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最具影响力诗人之一,发表《爱的艺术》,忧郁而死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奥维德(前43年3月20日~17年),古罗马诗人。

生于罗马附近的苏尔莫,卒于黑海边的托弥。

年轻时在罗马学习修辞,对诗歌充满兴趣。

曾三次婚配,第三个妻子出身名门,使他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结交皇家诗人。

公元1年发表《爱的艺术》


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


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弥


10年后诗人忧郁而死


古罗马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简介

奥维德


古罗马诗人,与贺拉斯、卡图卢斯和维吉尔齐名。


代表作《变形记》,《爱的艺术》和《爱情三论》。


早期诗歌多是反映生活、爱情的哀歌体情诗。


如第一部诗集《恋歌》中有包括21封虚拟情书的《列女志》以及《论容饰》、《爱的艺术》、《爱的医疗》等。


公元7年完成的《变形记》,代表了作者的最高水平。


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 ,全诗共15卷 ,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


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


故事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


第一部分(第一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


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话英雄故事。


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历史故事。


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有趣,穿插巧妙,而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的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中形成”的哲理。


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旨在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


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凯撒的统治不能永久,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此后创作的《岁时记》,因流放只完成前6卷 ,内容多反映罗马宗教节日 、祭祀仪典和民间风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公元8年他被流放后 ,心情忧郁,生活凄苦,写下《哀怨集》5卷和《黑海书简》4卷


前者反映流放的生活感受,表达孤寂、怨悔的心情


后者多为恳求皇帝宽恕的信件



生平

公元前四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出生于离罗马城北九十英里的苏尔莫(Sulmo),又称为苏尔莫纳。


奥维德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山民,论门第也属于有威望的大家。


在奥维德出生的那一年,罗马爆发了内战。


幸福的家庭生活,使奥维德没有受到政治、社会动乱的影响。


在十二岁的那年,他和他的比他大一岁的哥哥一起到罗马和雅典去求学。


四五年之后,兄弟二人都通过了文法学的考试。


十七岁,学成了修辞学。


当时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亚雷利乌思·傅思古思(Arellius Fuscus)和包尔修·拉脱洛(Porcius Latro),都是奥维德的业师。


按照罗马制度,一个青年人在完成正规教育以后,必须服兵役一年,然后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奥维德没有入伍,而是和另一位青年诗人一起去作了一次“壮游”。


在希腊、西西里岛等处漫游了三年,得到许多浪漫的遭遇和见闻,后来都成为他的诗料。


回到家里,哥哥已经病故,这使他不得不找一个正式工作以维护家声。


当了警官之类的差使,接着去当了一阵子法官,都不满意。


决定到首都去做作家。使他的父亲很不愉快,但还是希望他去成为一个散文家。


来到首都罗马,运用他的美丽的辞藻和热烈的情感,写了许多诗篇,呈献给各阶层的美貌女人


先后写出了《情诗集》、《神与巨人的战斗》、《拟情书》 、《论容饰》和《变形记》等名篇


极为当时罗马士女士的喜爱


奥维德50岁时,得罪了当时的执政党


奥维德的作品被禁止,公共图书馆的藏本也一律销毁。


奥维德被流放到寒冷的地方,多瑙河口的一个小城托弥,公元十八年死在那里,年寿六十。


在流放期间曾热切希望得到奥古斯都的宽恕,让他回到罗马,写出《哀愁集》和《黑海书简》以表忏悔。


始终未能如愿,最后病死在异乡。



创作

奥维德从18岁左右起开始写诗,他的诗在题材和技巧方面受到亚历山大里亚风格的影响。


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作品主要是用埃勒格体(一称哀歌体)格律写成的各种爱情诗,包括《恋歌》、《列女志》、《爱的艺术》、《论容饰》、《爱的医疗》等。


《恋歌》是他最早的作品,发表于公元18年左右,共49首,诗中主要抒发对一个名叫科林娜的女子的爱情。


科林娜可能并无其人,而只是当时爱情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列女志》共21篇,后6篇可能不是出自奥维德的手笔,而是别人的仿作。


诗人用书信形式描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子如珀涅洛珀、美狄亚、狄多等的离恨悲怨之情。


《爱的艺术》(3卷)传授爱的技巧。


《论容饰》专谈脂粉等化妆用品,现仅存开头的约100行诗。


奥古斯都为了整顿社会风尚,巩固新政权,采取了不少恢复古老道德的措施。


奥维德这一时期的爱情诗内容轻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面貌。

长诗《变形记》和《岁时记》是奥维德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


《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诗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


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的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神话传说的某些外表联系,把它们串连起来。


《变形记》和《岁时记》共同的思想倾向是宣扬罗马的伟大及其光荣的历史,赞扬奥古斯都的统治。


奥维德流放期间的作品主要是《哀怨集》和《黑海书简》。


《哀歌》共5卷,收诗50首。


《黑海零简》共4卷,收诗46首,为诗人流放期间致妻子、友人或罗马的一些达官贵人的信件。


奥维德的诗在当时非常流行,中世纪时仍然受到欢迎。


从文艺复兴开始,他的《变形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世界,受到特别推崇许多作家、艺术家从中吸取创作材料。


他的诗对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

中世纪时代,名望仅次于维吉尔的是奥维德。


实际上,在更为世俗化的人看来,奥维德时常是名列第一。


在12世纪已经是第一,因为紧随加洛林 “维吉尔时代”的12世纪是“奥维德时代” 。


任何人,只关心来世而对现实世界的欢乐和文学艺术之美毫无欣赏,就会因深思奥维德的知名度而增长智慧。


奥维德的著作在12世纪的广为流传是古典著作复兴最确切的迹象之一。


奥维德的作品还对方言诗人产生了影响,对法国南部、意大利北部游吟诗人和德国游吟诗人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位爱情写手被他们尊为有关爱的题材的最高权威。


模仿奥维德风格的诗篇风行整个普罗旺斯诗歌界,人们至今仍可以在巴塞尔大教堂当年的一个柱头上饱经风霜的石头上见到这些诗篇。




主要作品

Metamorphoses,《变形记》


Amores,《爱情三论》五卷


Heroides 或 Epistulae Heroidum,


南星译为《女杰书简》(茅盾所采用的译名为《拟情书》),二十一封书信


Ars armatoria,《爱的艺术》三卷 (戴望舒所用的译名为《爱经》)


Remedium Amoris,《爱的医疗》一卷


Medicamina Faciei Feminae,《论容饰》现存一百行


Fasti,《岁时记》


Tristia,《哀怨集》五卷


Epistulae ex Ponto,《黑海书简》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