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

YXF64318879

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为什么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不准,而某些其他渠道的天气预报就比较准?第二,为什么天气预报本身不准?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以前看电视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比如CCTV1)每天都有天气预报,一天播报好几次,地方的省台或者市台每天有天气预报,同样一天播报好几次,这两个天气预报的结果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这是因为它们的出处不一样。CCTV上播报的天气预报来源是“中央气象台”,也叫“国家气象中心”,这是中国气象局下面的一个直属部门(参见http://wwwNaNa.gov.cn/2011zwxx/2011zbmgk/2011zjzdw/),而地方省台或市台上播报的天气预报来源则主要是省级或市级气象部门,比如云南省气象台或广州市气象台等等,这大概类似体育上的“国家队”和“地方队”。做预报的部门不同,在预报水平、对某些地区具体气象特点的了解等方面就会存在差异,所以做出的预报准确率就有差异。总的来说,“国家队”的平均水平大概要高一些,但“地方队”对本省和本市的天气特点会更了解,所以具体到某个地区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如何,需要具体分析。

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天气预报本身不准。简单来说,天气预报是指利用我们现有的对于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来预测某时某地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气压、风速风向等等),所以预报效果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程度。虽然现在的预报水平距离民众的需求仍然有差距,但如果看一下过去几十年预报水平的曲线图,就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人类还是取得了很大进步的。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天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报”。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有点专业,我就不展开了,给一个结论: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天气预报的上限只有大概14天左右。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过去37年间对500hPa高度场预报的空间相关系数,图中数值越高代表预报准确率越高。可见:(1)提前3天的预报准确率最高,之后依次是提前5天、7天和10天的;(2)之前对北半球的预报准确率远高于南半球,近年来二者水平相当了。

相关阅读:

  • 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科技进步,大家还会经常觉得天气预报不准?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07052801112146189/


气象学博士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谁说手机上的天气预报都不准呢?小墨自己就不服气!你去下载墨迹天气试试啊!

我觉得,觉得不准的情况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 对坏事的印象更高

想一想,在某个出去约会的午后,穿的美美哒!眼线啊、粉底啊都完美的好吗?!然后,被。。。突如其来的雨弄花了装。

而实际上,平时呢,365天,无论是下雨啊还是晴天啊,比较准占了绝大部分,而你的记忆就选择了默认忘记,毕竟,准就准了嘛,谁还去特意记一下:准的!

回想一下,一年里两次不准的天气预报,你能记很久!

2. 遇上了局地

还是上个故事的剧情。。。虽说现在天气预报挺准了。但是呢,局地这件事儿,还是很难预报,在美国,科技很发达了吧。但是龙卷风的预报准确率20%都不到。往往5次龙卷风的预警拉响,很可能都是“狼来了”。

局地的强对流天气,也和龙卷风一样,很难预报。

即使,专业的预报员看着雷达回波说,看!这一片!快来了!他也很难拍着胸脯说,这是雨,还是雷雨,有没有大风,有没有冰雹,甚至有龙卷风。

所以,遇上局地事件,不能说天气预报不准。在全世界哪个国家,以现在的技术都无法特别精准,说哪条街刮风,哪一户能看到彩虹。

不过,我们都在努力,整个行业!!!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啦啦啦~~这是对小墨最大的肯定啦~


墨迹天气

首先,也是全社会共性的问题,就是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实际上科技的发展还没有跟上。在天气预报这边,因为我们的数据越来越多,计算机越来越快,天气预报准确率肯定是一直在提升;但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口味越来越刁钻了,原来只是要个大概天气趋势,现在要精确化、长期化,这样一来,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升赶不上老百姓要求的提升,所以就导致了“天气预报一点也不准”的感觉。另外,过去的天气预报以定性为主,也就是明天是晴是雨,是不是要来台风等等,误差不好衡量;现在以定量为主,不仅要说是晴是雨,还要说雨量有多少毫米,云量是多少等等,误差好衡量,从认知上加剧了“天气预报不准”的印象。

其次,“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是通过天气app推送给你的。天气app五花八门,有的采用的是中国的官方天气预报,是人报的;但也有一些并不采用中国官方天气预报,而是用外国公司的数据,很多天气预报不是人报的,而是电脑直接算出来的,有时候会很夸张,有时候还会出bug。譬如,华为mate9手机预装的天气app,用的是美国accuweather公司的数据,苹果手机预装的app,用的是美国天气频道的数据。这还是很大的app,有些小app都不知道用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数据,这些当然会更不准。

所以,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不准,一方面可能是认知偏差,另一方面,确实很多手机天气预报app用的数据是不正规的,包括一些非常大的app。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


中国气象爱好者

现在我们查看天气预报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手机、电脑、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查询。而手机由于是随身物品,查询天气预报更直接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气预报,其数据都来自中央气象台官方网站(www.nmc.cn)。只是有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设置不一样而已,其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手机常用的天气预报APP有墨迹天气、天气通等。而现在的手机系统软件基本上都整合了天气预报功能。加之QQ、中华万年历等应用软件也都有天气预报功能,因而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对天气预报查询的需求。

全国天气预报都是由中央气象台官方发布的。预报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通过各地预报点的数据综合而进行的,是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的预测。预测是根据对卫星云图 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来自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长期以来,我国利用”风云一号”卫星云图预测天气预报,其准确率是很高的。

有的朋友认为,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和地域性了解得不够深入造成的。天气预报根据时效长短可分为0一2小时的现时预报或临近预报;0-12小时的短时预报;3天以内的短期预报;4—10天的中期预报;10天以上的长期预报以及一年以上的超长期预报。

我们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主要是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有时也有周预报。此外,天气预报指的某地也是一个宽泛的地域概念,它涵盖的可能是一个县,甚至一个市的范围。民用天气预报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点对点的预报。所以,天气预报准只能是相对的准,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准。

二是天气预报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世界上任何一样预测都不是绝对准确的。因为仅仅只是“预测”而已。对于天气预报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误差是很正常的。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永远无法穷尽一切未知世界。加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众多,气候因素的变化则更为严重。同时,我们预测的手段、工具、技术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所有这些都共同影响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生活家多宝

首先,无论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还是电视或其他渠道的天气预报,不能用准或者不准去形容和期待。



因为天气预报指的是,天气概率预测结果的报告。气象台会综合分析该地最近天气情况,往年同期天气情况,再结合全国,甚至全球大气运动情况。同时分析该地某几天空气湿度,大气对流(风速,风向)等指标,最后给一个概率预报。


降雨概率一般分为从1%~90%。从1%~10%%,通常会预报为晴或者多云。从10%以后都会预报为有雨。这下你就明白了,从10%到90%这之间,虽然都预报为有雨,但天气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预测,同时天气又是瞬息万变的。现在科学还没发展到100%正确预测。估计无论未来科技,科学多发达,没有人能100%预测天气的。

谢谢!


天气早看看

其实天气预报面对的是“蝴蝶效应”,短期的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的,但长期的不准,这是由于混沌现象,比如洛仑兹方程,一个天气预报模型,当中的非线性项导致了对初值的敏感性和混沌等。初值的小扰动会导致后来的大变化,所以长期的天气预报不准,但从图像上来看,短期的还是比较准的。


祥瑞之光洒落

1,天气预报其实大部分时候是准的,只是大家往往只记住不好的时候。就好比你对别人千日好,突然哪天做了件对不起他的事他就会永远记住你的不好。所以准的时候你觉得正常不去记,不准的时候就记住了,尤其是下雨或者没下雨,你会抱怨带不带伞的问题。

2,城市太大,比如深圳,其实深圳还不算大的哈,跟北上广比起来只是个中等城市。宝安区下雨的时候,龙岗可能一片晴朗,或者出大太阳你让他怎么报?经常开车的人就知道。刚刚还大雨顷盘,开个十来分钟,发现不仅没有雨地上还是干干的。降雨不是按照我们分配的区域来的,所以一个区域也有准与不准。

3,在理想状态下,要预报未来的天气,只需要代入时间变量解出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即可,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天气预报的高误差。原因是这个方程组是高度非线性的。再加上大气的下边界是不均匀的,所以在现有的科学技术能力下要想解出方程就必须对方程组进行简化,而要简化就必定存在误差。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误差,再加上计算时算法产生的误差,然后就出现不准了。

4,报结果是概率事件,诸如降雨概率这货就是这么产生的,不过大多数人疑惑什么叫降雨概率70%?所以有些地方还是降雨或不降雨,完全是概率的事情,只不过说了具体的东西反而有些人不知道,只好按照一定的概率说降雨。

天气预报从古至今就有,只不过古代科技条件的限制,更多提现在于迷信方面。现在天气预报已经非常准了,利用卫星和大数据进行天气预报,更新频率超级快,几乎可以做到每天多次更新数据,这种情况下,很难得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发展,将来的天气预报会越来越准。


三横又一坚

天气预报不准

咱们知道的气象站每天都要对不同高度和地面的气温、气压和水汽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然后,统一上报。并由世界气象部门统一处理,再统一把气象要素分析成果分发到,全世界各个终端客户。

各地气象相关部门根据不同高度和地面上各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由专门人员分析判断:什么地方可能有雨、雨量大概多大、可能什么时候发生等等发送给希望媒体,再由新闻媒体发布给广大受众。

所以,天气预报准不准主要看天气系统的运动是不是按照原来规律发展,预报员的判断是否正确和经验是不是丰富等。现在图是计算机完成,但是,判断还是需要人来完成。


7老师262366556

手机天气预报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后台的服务器接入气象部门的网格化产品即刻就到用户手机中,非常快捷,也很方便。但由于国内最早的手机营运商并非气象部门,其准确率并没有纳入气象部门的考核体系,因此更多的考虑市场因素而较少考虑预报准确率。从而带来大量预报产品的准确率很低。

目前天气预报三天以下比较准确,七天以下可用,七天以上不太靠谱,这是当前技术限制无法突破的,不是说墨迹等手机APP用户多,名气大就可以解决,因此,手机上七天以下预报还是可用的。特别是云、贵、川等西部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变化大,地域小气候复杂,到这些地方旅行,在作旅行计划时,手机APP仅用作参考,详细天气情况,可以查阅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或打电话给当地气象台咨询。特别应了解当地的气候背景,避免受到气象灾害影响,这些地方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不是目前这些手机APP可以解决的。

很多手机APP就是电脑到后台取数据,然后发布,说白了,就是简化版的天气预报。而且像墨迹天气做到乡镇级,不经过当地数据校验不可能准。一些APP为了吸引眼球,很没有节操,甚至可以查一个月天气,但超过七天的天气预报,说实再的,准确率不如抛硬币。


指间游天气

气象台的测报技术要求;可能没有“与时俱进”!既便有“风云卫星”也是空中!连气象测湿箱都排部很高!所以由于咱们〖城市化规模超世界水平〗才不定准确、例如[天鸽]台风虽超级大!却不敢吹“江浙”,除非来俩合并;同样:民众已感“温度火烫!”它的测温不知道,故不会有高温停工,上海才热死老人!……也是一种人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