中國大部分孩子都是有父母的孤兒,因為他們儘管有父母陪在身邊,但是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這句話雖然非常簡短,但是它卻非常有力量地點出了中國現在家庭教育令人比較擔心的一個現狀。

如果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應該肩負起對孩子進行有效陪伴的這個責任。

具體做法如下

1.不要讓他人代替

很多父母覺得只要孩子身旁有人陪就不會感到孤單。所以就會讓其他人代替自己去陪伴孩子。但是父母們一定要知道,陪伴孩子是父母自己的責任,沒有人能夠取代父母,哪怕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所以父母們一定不要把這件事情隨便的交給別人去做。

2.注意陪伴的質量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是說只要自己待在孩子身旁就可以。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對於孩子的需求也一定要及時的回應,因為只有這樣父母和孩子才能進行溝通,彼此之間才能更好地理解,陪伴才有真正的意義。

3.注意陪伴的時間和頻率

家長每次陪伴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時間,既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長不能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太短不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且在頻率上父母們也要有意識地做到合適。最好每個周都能對孩子進行一到兩次的有效陪伴。

父母愛孩子不能只是說說而已,想要表達對孩子的愛,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去行動,而最好的行動就是父母用心的陪伴在孩子身邊,讓他們能夠在被陪伴過程中感受到關心和愛護。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