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殺了德川家康?導致豐臣家後來被德川家康滅了族?

滄海壹粟

日本戰國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關於該時期的影視、遊戲等文化產品也非常多。以致很多不怎麼喜愛歷史的人,也對該段時期的歷史人物較為熟悉。在日本戰國末期,有三位傑出的大名,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三人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曆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在日本,如果將對方比作德川家康,對方會非常不開心。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以致其統一大業未成;豐臣秀吉作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最終實現了日本的統一。然而,豐臣氏的江山卻國祚不長,在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謀奪了豐臣氏的天下。那麼,為何豐臣秀吉不在有生之年將德川家康除掉呢?


豐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對豐臣氏的威脅的,故在豐臣秀吉滅掉關東後北條氏的不久,即將德川家康的領地從三河、尾張一帶移封到關東地區。其初衷無非就是出於對德川家康的不信任,把這個禍害遷的離自己遠遠的,以便在自己領地的周圍安插親信的勢力。但是,這卻是一個重大的失策。其時的關東之地雖還較為落後,但關東平原卻是全日本最大、最為肥沃的一塊平原。而使德川家康獲得了關東八州二百五十多萬石的領地,這比豐臣秀吉死後的豐臣家直屬領地還略多。


領地的石高代表著實力,大約一萬石的領地能供養300名左右的武士,這也是德川德康能奪得天下的原因所在。豐臣秀吉雖對德川家康不信任,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削弱德川氏的實力,反而經過不恰當的徙封,使德川家康的實力有所加強,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這跟日本的政治制度有關。日本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島國,多山地、少平原,從而使得日本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據。日本的地形特徵,就使得日本很難成為一個集權的國家。雖說豐臣秀吉統一了全日本,但是這種形式的統一卻跟秦始皇平定六國的統一卻不一樣。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的統一日本,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上的統一。日本的狀態,仍然是“政出各藩”,各藩的武士也只效忠於各藩的藩主。名義上的“太閣”也好,“徵夷大將軍”也好,實質上都不過是大名之長而已,而非大名之君。像豐臣秀吉就是通過“質母嫁妹”的方式來換取德川家康臣服的,對其它大名的控制也不過是在名分上迫其臣服而已,讓他們承擔相應的義務,而並沒有在實質上改變大名割據的狀態。


而這種封建制(中國秦朝以後,屬集權帝制)的國家,有著多方面的制衡力量。所以,在這種制度下就會比較注重信用,因為違背信用的代價實在是太大。德川家康既已臣服於豐臣秀吉,只要德川家康沒有重大把柄被豐臣秀吉抓住,豐臣秀吉是沒有任何名分除掉德川家康的。而這種名分是號令大名、諸侯的道義與法理。在歐洲的中世紀曆史上,也有許多國王就是違背這種名分而導致國家動亂,貴族們反叛。


如果豐臣秀吉也像劉邦除掉韓信那樣的話,那麼在日本的這種封建土壤上就會滋生出N個德川家康來,毛利氏、島津氏、上杉氏、伊達氏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德川家康。


再則,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在小牧·長久手之戰有過一次交手,讓豐臣秀吉意識到德川家康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如果豐臣秀吉傾全力平定德川家康的話,豐臣氏也會損失慘重,彼時的豐臣氏將會羸弱不堪,不但有可能喪失“霸主”地位,甚至有可能被其他大名所消滅。


第三,豐臣秀吉晚年,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大明。試圖通過征服大明,而奠定對其他大名的絕對優勢。而徵明的失敗,不但使得豐臣秀吉這一想法得以落空,也極大的削弱了親豐臣系大名們的實力。卻為德川家康贏得關原之戰提供了有利條件。


歷史聞知社

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殺了德川家康?

答案就是: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豐臣秀吉不但想殺了德川家康,還曾經付諸於實踐。

那就是發生在天正十二年(1584)三月的小牧·長久手之戰——豐臣秀吉(那時候還叫羽柴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會戰。

織田信長與其無可爭辯的繼承人織田信忠(為織田信長正室濃姬的養子,因此被視為嫡長子)、遭明智光秀叛變而葬身於京都本能寺中(本能寺之變,一說信忠死於二條城)。

作為攻略毛利家的總大將羽柴秀吉(豐臣秀吉)立刻與毛利方講和,把姬路城裡的所有物資分給手下,並把母親阿仲和妻子寧寧送到長濱城,自己則抱著孤注一擲的決心,日夜兼程,在七日內趕回了畿內,史稱“中國大回轉”。

秀吉之後成功地利用為織田信長復仇的大義名分,取得了各方勢力的支持,就連明智光秀的親家細川幽齋(細川三齋之父,細川三齋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表示光秀的謀反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於是秀吉迅速擊潰了光秀,史稱山崎之戰,光秀在逃跑途中被鄉民殺死。勝利之後的羽柴秀吉和其他幾位織田家的宿老柴田勝家、丹羽長秀、前田利家在清州城會談,商議織田家繼承人的問題,秀吉又合縱連橫,排擠了柴田勝家,立信長年僅三歲的嫡孫三法師(織田信忠的嫡子,元服後稱秀信)為織田家的家督,而自己則作為三法師的監護人取得了織田家實質上的掌門人地位,之後又在賤嶽之戰擊敗柴田勝家,迫使柴田勝家切腹。

羽柴秀吉自此成為原織田家家臣中,最具有威望和實力的第一人,勢力範圍包括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志摩、近江、美濃、若狹、越前、加賀、能登、丹波、丹後、但馬、因幡、播磨、美作、備前、淡路等20國,及伊賀、伊勢、伯耆、備中之一部分,總計石高約630萬石(石高是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封地或份地面積,是大名和武士授受封地或祿米以及承擔軍役的基準),後來的德川幕府將軍家也只有 398萬石,可以說秀吉此時在實力上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天下人。

(當上關白的豐臣秀吉畫像)

而領有伊賀、伊勢大部分及尾張三國的織田信長次子織田信雄日益感受到羽柴秀吉的威脅,擔心落的和他弟弟織田信孝一樣的下場,同時,由於他對羽柴秀吉擁立三法師為織田家家督有極大的不滿,於是於天正十一年(1583),與德川家康聯合,對抗羽柴秀吉。

織田信雄於開戰之前,除了和德川家康結盟外,另外與紀伊國雜賀火槍傭兵隊、根來寺僧侶火槍傭兵隊、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和北陸的佐佐成政締結盟約,形成了“秀吉包圍網”,通過襲擾等各種方式對羽柴秀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天正十二年(1584)3月21日,秀吉點齊兵馬號稱約12萬5000名大軍自大阪城(今日本大阪)開拔至伊勢(今日本三重縣)、尾張(今日本愛知縣西部)一帶準備開戰。當時德川家康大本營設在三河(今日本愛知縣)岡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當時家康的勢力範圍為: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之一部分,總計約140萬石),加上織田信雄兵力,總數約6萬餘人,與羽柴秀吉的整個武力相比處於絕對的劣勢,這時如果採取分兵守勢策略,必然導致首尾無法兼顧,恐遭羽柴秀吉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於是德川家康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採用的軍事策略是:

取內線集中優勢兵力以主動攻勢為原則,且視時機而機動出擊。

長久手之戰的具體過程就不贅述了,總之秀吉方面遭到了失敗,但由於家康的實力也不夠強勁,最終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最後還是秀吉方面主動提出媾和,當年11月,秀吉與織田信雄達成了三條和談條件;同年12月,德川家康基於政治及戰略考慮下也做出妥協,將次子於義丸(即後來的結城秀康,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異母兄)送與秀吉作養子,臣服於羽柴秀吉。

小牧·長久手之戰後,羽柴秀吉藉此籠絡了最大的反對勢力德川家康,原本東國強大的聯盟(德川-北條-伊達)基本宣告解散,這為桃山政權(桃山時代是日本豐臣秀吉統治的時期,上承戰國時代,下啟江戶時代,因秀吉居住在伏見城,附近山上有桃樹而得名)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但我們注意到,德川家康的實力還依舊保存,同時因為此戰是德川為援助織田信長後裔而戰使得德川獲得了空前的聲望和政治資本維護織田家的大義名分和相關同情者利益攸關者的支持成為其日後建立德川幕府出發點和基石。

(江戶時代以關原之戰作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說到底當時日本處於典型的封建時代(並非五階段論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的封建概念),從更嚴格的意義上,理論層面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都是天皇或者織田家的下屬,德川家康是平等地位的同僚而非下屬家臣,雖然從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角度如果技術上可殺並非一定需要受到道義規則的拘束,但是一旦真殺的後顧之憂和隱患是相當嚴重的(比如激反其他潛在的敵人反叛)。

更何況,豐臣秀吉對在技術層面上能不能殺德川家康並無把握。正如人們所熟知的,德川家康的出身是三河武士團,三河武士團是比較正統的封建武士(同樣是上述的封建概念),三河地方在當時相對閉塞,保留舊制度舊傳承較多,他周圍的家臣也都是比較接受舊式的封建主義精神,豐臣秀吉來硬的不行,用他習慣的市民化的金錢收買籠絡作用也不明顯。

綜合這幾方面,就是上文回答的原因: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質言之,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在豐臣秀吉心中確確實實埋下了對德川家康這位敵手的敬佩和猜忌的種子,但殺家康的天時地利人和,始終沒有出現。


談古論金

那時候豐臣秀吉已經繼承織田信長的權利。不是他不想殺德川家康統一日本,而是有力而不能為。

提到豐成秀吉和德川家康,不得不提織田信長。他們三人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在日本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日本戰國時期最出色的武將。他有曹操的雄心,卻也有一樣的遺憾和功名。有人將張飛和織田信長的性格做對比。織田信長的失敗是被最信任的部下明智光秀背叛而喪命。織田信長性格爆裂,搞得滿城風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導致親信背叛。

他頒佈的“天下布武”政策,將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招致麾下。經過努力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重要家臣。豐成秀吉就是發動侵略朝鮮,萬曆戰爭重要的領袖。


織田信長像
本能寺之後,豐臣秀吉掌握了織田信長的全部權利。從一個農民之子到重要掌權者,豐臣秀吉展現出了常人的努力。這與他隨機取巧的性格有關。歷史上認為他長得像猴子,這可能影響了他的性格吧。

豐臣秀吉像

我覺得豐成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恩怨相爭像極了我國楚漢劉邦項羽相爭。如果項羽能在鴻門宴中除掉劉邦。天下歷史也許就是一個樣了。豐成秀吉結束了日本戰國爭鋒的大局面,穩定了戰況。可是在戰爭中,豐成秀吉沒能真正的等到大一統的到來,本有機會統一日本的,可是到最後被德川家康熬死了。德川大軍利用大炮攻打大阪城,迫使豐臣家族進行談判。德川免對豐臣秀賴和諸多參戰者的處刑。實際上德川家族要求拆除大阪城外城,所有戰時暫告停止,被稱為大板東之陣。

1615年5月7日,日本大阪城德川家康率領15萬大軍與豐臣秀吉殘餘5萬部隊,展開日本戰國最後的一次決戰。最後一戰德川家康戰勝了。這就奠定德川幕府的基礎,開創了日本歷史。

德川家康像


相約歷史與故事

我的答案是: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豐臣秀吉是在自己主公織田信長的基礎上統一日本的,而德川家康實際上並不是織田信長的部下,而是盟友。只不過由於織田信長的實力過於強大,在織田德川同盟中德川家康多少要屈從於織田信長的意志,甚至不惜為遵從信長的命令而殺妻滅子,但說到底德川家康畢竟是一方獨立諸侯。

織田信長死後織田家打下的基業理應由織田家的後人繼承,身為家臣的秀吉卻架空了信長的孩子,在織田家內部發號施令,這引起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的不滿。信雄為對抗秀吉拉攏了家康作為後援。這引起了秀吉和家康之間的小牧山·長久手之戰,在戰場上秀吉的軍隊被家康殲滅。得知戰敗消息的秀吉長嘆道:“家康此人名實兼備,真乃撒天羅地網都擒不住的名將啊!日本雖大,如此人者無二。真希望看到這樣的人對我臣服,哪怕一次也好!”事實上這是秀吉有生以來第一次被人擊敗,之後在秀吉發動的統一日本的戰爭中也再未曾遭遇失敗,也就是說在日本國內家康是唯一擊敗過秀吉的人物,秀吉的下次失敗得等到朝鮮戰役與明朝和朝鮮聯軍的戰爭了。

秀吉雖然無法在戰爭上打敗家康,但卻成功和家康的盟友信雄談和了,之後秀吉又征服了關西地區的諸侯大名,基本上除德川家康和伊達政宗等關東諸侯外全日本都臣服於秀吉。這時的秀吉以幾乎全日本的軍力對家康進行壓制,希望家康對自己表示臣服,不料連連遣使卻屢遭拒絕。

鍥而不捨的秀吉先是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家康,又把自己的母親送到家康那兒當人質。在秀吉的軟磨硬泡之下家康提出:豐臣秀吉不得干預德川家族內部的繼承人問題;不索取繼承人作為人質;承認駿河、三河、遠江、甲斐、信濃等地為德川家繼承人所有三項條件,秀吉表示完全滿足德川家的一切要求。終於在公元1586年的秋天家康前往大阪面見秀吉。據說在正式會見之前秀吉曾單獨來到家康下榻的房間與之密會並以拜託請求的口吻直言:自己出身卑微,希望家康為天下安寧計向自己行臣服之禮。次日在正式會見時家康當著其他已歸順豐臣家族的諸侯大名的面向秀吉行臣服之禮。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秀吉其實並沒真正臣服家康,只是憑藉自己強大的實力威懾而令家康在名義上歸順自己,實際上家康在秀吉手下仍和在信長手下一樣是名義上歸順,實則維持半獨立狀態的一方諸侯,甚至比在信長手下具有更大的自主權。秀吉對他不可能像真正歸順自己的部下一樣想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

家康自己也是老謀深算:他明確知道自己和秀吉之間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這種平衡建立在雙方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徹底滅掉對方,所以家康一直小心維持著這種平衡:秀吉只是憑藉自身實力壓服了地方諸侯,並沒能成功在日本建立中央集權體制,所以只能更多運用權術謀略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具體到家康身上秀吉向其建議:用關東地區的領地置換德川家原有的三河地區的封地——表面上看秀吉給德川家新準備的關東地區比德川家原有的三河地區要大,但要開發經營新領地是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不過家康權衡利弊後毅然前往關東。後來的事實證明:在關東地區的早期開發過程中德川家確實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當關東地區被開發出來後德川家羽翼更加豐滿,秀吉這也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第一,豐臣秀吉不會認為德川家康是威脅,活著的時候不會殺他,第二,導致豐臣家滅亡的不是德川家康,雖說是他最終滅亡了豐臣家,但核心問題不是他造成的。第三,看歷史最好不要用結果推過程,很多問題看不清就在此。下面我來描述下豐臣家是怎麼滅亡的。


首先來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設立的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幾乎是無懈可擊的,但是他生前有一個問題不會去處理,還有一個事沒想到,也想不到。


導致豐臣家滅亡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文治派和武功派的內鬥!以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長為首的文治派與加藤清正和福島正則等為首的武功派的矛盾從豐臣秀吉時代就已經很突出了,但是因為豐臣秀吉活著,所以他們不敢鬧大,豐臣秀吉也不認為這是大問題,那是對於他來說,但對幾歲打的接班人豐臣秀賴就不同了,所以豐臣秀吉還是做了安排的,就是讓前田利家來出任豐臣秀賴的監護人,從而達到平衡各派利益的目的。

再來說沒想到!豐臣秀吉沒想到也想不到前田利家步他後塵,在他死後一年後就死了,而前田家的接班人前田利長是個親德川派,一切都就已經註定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寧寧和茶茶兩個人的關係沒處理好,這也非常關鍵!茶茶這個人太貴族化,眼裡容不下別人,實際上她在豐臣家才幾天,除了生了豐臣秀賴,誰鳥她?寧寧是原配,不管是文治派還是武功派那些家臣,大多都是寧寧養大的,從孩子起就管寧寧叫媽的,如果茶茶知道進退,把國母的位置讓出來,讓寧寧攝政帶著小秀賴,德川家康再活八十年也沒戲,哪怕是兩宮太后一起垂簾也行啊,結果豐臣秀吉一死,茶茶就把寧寧趕廟裡去了,你還指望能控制武功派,做夢去吧。



引發德川家康做大的就是關原合戰,說白了就是豐臣家內部文治派和武功派的對決,德川家康只是利用了這個機會才逐步擺脫了豐臣秀吉設立的那套制度,走向獨立的,而後麵茶茶不接受現實還一味的挑釁,最終把豐臣家徹底斷送了,所以說一個家族母系這邊也很重要啊。



史書上冬眠的蛇

這屬於歷史上的政治問題。

首先,秀吉時代,德川家康是五大老之首,說白了就是諸侯之王,僅次於豐臣家。實力次之的是毛利家,毛利家還有個小早川隆景也位列五大老,不過隆景很快死了,就由上杉景勝遞補。

最後五大老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和上杉景勝。

但這五人並不是諸侯大名中實力前五排名,尤其是宇喜多秀家,實力估計前十五都沒有。但秀家是秀吉的養子,是極度忠誠的,所以他入選。

小早川隆景與秀吉私人關係比較好,也很聽話,能力也很強,可以說是毛利家最全能的人。但他死了。

前田利家不用說了,猴子的忠實夥伴。封地也不小,是前織田系的代表。實力與關係的不二人選,所以在利家活著的時候,家康都會與他商量後做決定。

家康與輝元都是實力最大而入選。

五大老外還有五奉行,不過戰國看實力,五奉行也就依靠秀吉活著的時候能發號施令。秀吉一死,武將派就不鳥這些沒實力的文官了。

其實從信長時代就已經在著手處理如何管理統一領地的問題。信長時代,以功勳封地,逐漸出現尾大不掉之勢。於是信長直接放逐那些沒能力的家臣,比如佐久間家,林家,多年的家中重臣直接從織田家內部消失,封地全沒。據說明智光秀也是岌岌可危,因為害怕封地被沒收所以鋌而走險造反。

信長這種沒收老臣領地的蠻橫做法自然不是最恰當的,到了猴子的時代,就改為用文官奉行制度。秀吉的做法是沒錯的,這也讓豐臣秀吉真正做到了統一日本後進行有效的統治。

然而猴子在進行削藩的時候,卻刻意避開了毛利德川這些實力大名。這點也是德川幕府非常注意的。

秀吉活著的時候,家康是不敢反叛的。

但秀吉自負的認為,他死後憑藉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可以安穩的傳到他的兒子秀賴手裡。

但秀吉建立的不是幕府,凝聚力也低得多。

所以秀吉還是判斷錯了。秀吉死後,利家也跟著死去,五大老沒人是家康的對手。

秀吉不是個喜歡殺死對手的人,他更喜歡用外交的手段去搞定對手。這也讓家康躲過一劫。

當然,家康壽命長,是關鍵。做烏龜才能笑到最後。


Asso

猴子想殺烏龜的,結果烏龜太強猴子軟了,又是送禮又是和親好說歹說烏龜才臣服猴子。

織田信長在時,德川家康就是信長的盟友了。算起來德川家康都要比豐臣秀吉高一個檔次,但是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一命嗚呼,豐臣秀吉趁勢奪取了織田信長的政權,繼承了織田信長的軍隊。掌握大權後,豐臣秀吉開始討伐那些不服他的大名,作為實力雄厚的大名德川家康也在被征討之列。



除了德川家康的這種實力大名,還有一些大名採取觀望態度。豐臣秀吉征討德川家康可謂殺雞儆猴,征討成功則天下豐臣。所以豐臣秀吉似乎要與德川家康一決雌雄了,然而戰鬥打響後,豐臣秀吉遭到了德川軍英勇的抵抗,豐臣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大失面子。氣得豐臣秀吉咬牙切齒,隨後又組織了多次進攻依然被打了回來。


雙方相持不下,豐臣秀吉內部也開始動搖了。面對這塊硬骨頭,豐臣秀吉也是毫無脾氣。最終他妥協了,答應德川的領地不變,還將甲斐等地割讓給德川家康,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這才讓強硬的德川家康軟了下來

豐臣秀吉隨後又以統一日本的榮耀來忽悠德川家康,說:現在天下就你我二人最強,如果我們為敵恐怕又會引起多少生靈塗炭,為何我們不結為盟友完成更加偉大的夢想(攻打中國),而要做分裂國家的罪人呢?



德川家康竟然還真信了他的話,作為最有實力的大名,豐臣秀吉自然給了他很多優待條件。而德川家康也不傻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勢力,養精蓄銳。豐臣秀吉就是想殺也沒那能力了。

(謝謝關注荒野歷史)歡迎討論我會積極回覆


荒野歷史

事實上這個社會是個契約社會,這個契約不是以書面形式簽訂而是以人心為約。所以中國人講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以高高在上的帝王,即使手操生殺予奪的大權,但也不能隨意使用。即使無罪殺了平民也難免有個暴君的稱號,如果善殺坐鎮一方的諸侯,就是打破了與諸侯的約定,導致人心動亂,很可能讓國家一朝色變,原來歸順的諸侯一夕間大部反叛。後果是嚴重的,所以豐臣秀吉不會無故殺一個歸順聽話的諸侯。

中國歷史上很多亡國之君,都是以為天下可以讓他隨心所欲的擺弄。讓天下困苦,喪失人心,天下大亂失去君位。忽略天下人心,亂作為者必亡。治理天下,就像是治理洪水。只能順應民心,加以引導。所以說,時勢造英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王莽新朝會很快失敗的原因。人就是這樣,不是你給她好的,她就會感激你。而是你給她她認為好的,她才會心悅誠服。在當時豐臣秀吉初定日本的時候,豐臣秀吉不能殺德川家康。

還有就是,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反叛成功。是因為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失敗。本部力量消耗過大,才造成德川家康尾大不掉,有機會反叛。任何王朝對外戰爭的失敗都會深刻影響國內的局勢。比如隋煬帝三徵高麗失敗是導致隋朝覆滅的直接原因。以中國之大尚不能承擔對高麗失敗的惡果。豐臣秀吉二徵朝鮮失敗,以日本傾國之力而來的失敗,更不是小小的日本可以承擔的。所以豐臣家在日本失勢其實是對外戰爭失敗的惡果導致,不是因為德川家康當時就過於強大。所以這是豐臣秀吉不需要殺德川家康。

所以說是大明改變了日本也不為過。


淨化a木子

通常現在網上的網友們認為,豐臣秀吉的政權是一個具有聯盟性質的政權,再加上豐臣秀吉本人出身低賤,沒有忠於自己家族的譜代家臣,因此才導致豐臣秀吉本人一死,豐臣政權便喪失了核心,瞬間崩塌。


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說法。豐臣秀吉的政權統一性非常強,其依靠強大的武力征服了各地的大名,又在各地強行推廣“二公一民”、“檢地”、“刀狩”等命令,並且還能夠轉封盤踞在各地數百年的割據家族,並且通過出任關白確立新的武家公儀,其統治地位,相對於未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是隻高不低的。


再說譜代家臣,除了豐臣秀吉以外,無論是源賴朝、足利尊氏還是德川家康,他們開創幕府靠的一些重臣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譜代家臣”,例如源賴朝之於北條、三浦、畠山,足利尊氏于山名、赤松、一色;德川家康算是擁有跟隨自己多年的家臣團,但是往上倒一代,這些家族事先也要麼同家康的父祖有血海深仇,要麼就是服侍於其他家族。前後三個幕府政權的穩固,制度的確立,都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夠實現的,並非開創者所能完成。

秀吉信賴的大名有前田、小早川、德川、毛利、上杉等等,秀吉一方面要利用他們鞏固政權,但是又需要他們互相牽制,所以才不會單獨收拾哪個大名。





德川家康的關東領地看似龐大,但是如果沒有後來五大老五奉行制度崩壞之事,即便德川家反叛,也僅僅只能侷限於關東。在信長、秀吉之前,終室町幕府一朝,想爭奪天下的關東公方也只能一輩子被摁在關東而已,從沒有把手伸到駿河國以西過。唯一一次關東勢力想染指駿河,結果非但沒成功,還陰差陽錯搗鼓出了個北條早雲。更何況德川家的領地周圍佈滿了監視德川家的勢力,領地的轉封,石高的多少並不是造就家康野心的主要原因,在豐臣政權中的權力過大才是。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死前的兩週左右,曾經留下一則遺言,被稱為《豐臣秀吉遺言覺書》,主要內容大致如下:

(1)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之間互相締結姻親關係,強化聯繫。

(2)德川家康三年內必須在京畿,其餘職務由德川秀忠代替。

(3)德川家康作為豐臣家的重臣鎮守伏見城,另指派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長束正家作為筆頭輔佐家康,在這之外再留下一位奉行。

(4)剩餘的兩個五奉行的成員,留守大坂城。

(5)豐臣秀賴前往大坂城以後,大名們的妻兒也要遷入大坂城。



在這份遺言之中,豐臣秀吉已經將德川家康等五人確立為五位重臣,即五大老(小早川隆景已死)。並且限制德川家康的關東下向,將其置於伏見城,派前田玄以、長束正家監視其行動,並讓德川秀忠代理家康統治領內。可以看出,豐臣秀吉雖然十分忌憚德川家康,但是為了豐臣家的續存又不得不依賴德川家康。

若是光看上文,豐臣秀吉此舉無疑像是進行一場以天下為籌碼的豪賭,他在賭德川家康不會對豐臣家懷有不臣之心。然而,豐臣秀吉的豪賭看似瘋狂,實際上是有著多重保障的,除去禁止德川家康返回領地,讓三個奉行留守伏見城負責監視以外,豐臣政權的另一大重臣前田利家作為豐臣秀賴的後見人與另外兩個奉行入駐大坂城。

前田利家是豐臣秀吉年輕時的好朋友,此時的豐臣秀吉雖然仰賴德川家康幫助豐臣家鞏固政權,又期望好友前田利家能夠在自己死後成為制衡德川家康的人物。

德川家康確實不靠譜,豐臣秀吉還屍骨未寒,他便四下活動,結交大名,私自違反豐臣政權的規定進行聯姻,因此遭到了五奉行以及其餘四個大老的質問,最終不得不向以前田利家為首的四大老與五奉行低頭,交納起請文。 然而,次年閏三月(1599年),前田利家也突然病逝,豐臣秀吉留下制衡德川家康的最大的保障瞬間消失,豐臣政權的內部這才出現了德川家一家獨大的傾向。


伊勢早苗

一切的威脅,當時的當權者都是會想到的。

可是做不到就沒有辦法,信長死後,秀吉率軍東征西討幹掉了幾乎所有織田家重臣,坐擁六百萬石以上的土地,幾乎無敵,可依然不算統一了整個日本。

當時九州和四國尚未平定,西國的毛利家也還在觀望,如果秀吉再能取得一次決定性勝利,以上三個地方的臣服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秀吉出手了,直接進攻了家康。

這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這一戰秀吉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無法繼續推進。

這也表明了德川家的實力,德川家原本的松平家本就在東國發展了多年,到了德川家康手裡更是吸收了今川家和武田家的土地,信長在時,也和德川家名義上並非君臣而是盟友。

秀吉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旦出現變數就立刻改變方針,不能和德川拖下去,一旦拖下去自己剛剛掌權的內部不穩,看戲的毛利和九州四國諸君估計也會不老實,雖然當時秀吉比較強,但是他打贏德川如果是慘勝的話對他來說也是失敗了。

因為不光是後方西國的看戲大名們,關東的北條家實力強大,和德川是同盟,而且當時北條的老大擺明瞭看不起農民出身的秀吉,而且北方的上杉景勝和伊達政宗兩位是有實力而又優柔寡斷的主,只要德川家臣服於自己這兩位一定會乖乖來投奔,那時候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人。

於是秀吉火速停止戰爭,之前秀吉讓自己已婚的姐姐離婚嫁給家康表示誠意,夠狠吧,然後讓家康來會面的書信都發了無數封,最後秀吉居然把自己年邁的母親送到家康那裡去當人質,以求家康來會面臣服。

德川家康啊,在戰國史和世界史上出了名的老烏龜,一向是韜光養晦,隱忍不發,本來就不打算剛到底,這一看,人家親媽都來當人質了,這都不是給臺階下了,這簡直是恐嚇啊,於是家康親自前往秀吉處拜見,日本基本臣服,不聽話的北條家最後被秀吉滅掉。

秀吉執政的時候,德川家一直韜光養晦,聽令聽派,終於等到了秀吉老了腦袋壞掉了去進攻朝鮮。

本來秀吉是這麼想的,打下朝鮮就分封給諸大名,當然是給戰功高的了,於是把自己一派的大名部隊全都派到前線搶地盤,德川家等人的軍隊守家。

結果,在皇宮裡宅了十幾年的大宅男萬曆皇帝受不了朝鮮王哭天抹淚的求救,決定派兵搞定。

然後日軍就全被搞定了,日本軍力元氣大傷被趕回了國,這時候秀吉已經老的不行,後悔也沒用了,戰爭中只有德川家的部隊完好無損守家了,弄的無法壓制的德川了,最後秀吉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於是設置了一個五大老制度,用五個大名一起輔佐只有幾歲的豐臣秀賴,其中有德川家康,秀吉認為另外幾個大名可以壓制住他。

可惜,其中上杉景勝有些優柔寡斷,資格最老的前田利家秀吉死後居然也去世了,毛利輝元又是個不怎麼管事的,最後秀吉的老部下還內鬥,關原之戰,三成真的盡力了,從此德川家登上最高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