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漆器工艺,真是太美了(上)

当汉民族聚居地区漆艺民具需求量迅速萎缩之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漆艺民具,仍然生气勃发。

漆艺民具没有陈设漆器错彩镂金的美,却一扫陈设漆器玩弄材料技艺的弊端,突出实用功能,造型洗练,工艺简易,情感沉挚,质朴动人。那蕴含其中的生命热情和永无休止的创造力,是少数民族漆器焕发艺术光彩的关键。

(一)流传有绪的彝族漆艺

我国西南边陲彝族聚居的地区,大小凉山峰峦叠翠,原始森林浩瀚无边。山高林深,环境封闭,使彝族的本元文化凝固至今。

据传,彝族漆器为狄一伙普创造,流传至今已一千六百余年,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家家使用漆器。

1.工艺和艺术特色

彝族漆器胎骨取自当地天然材料木、角、皮、竹。食器如杯、壶、盘、碗、盒等,多以木材制胎;武装用具有铠甲、盾牌、护腕、护膝、弓箭、箭筒、马鞍、马鞭等,多以牛皮制胎。

木胎的成型方法,有车旋、砍凿两种。牛马皮经过水浸、火烘以后,蒙在木楦子上定型,用刀修整以后,涂漆彩绘。


其髹饰方法接近中原原始社会墨染朱画的简单工艺:米汤调和锅烟灰染黑胎骨,不做漆灰,直接在胎上髹涂生漆。漆不精制,漆膜粗糙。

然后,用桐油加石黄、朱砂调配成黄漆、红漆,用山羊胡子作笔,在粗糙的黑色漆膜上描画,有的还镶上金银边,有的嵌入磨光的骨珠,有的用金属粉末调漆堆出图案。

彝族人民至今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习惯,漆器审美直追彩陶,食器造型与彩陶青铜时代的钵、豆、敦接近,比陶器更能适应游牧为主的生活。彝族人以黑色象征崇高威严,红色象征火、勇气和热情,黄色象征太阳和希望。

他们将日月星辰、山川林木、鸟兽虫蛇抽象为点线,组合成四瓣花、六瓣花、卷云纹、放射纹、八瓣纹等图案绘于漆器,图案简朴刚直,色彩对比强烈,线条拙重有力,风格粗犷强悍。

彝族漆器是西南少数民族坚韧勇敢、吃苦耐劳习性和质朴原始审美趣味的物化,是彝族人民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的凝聚和积淀。

后续文章中继续介绍青铜器相关内容,帮大家更好的学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