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老舍——生活,就是“烦恼”相伴

《离婚》——老舍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离婚》创作于1933年,是老舍对就中国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进行批判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背景:清末民初

地点:国民政府北平财政所

主要人物:张大哥,老李,

特邀嘉宾:美貌少妇“小马太太”

群众演员:丁二爷、张大嫂、小赵、吴先生,张天真

前情提要

就好像现代工作办公的我们一样,免不了谈论和听说身边同事的八卦,某某的老婆、孩子,房贷车贷,脱单外遇,工作变动等等。《离婚》就是身边的你我他,这是关于普通小市民的烦恼记录。

“他上了天桥,没看见一个讨厌的人,可是觉得人人心的深处藏着些苦楚”

老舍先生用娴熟的叙述技巧,诙谐幽默的笔触,讲述了那个社会制度下的市民生活,在暴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同时,对于因循守旧、妥协敷衍的生存哲学给予了嘲讽与彻底的否定,故事中主要视角来自于“诗意幻想”的老李,典型小市民“张大哥”,穿插其他科员,如“苦闷的象征”邱先生,“饭桶兼把式匠”吴太极等人的家庭生活故事。

故事梗概

老李因为对婚姻不满想到离婚,去找张大哥解决,一顿涮火锅就得了办法,乡下媳妇和孩子进了城,在同事起哄的饭桌上乡下的媳妇丢了脸,老李窝火的对妻子生气闹脾气。他努力的做个合格的父亲,租房子,买花生米,蜜饯,上东安市场,面对着不体贴的妻子也尽力做个好丈夫,睁大眼睛旁观着其他同事的生活。

我们看到他不满自己的婚姻又无力摆脱,喜欢美貌的少妇“小马太太”鼓起全部的勇气也只敢远远的望个背影,打个不咸不淡的招呼。他不敢得罪任何人,坚持着“老好人”的做人原则,感慨

“生活入了圈,和野鸟进了笼,一样的没意思”

既然“在臭的地方不会有什么美满生活,臭地方不会出完好的女子,即使能恋爱自由有能美到哪儿去?”

老李的结论是:“真正的幸福是出自健美的文化——要从新的整部建设起来,杀了小赵们的文化,人生才能开香的花,结真的果。”

张大哥呢,热衷于媒婆事业,张罗着所有人的闲事,日子这样闹哄哄的过着也很自足。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儿子被误当做革命党抓进监狱,女儿被小赵盯住,自己官也丢了,人也病倒了大半年,这个人人口中的大圣人管的了所有人就是管不了自己家的事,天真都关进监狱了也没有让张大哥顿悟,回了衙门还是毫无原则的跟避嫌的同事们和好,力求生活保险平稳。

乡下媳妇因为张大嫂的关照逐渐有了自己的“国际联盟”扎起小辫子,学着妇女哲学,像老母鸡护食一样看管老李。十三妹离开小赵跟了吴太极,骗子兼科员小赵,在诓骗了张大哥一处房子,老李250块钱以及秀真感情后被丁二爷打死。小马太太面对出轨的丈夫妥协的维持了破碎的婚姻。尽管家家都有婚姻问题,却没有一家离婚,日子就这样在苦闷中喘息,无尽的妥协将就下去。

“生命似在薄雾里,不十分黑,也不十分亮,叫人哭笑不得。应当来些日光;假如不能,来阵暴风也好吹走这层雾”

故事的结局,老李帮张大哥救出了天真,没有离婚,而是带着家人离开北平回到了乡下,谁又知道乡下不是另外一种哭笑不得。或许如张大哥所说:“老李不久就得跑回来,你们看着吧,他还能忘了北平?”

所有的结束都是另一个开始,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循环往复。

“人与人的互助是人生的真实,不管是出于个人情愿,还是社会组织世人能相助相成”

故事之后

一个大家眼中怯懦的人,赌上一切做了件仗义的事,那又怎样呢,面对灰色的生活,老李总结:“混吧!大家都是混”

混吧,有的人混的兴高采烈,有的人混的孤寂无聊。我们同情“张大哥”也叹息老李,我们都是老李,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可是因为这样就不生活了么,因为这样就自暴自弃了么,毕竟在死还没有来之前,总得活下去。

人,就是苦恼相伴,这一点人人平等。即使生活就是各种苦恼交织的挣扎,勇敢坚强的接受这一宿命,在死亡没有看见你之前,尽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