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常德农村老赵


过去农村的稻田、水沟当中的经常能够捉到黄鳝和泥鳅,尤其是夏季的晚上能够收获不少的黄鳝,现在就不行了,泥鳅黄鳝野生的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如果说现在那里的稻田泥鳅都已经泛滥成灾的话,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真的不是十分的大。再者就是南方现在不少地区都在实行水稻泥鳅共生的种养模式,如果自家稻田的泥鳅不少的话,拿出去买泥鳅也是不错的选择。

泥鳅对稻田有什么危害?

如果非要说泥鳅对稻田有什么危害的话,也能说出来几条,比如泥鳅会打洞,虽然你能够起到松土的作用,但是如果泥鳅过多,水田的洞也会不少,这就会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稳,容易发生倒伏,并且泥鳅的洞过多容易导致肥料流失等。但是这点危害相较于泥鳅对于稻田的好处还算不上太过严重的危害。泥鳅生长在稻田中一则能够起到松土的作用,二来泥鳅的排泄物能够起到肥水、肥地的作用。另外泥鳅主要以一些野草的种子、虫卵、小飞虫为食,能够减轻稻田的虫害和杂草。并且现在市场上的泥鳅的行情还算是不错的,南方地区不少的稻田也在推广泥鳅稻田的生态养殖方法。

怎么解决稻田中过多的泥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将稻田改造成泥鳅水稻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泥鳅能创收,还能够收获稻谷,可以说一举两得了。当然这养殖泥鳅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需要了解相关的养殖技术,以及做好市场销售等工作。

如果不想要养殖泥鳅的话,那么就需要将水田当中的泥鳅给“解决”了。首先需要及时的晾晒稻田,减少稻田长时间的处于湿田的状态。其次稻田施肥时间要早,给水田撒一些生石灰消毒,这些办都能够起到减少泥鳅的效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直接捕捞,拿到市场上面卖钱。


甘肃王国平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底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稻的生长?

农田里面是有泥鳅和野杂鱼的,它们的生存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反而对水稻生长有益,它们可以吃掉杂草和害虫,拉的粪便可以肥水稻,能够提高稻谷的产量。

我们村的稻田采用鱼稻共养,稻谷增加产量15%,每亩产鱼50公斤左右。粮食增加和收获的鱼也是一项收效益,鱼稻共养每亩每年可以直接增加收入600元以上,如果是泥鳅,收入更高。


老周说三农


农村里种植水稻,禾苗下有泥鳅,会不会影响水稻生长?稻鱼共生,是否可行,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水稻根系生长与泥鳅生长是否存在矛盾。水稻的根系属于须根系,根据发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在水稻生长发育时期,水稻根系大量发生,但分布较浅,多数分布在20㎝以内土层呈扁园形横向发展。而泥鳅是一种小型的底层鱼类,以澡类和高等植物的碎屑为食,所以,两者共生之间并不矛盾,相反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可以摄取稻田中多种生物饵料如蚯蚓,摇蚊幼虫及稻田害虫,起到生物治虫的部分功能,况且,泥鳅的排泄物,可供水稻吸收补充肥料,而水稻给泥鳅提供了遮阴的环境,有利于泥鳅正常生长,稻、鱼(泥鳅)模式,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大大地增加了农民单产收入。

稻田养泥鳅,一举两得,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增加泥鳅的养殖效率,那么如何做好稻田养泥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稻田选择:稻田养泥鳅必须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松软,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块。

2田埂要加固:养泥鳅的稻田,一般田埂宽度要满足40㎝,高度不低于30㎝,进出水口要设纱网,防止泥鳅外逃,

3稻田开沟:稻田开一条十字形纵横沟,沟宽、深30~40㎝,沟沟相通,这样有利于打药及捕捞。

4放养时间:水稻插秧后二十天,禾苗施过分蝶肥后,即可投放,每亩投放数量2、5万尾左右。

5喂食方法:泥鳅生长虽然可以自由觅食,但为了加速生长,需要人工投放花生粉,玉米粉,麦麸,及动物内脏等于沟内,注意每次投放要适量,不能过剩,以免影响水质,

6稻田施肥与用药: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追施化肥时尽量做到少吃多餐,一般亩施尿素和复合肥各5Kg,根据禾苗长势,增加施肥次数,不能使用氨水和碳酸氢铵,刺激性较强的氮肥,在使用农药时,选高效低毒农药,于阴天喷施,减少农药对泥鳅的毒害。

7捕捞上市:水稻收割后,稻田要加大水位,稻草全部还田,培养更多的浮游生物,供泥鳅揽食,十月份左右,泥鳅可上市,上市前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在沟内捕捉。

稻、鱼模式,经济效益虽好,但技术要求较高,要想获得稻鱼双丰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或者在有技术经验的指导下,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