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麥赤黴病?

lierenhuichang

小麥赤黴病又稱小麥幹穗病、紅頭病,是一種危害小麥比較嚴重的病害之一。小麥一旦感染小麥赤黴病,在產量降低的同時,商品性也大大降低,價格便宜也難以出售。

時下,當地正值小麥孕穗階段,就開始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了,看天氣預報,下週依舊有數天的陰雨,在小麥生長的關鍵階段,遇到這樣的天氣,不禁讓農民朋友心頭為之一緊。

因為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這樣的陰雨天氣又或者潮溼大霧的天氣,最容易感染小麥赤黴病了。

亳州市譙城區城父鎮的劉大哥是位種植大戶,前年的遭遇如今想起來內心裡還隱隱作痛呢,那時也是這個階段,遇到也是這樣的氣候,農資店老闆建議他重點防治赤黴病,媳婦都把農藥買回家了,他一看數千塊錢的農藥頓時就心疼了,因為以往這裡發生赤黴病的概率比較小,他感覺小麥赤黴病應該是江淮地區那些稻麥輪作區種植戶需要重視的,咱這地方能有多嚴重?

他還訓媳婦,地裡的小麥能賣多少錢,你一下子購買這麼多農藥,幾畝小麥的產量沒有了,趕緊的,把農藥給我退回去。

媳婦雖然不樂意,但同樣存在僥倖的心理,跑到鎮子上把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農藥給農資店退回去了。

然而,來勢洶洶的小麥赤黴病,可讓劉大哥吃盡了苦頭,他種了幾百畝小麥,平均畝產量不到400斤,而且收穫的麥粒上都是那種紅頭麥,根本沒人願意收購,商販說,這樣的小麥別說人吃了,就是豬吃了都容易發病。

今年又遇到了這樣的天氣,劉大哥昨天就跑到了農資店去購買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產品,農資店老闆說:“小麥赤黴病可防不可治,等雨停了,小麥也開始抽穗了,得抓緊時間把第一遍藥噴下去,一個星期以後再噴施第二遍,像這樣的天氣,必須防治第二遍。

目前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產品有很多,極具性價比的就是戊唑醇+咪鮮胺的組合了,雖然氰烯菌酯也很好,但價格比較貴。
若想效果更好一點,也可以採用粉唑醇+咪鮮胺組合,每畝用250克/升粉唑醇20毫升+450克/升咪鮮胺20毫升,兌水60斤進行均勻噴霧,記住,只有噴施到位了,防治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小麥赤黴病的警報已經拉響,請種植戶們購買防治產品時,去比較正規的農資店,在他們的指導下科學用藥,儘量不要讓損失再次發生。


佰秀農業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在第一時間瞭解、學習更多相關三農資訊。

什麼是赤黴病,與根腐病、紋枯病最大的區別在哪?

小麥赤黴病在麥田最常見的就是造成小麥抽穗後死穗子,與紋枯病、根腐病不同的就是:赤黴病只造成麥穗死,葉和麥稈不會死掉。

紋枯病、根腐病不僅只是造成麥穗死,而是小麥整株全部死掉,小麥赤黴病在全國各個地區都可以發生,北方比較輕,南方相對北方來說,要嚴重的多。

在這特別注意的是赤黴病造成的死麥穗是有毒的,對人畜都會產生危害,不能食用。有些農民比較會過日子,覺得扔了可惜就帶回家給家畜吃,最後害的自己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赤黴病對小麥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小麥赤黴病從苗期一直到穗期都會有發生,苗期可造成小麥枯死、死根的症狀。但苗期一般發病的幾率很小,因為溼度和溫度的原因,病菌都會在秸稈上越冬,其主要發生期就是在小麥齊穗揚花期,會造成麥穗枯死。

苗期發病主要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這些病通過拌種就可以有效的預防,為了預防苗期發生赤黴病,可以再播種前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拌種預防。

赤黴病的來源是什麼?

赤黴病病菌主要是在上季農作物的秸稈上殘留的,還有就是收割機的跨區域操作傳播、施藥未腐熟的帶有該病菌的農家肥。

赤黴病是怎樣傳播的?

起初赤黴病病菌在上季秸稈上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等到溫度升溫至二十度以上,小麥進入孕穗期,這個時候如果麥田墒情好,秸稈上的病菌就開始發育成長,這段時間就可以看出秸稈上有明顯的黑點兒。

尤其是遇到陰雨或大霧天氣,成熟的病菌就會藉助雨水通過花侵入小麥穗,侵染後會陸續十天後出現死穗,麥穗上會佈滿該病菌,等收割後,病菌就會留在地裡秸稈上為害下季農作物。

赤黴病最佳防治期再小麥哪個階段,用什麼藥劑效果比較好?

齊穗到開完花是赤黴病侵染的關鍵時期,要想防治它,必須在侵入小麥前噴藥預防。為了防止雨水過大,耽誤了施藥最佳時期,要特別注意看齊穗至揚花期的天氣,如果預報有雨或大霧天氣,可在雨前用藥預防。

每畝用50%咪酰胺五十克或50%多菌靈一百克,這段時間施藥還可以加入烯唑醇等三唑殺菌劑,這樣同時可預防後期小麥鏽病的發生。

如果錯過了施藥最佳時期,也可以施用以上藥劑阻止病菌繼續地侵入,赤黴病最重要的就是預防為主。


稻麥巴巴

一旦地裡有死穗了,什麼藥也治不了。


就半工半農

今年小麥赤黴病警報——頻頻拉響!

▲赤黴病

早春高溫乾旱、暮春多雨霧霾,容易誘發小麥赤黴病的爆發流行。今年以來春季高溫乾旱,小麥生育期提前,抗病性有所削弱。4月下旬至5月恰逢小麥齊穗、揚花,自然降水量或較往年偏多,導致田間溼度過大、結露時間偏長。

防治小麥赤黴病的關鍵階段是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

一旦錯過,防治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預防時期

再一次提醒!!!預防時期!!!

藥劑預防適期——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

▶江漢和江淮——4月中下旬。

▶黃淮和華北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西北大部——5月上中旬。

症狀特點

小麥赤黴病又叫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

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小麥赤黴病在溼度大時,會生出粉紅色黴狀物,這是鑑定此病的重要依據

穗腐

▲小麥揚花期發病

▲小麥乳熟期發病

小麥揚花時,最開始在小穗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逐漸擴大到整個小穗,小穗枯黃。後期,小穗上產生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用手觸摸,有突起,不能抹去,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黴層再後來擴展到穗軸,病部枯褐,形成枯白穗

由於今年小麥病蟲害發生比較嚴重,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穀賤傷農”,2017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經國務院批准,2017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2.36/公斤,保持2016年水平不變。

但能不能賣到糧儲部門的2.36元/公斤,還要看小麥的品質是否達標。因此,防治小麥赤黴病,降低赤黴毒素是關鍵。

另外,小麥病粒超過3%(往年為4%),嚴禁收購入庫,較往年標準提高1個百分點。

推薦藥劑

己唑醇·氰烯菌酯,甲基託部津,烯唑醇,戊唑醇,甲基硫菌靈,咪鮮胺,多菌靈,氰烯菌酯等,對小麥赤黴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豐收邦

赤黴病是小麥常見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發生於東北麥區、淮河麥區以及長江中下游一帶,近幾年來,還有蔓延的趨勢。防治的方法,無外乎三種:一是選良種,同時做好消毒;二是改善小麥生長環境;三是進行藥劑防治。

赤黴病又稱麥穗枯,這是一種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從小麥出苗期一直到抽穗灌漿,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害,按感染不同的位置和時節,又可將之分為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等幾種。揚花期是小麥赤黴病發病最重的時期,穗腐的發生主要在此階段,病害發生時先在穗上出現褐色的斑點,呈水漬狀,後逐漸擴散到整個麥穗,呈密集的藍黑色顆粒狀。這種病害,不僅僅發生在小麥上,在大麥、玉米、水稻等作物上也有發生。病害發生情況與空氣溼度、土壤水分條件、肥力條件等等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當麥田地勢低窪,容易積水,而又排水條件不好時,容易感染此病害;或者是肥力過大、植株過密、內部通風透光條件不暢,也會誘發赤黴病的發生。

防治赤黴病,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因地制宜,選擇一些抗病性強的良種,並進行浸種消毒;二是合理密植,改善灌溉排水條件,並適時適量施肥;三是進行藥劑防治。除了用藥劑拌種之外,藥劑防治的重中之重在於揚花期,要嚴防死守。建議使用50%的多菌靈800倍液,每隔7d防治一次。當然,還有甲黴靈等藥劑也能起到類似的防治的效果,農民朋友還需諮詢當地的相關部門,因地制宜用好藥。


水土博士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種植冬小麥的朋友,你家的小麥現在處於哪個生長期呢?估計有些處於拔節期,有些早的,處於揚花期,而本篇文章,小幫手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處於揚花期的小麥,以河南來說,今天下午我收到了一條信息,說的是後天開始,河南大部分地區開始一輪降雨模式。

如果把小麥揚花期和降雨這兩個常見混合在一塊,會想到什麼?反正我第一想到的是小麥赤黴病,在此期間,小麥揚花期遇到連陰雨天,小麥赤黴病會快速擴散(特別是抗病性較弱的品種),發病嚴重,不及時預防和防治,造成小麥的嚴重減產。

有朋友會問了,既然後天有雨,我明天去打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藥,是否可行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提前施藥,保證施藥後的12小時內,沒有出現降雨,否則會影響藥效。

另外,如果雨前打了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藥,過了雨後,假如還是發現有患病的麥株,還能打第二遍嗎?這個也是可以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打了藥,但是沒多久就下雨了,藥效發揮作用不大,等雨過後,儘快噴打第二遍,另一種情況,雨前打的藥劑,也起了作用,但是當地小麥赤黴病發病嚴重,這時候也可以打第二遍,如果發病特別嚴重的,中間隔5-7天,再打第三遍或者更多(根據病情決定)。

其實,小麥揚花初期,是防治小麥赤黴病的重要時期,市面上的防治藥劑也有很多,比如氰烯·戊唑醇、 戊唑·咪鮮胺、 咪 戊唑·百菌清、 甲硫·戊唑醇、 戊唑·多菌靈等,價格也不是很貴,記得要及時防治。

關於小麥赤黴病的提醒,小幫手就先說這麼多,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學習交流。


農民的小幫手

赤黴病是小麥和大麥的重要病害,在大流行年份,產量損失可達10%-40%。同時,由於病菌的代謝產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後還會中毒。赤黴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麥的各個部位。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麥抽穗揚花期間降雨多,雨日多,溼度大,病害就會爆發流行。防治辦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播種前用種衣劑+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種處理(用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可以避免和減輕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2、秋季深耕滅茬,並噴灑殺菌藥劑+新高脂膜800倍液處理土壤,不僅減少菌源,還能減少越冬蟲源。灌足底墒,施足底肥,特別是氮、磷、鉀肥合理匹配,增施有機肥,確保小麥健壯生長。並適當提早播期,使小麥在病害大流行前抽穗揚花以減輕病害發生。

3、保穗壯穗:根據小麥生長態勢和病害發病特點,要適時噴施保護藥劑預防。要在孕穗期噴施壯穗靈,強化整個穗期的生長生理機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漿質量,增強抗病能力。當小麥齊穗至盛花期,搶晴噴藥1-2次。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400倍液,或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每畝用藥液50-70公斤噴霧,可有效滅治赤黴病。

4、適時搶收。小麥成熟,及時搶收、搶脫粒、搶曬、搶歸倉,避免小麥後期遇雨,病害在麥堆內蔓延。


愛農幫

很多地方提起來小麥的病害,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小麥的赤黴病。因為小麥的赤黴病是全國小麥非常重要的一種病害,甚至有些地方因為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對小麥的產量有非常嚴重的影響。

發生赤黴病的小麥不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對小麥的商品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病菌的代謝物還含有毒素,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

小麥的赤黴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發生部位在小麥的穗部,在小麥開花期的時候,會出現水漬狀的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的擴散到小麥的全穗。在氣候潮溼的時候,感染病害的部位會出現像煤屑形狀的黑色的顆粒。

如果在小麥的抽穗和揚花期雨水比較多,土壤和空氣溼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就會經常性的發生小麥的赤黴病,如果出現持續性的陰雨天,就會大量的爆發小麥的赤黴病,在乾旱少雨的條件下會減少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溫度低的時候小麥赤黴病發生也很少。

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如果做好各項的預防工作,就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在小麥的施肥的同時,可以添加一些有機肥,這樣能夠很好的改善土壤的環境,使小麥的根系發達植株健壯,這樣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

在小麥齊穗之後,可以使用吡唑醚菌酯加上苯醚甲環唑來噴霧,因為吡唑醚菌酯除了是很好的保護性殺菌劑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營養調節作用。防治小麥小麥赤黴病的同時,也對小麥的產量有一定的幫助。

一般整個生長期可以噴霧2次,這樣防病效果和增產效果會更好。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什麼是赤黴病

赤黴病俗塵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主要由多種鐮刀菌生長繁殖造成,主要引起小麥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能受到病毒感染,影響最嚴重是穗腐。

赤黴病發病的條件

1、病毒菌源具有數量條件。在小麥從幼苗到抽穗生長期間,如果鐮刀菌源數量基數大,赤黴病的蔓延將具有先天條件。

2、病毒菌源具有適宜繁殖的氣候條件。鐮刀菌在溼潤、潮溼,氣溫適宜的條件下能夠快速、大量的進行繁殖。因此如果在小麥抽穗期間,雨水大、空氣溼度大,氣溫又較為適宜鐮刀菌的繁殖,那麼赤黴病將有非常大的可能蔓延。

3、人工防控不及時。如果存在鐮刀菌病毒源潛在數量巨大,又恰逢適宜病毒繁殖生長的天氣條件,但人工防控不及時,那麼赤黴病將大量蔓延。

鐮刀菌的來源

鐮刀菌能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農殘中腐生越冬。在第二年春天,當氣溫在7攝氏度以上,土壤含水量大於50%時,病毒形成子囊殼。當氣溫高於12攝氏度時,病毒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時恰逢小麥揚花期間,藉助風雨進行傳播。因此小麥楊花期間的防控工作,尤為重要。

小麥揚花期防控要點

最佳時期:小麥初花期。

最佳方法:見花就打。如遇鐮刀菌適宜氣候,則在首次施藥後間隔5至7天再打一次,施藥後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同時應嚴格按照生育進程,揚花一塊用藥一塊,確保適期用藥。

最佳藥劑:氰烯菌酯懸浮劑。稍差藥劑戊唑醇,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生長,最好搭配多菌靈、咪鮮胺等使用。同時嚴格依據各地農業部門推薦的藥種、藥劑與藥量使用。

鐮刀菌的預防準備

1、選用優種小麥。因地制宜的選用具經過實踐檢驗,具有良好口碑的小麥品種。

2、做好土地農殘處理。對農田中的秸稈進行妥善處理。

3、做好農田開溝排水。在陰雨天氣能及時將雨水進行排出。

總之,要應對好小麥赤黴病,既要做好過冬農殘的處理,又要做好小麥揚花期的防控,以及氣候的應對。


博格雜貨鋪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大發生在小麥抽穗、開花授粉時期的降雨、大霧天氣是赤黴病大發生的主導因素,以我的防治經驗,在準確測報的基礎上適時噴藥防治是最有效的辦法,在小麥齊穗至開花結束,如遇降雨,大霧天氣出現,以天氣預報為參考,降雨或霧前及雨霧過後及時噴灑農藥防治。以我的實戰方法,選用戊唑醇每畝20毫升十甲基託布津100克兌兩噴霧器水噴藥防治,以齊穗和揚花初期最為重要!密植田和易感品種應適藥2~3次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