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现代社会,大家都是鉴貌辨色的江湖客。没有谁可以刷太久的人设,唯有具备真正的造血能力才是正途。

——遇言姐

下个月,北京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在此之前,各路跟北大有关的风波刷屏不断。

月初,一位定居海外的学姐实名发文指证某导师与一宗二十年前的中文系女生自杀案有直接关系。

这个事件眼下仍然是敏感地带,所有相关讨论都被删文了,遇言姐的推送也不例外。所以我也不太方便再说什么了,大家明白的自然明白。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另一个事件则是上周被网友群嘲怒怼的“北大红唇膏营销文案”,刷人设、刷情怀,打着北大的幌子圈粉变现。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王梓在微博中称:感动到哭,北大女生的信物,让我们一起打拼,永不言弃。并称质疑她的网友是“键盘侠,大傻逼”(微博原文已删除)

在这篇网红脸、微商风的《我把北大校徽上的红色做成了口红,献给颐和园路五号的你》中,北大校友,中传博士王梓小姐通篇都在吹嘘自己有多牛(水),并号称:

北大校徽上那抹红色,给了我最坚强的支持。我希望把这抹红色涂在唇上,就像用战袍和铠甲为自己加冕;

这是专属于北大女生的口红色号;

涂上这支口红,就是让校徽上的红色绽放在唇上。自带一种独立和强大的女性气场。

如果北大精神能用一支口红涂在脸上,那得是有多low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稍后,王梓被各种网友怒怼:

我辛苦考上北大,就是给你当韭菜的吗?

收智商税请远离学院路地区,否则容易被扒皮扒成骨骼标本。

这位女神是毕业于新闻与传销学院吧!

更有吃瓜群众各种恶搞:

我把北医的绿色做成了帽子,献给学院路38号的你。

双清路30号魅惑眼影,献礼清华107年校庆。

北大红唇膏,搭配清华紫眼影,是为清北cp结婚典礼指定妆容。

以《新京报》,《中青报》为首的各大报业也给予了负面评价:

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想收北大校友的智商税?这位卖口红的人栽了。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这支外管上书“颐和园路5号”,内管上刻“1898-2018”的“北大女生专属口红”,售价120元/支,限量12000支。在文案因违规被删除前,销量一度达到3000多支,意味着有30余万元的进账。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王梓小姐和她的“北大红”。虽然文中提到此次售卖的利润,将捐献给北大作为奖学金使用。但利润和成本各占几成,恐怕只有营销者本人知道。

“她身上的标签,每一个都足够耀眼”

博士、前央视《中国新闻》主播、CEN MEDIA创始人、福布斯杰出商界女性代表、福布斯U30峰会主持人、欧亚经济合作组织中国文化节主办人、北京大学全球青年创新创业联盟理事长……

文案列出了王梓身上一长串不明觉厉的耀眼标签,然而稍稍检索一下即会发现,所谓的女神人设除了学位之外并无几分干货。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央视主播是实习经历,CEN MEDIA创始人中找不到王梓的名字,杰出商界女性代表在福布斯上查不到,至于主持人、主办人、理事长这些貌似高大上的头衔在创投圈中从不罕见,与之对应的是一批批朝生暮死的互联网企业。

更招人白眼的是,这篇营销文写得槽点满满,尬夸尬卖,各种自恋,智商捉急,且因为诱导性内容被举报,完全看不到名校新闻传播学院水准的技能。

遇言姐也是奇了怪了,王女神怎么说也是在北大浸淫了几年,怎么会策划出这种low爆了的文案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等等,容我哭会儿还是笑会儿?

软文中提到的“选用DIOR999的口红配料”“委托上海国妆生产”明显是玩弄字眼。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尴尬的想打人啊……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王女神第一次尬刷人设了。

号称“女战士”的她还曾和“钢铁侠”老公营销过一款88一瓶,号称“打开一小时就过期”的“1865巴氏杀菌鲜牛奶”。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王梓的老公刘晓北,去年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稍后,这个水水的榜单便遭扒皮。

话说,巴氏杀菌是150年来普遍应用于牛奶、啤酒、果汁生产中的技术,2016年上线的产品强蹭1865就显得蓝血了?我书读得少,但常识还是有,你们不要骗我。

翻了一下《当女博士遇上钢铁侠, 一杯牛奶的坚守两个人的执着》,这篇融合了小时代风和小二姐风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承包了遇言姐一天的笑点。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对不起,又没忍住,哈哈!

关于王梓和刘晓北的爱情,文中是这样写的:

人们一见钟情的时间仅需8.2秒,显然,在王梓和刘晓北初见的8.2秒里产生了一场情感碰撞的地动山摇。

关于刘晓北的“黄金家族牧场”,文中是这样写的:

爬上山丘,刘晓北指着眼前辽阔的草原对王梓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梓当时惊诧得溢于言表,她说这就是她的男人,她的王。

关于产品,文中是这样写的:

一个德国的小男孩,拒绝英语沟通,但当他喝完第一瓶1865以后,他开始和我们讲中文。

一瓶中国鲜牛奶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引得行人纷纷驻足。它让全球华人看到了中国乳业的进步和希望,让外国人见证了中国乳业安全的振兴!

关于品牌的由来,文中是这样写的:

刘爸爸决定自己建一条国际标准的巴氏杀菌生产线,给刘妈妈生产最优质最放心的鲜牛奶,这一喝就坚持了6年,刘妈妈在爱的滋养下,越来越康健。

这是两代山一样父子啊,多么感人的爱情故事!最重要的是通篇充斥着小夫妻自己给自己带盐的“美照”。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这是为了写软文专门去时代广场租了一天的广告牌?上边都是中文啊。说好全程冷藏, 24小时从牧场送到餐桌的牛奶,怎么运到纽约?

再往下读,其实牛奶本身不是重点:

位于蓝色港湾的1865体验店是他们在北京的旗舰体验店,这里集下午茶、咖啡、甜点、鲜花和艺术课程于一体。总之,一切都是1865这瓶鲜牛奶的配角。

明白了,其实人家是用牛奶为切入口做沙龙的。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好霸气的广告语!

总结一下,不管是牛奶还是口红,王梓夫妇的文案套路都是一样。

男神、女神精英CP,饮水思源献礼北大校庆,呕心沥血撑起乳业脊梁。背后无不是消费主义的内核。

名校精神之于王梓们,只不过是一个用来包装与炒作的噱头。

吃相之难看,营销之强硬,莫过于此了。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太多所谓的精英,不过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颐和园路5号”口红事件发酵后,“硬核少女”运营者桃子在微博上回应质疑:

商业是正义的,赚钱是正义的,共赢是所有关系正面持续运转的基本条件。如果连这三个道理都不理解,赶紧从象牙塔里出来,好好脚踏实地认识世界。

之后,被网友回怼:

如果四年北大的经历只是让你明白“商业是正义的”,那我觉得你北大白念了。

但是你们的行为不符合第三条。你们收的是情怀税,哪里有什么共赢关系?

“踏踏实实认识世界”,这话从浮夸者本人嘴里说出来未免太好笑。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北大中文系退休教授钱理群那句“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论断之所以流传得那么广,就在于高校的传统价值观是非精致利己的,价值认同与去庸俗化,才是精英阶级的本源所在。

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家忙不迭往身上贴满各种标签。

合理营销是正当商业行为,但你在人设之外总得有点内容吧?

再说了,真正的创业者埋头苦干还来不及,哪有时间衣着光鲜的?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创业初期的马云

如果一位“成功”女士所理解的北大精神在一管口红里,那么她的“成功”又有几分可信?

人设玩崩塌的不仅仅是王梓夫妇。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去年,同刘小北一齐登上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精英”多半经不起推敲。

这些从事“消费科技”、“生活方式”、“营销传媒”、“电子商务”等时髦行业的,学历体面,履历漂亮的年轻人们有着一长串云山雾罩的头衔。

被称为“在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的他们,背后是差不多的套路。往往就是一个idea起家,获得大笔融资后一时显贵,既没有实质创新,又没有内容壁垒,不过是资本游戏里的活体道具。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刚播出的《北京女子图鉴》有一句话:

除了你自己,没人知道你几斤几两。

遇言姐觉得不对。现代社会,大家都是鉴貌辨色的江湖客。没有谁可以刷太久的人设,唯有具备真正的造血能力才是正途。

王梓姑娘因为一场口红营销翻船,亲手毁掉了自己声誉,更将真实实力暴露于人前,估计很难翻身了。没有了流量支撑,小两口再想卖点啥,怕是不容易。

反正,这种披着独立女性、精英主义外壳的营销我们也是受够了。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为什么北大精神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

有人在二十年后,依旧誓死捍卫同学生命的正义,有人却兜售情怀蹭热点来卖口红。

其实,名校从来不能给你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人格保障。

名校并不是挣得一个光鲜的外表,能真正学习并实践学校的精神,才称得上受用终生。

北大女生蹭热度卖口红圈粉,网友:没有“北大”,只有“想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