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际雪

非常感谢!水土博士用心做一个贴近乡土的博士,我需要您的支持!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籼稻发病少,粳稻发病多;早稻发病少,晚稻发病多。稻瘟病流行年份,水稻减产1成是常有的事,多的能减产2~3成,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1.认识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个总称,几乎能在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和各个部位上发生,如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之前;叶瘟多发生在分蘖期,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发病严重时,远望似火烧过;穗颈瘟一般发生在穗轴和穗颈上,发病最后会导致水稻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产量。当然还有谷粒瘟和节瘟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2.稻瘟病发病原因

很显然,稻瘟病是一种菌害,其来源要么是①种子携要么是病菌在种子或者稻草上越冬。当带菌种子播种后,就很容易引起苗瘟等病害的发生。当然,稻瘟病的发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病菌越冬和种子带菌外,子自身的抗逆性、④气候条件、⑤肥水管理也是其发生原因。

就气候条件来讲,温度25℃左右,湿度90%左右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别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因为此时最适宜病菌孢子的形成和侵入。就肥水管理来讲,长时间的淹灌浸泡和大量氮肥的施入

,能够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水土博士用心做一个贴近乡土的博士,需要您的大力支持!欢迎评论区留言评论哦!


水土博士

稻瘟病发生的原因

主要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栽培管理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有关。

1、品种抗性:一般籼稻较粳稻抗病,晚稻比早稻更容易感病,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为感病时期。

2、气象因子:温度、降雨、湿度、光照等对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当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在24-28℃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抽穗期忽遇低温,水稻抽穗期延长,感病机会增大,穗颈瘟严重。在长江以南,若水稻播期过晚,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左右,多雾、阴天或阴雨连绵的天气。

3、栽培措施:偏施氮肥,不重施硅肥,水稻组织柔软、色浓绿、无效分蘖多;分蘖末期不注重排水晒田,长期深灌水导致根系不好,其中山区的冷浸田易导致根系生长不好;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穗期、抽穗期缺水;品种布局,感病品种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

4、地理条件:主要是山区,因地势高、水温低、云雾多,水稻生活力弱。

稻瘟病如何高效防治

重视农业防治措施,抓关键防治时期,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

1、选用抗病、丰产、抗逆性、品质佳的良种。一般建议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2、做好种子消毒工作。一般都会采用咪鲜胺浸种,现在有不少种植户选择种衣剂包衣,可以杀死种子上带的病菌。尤其是山区的冷浸田更需要注重种子消毒!

3、注重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肥,平衡氮磷钾、增施硅肥。在分蘖末期适度晒田,控制有效分蘖。在穗期可以叶面喷施磷钾肥,促进茎叶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防治药剂:稻瘟灵、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酰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制剂等。


云众地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种植中永不磨灭的话题,目前,稻瘟病和纹枯病已经成为了东北水稻种植区两种最常见、最难防治、威胁最大的病害。稻瘟病主要靠孢子寄存在秸秆、杂草、籽粒中蛰伏,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萌发侵染水稻。那几个条件适合稻瘟病发病呢?

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最常见的稻瘟病孢子隐匿方式。目前水稻种植中普遍采用种衣剂包衣或者浸种药剂浸种处理的方法,基本能够保证灭杀水稻种子中的稻瘟病孢子和恶苗病病菌。


2、秸秆。水稻秸秆也是稻瘟病孢子的藏身之所,以前普遍采取收割后烧荒,可以将大部分孢子、草籽和其他病菌烧死。但是现在秸秆禁止焚烧了,所以广大种植户要提高警惕了,水稻秸秆腐烂速度慢,发酵产生的热量难以消灭大部分的病菌和孢子,所以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要注意防病。

3、池埂杂草与田地周边杂草丛。这两个地方的杂草也是稻瘟病孢子的藏身之处。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每年都要求池埂黑化无杂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单单是稻瘟病孢子,潜叶蝇等成虫也喜欢隐藏在田地边的杂草丛和树木上,所以对于这两个地方的杂草一定要铲除。

3、品种抗性问题。不同的品种抗性不同、并且和某个品种的种植面积有关。2010年建三江管局种植的空育131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0%,宝泉岭管理局据说龙粳26的种植面积占到85%以上,都大面积的发生了稻瘟病。所以,在选择品种时也是个关键。

4、肥水管理。水稻种植中肥水管理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长期淹水,根系不发达,植株徒长,抗逆性差;肥量大,营养生长过剩,叶片密闭通风差,植株有机物积累少;肥量小,早衰、叶片细弱。因此,水稻的水肥管理要以浅湿干灌溉为主、控制氮肥施入量、增施钾肥、硅肥及微量元素肥量,综合提高水稻抗性及叶片角质层厚度,提高抗病能力。

5、天气因素。天气因素也是诱发稻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高温、闷热、多雨,稻瘟病孢子易于繁殖侵染水稻;大雾,大雾天气最易诱发稻瘟病发病。2010年建三江地区7月份发生大雾,雾气消散之后,叶尖全都变红了;大风,大风天气。叶片相互摩擦,极易出现创口,此时不单单是稻瘟病易侵染,其他病害也极易从伤口侵入,造成水稻多发性病害。


6、防治不力。一般来说水稻稻瘟病防治至少3次,9叶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防治叶瘟、穗颈瘟和粒瘟,防治不到位或者防治错过有机时机都会有引起稻瘟病高发。

以上是我总结的关于稻瘟病高发的几种因素,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补充指正。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我不是学水稻专业的,不过学的食用菌专业,也种过水稻,从瘟病菌方面去看这问题(也就从别的角度看问题)了。

稻瘟病,肯定是由环境中或生产中揩带着稻瘟菌侵入水稻生长中薄弱环节形成了稻瘟病,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稻瘟菌分化孢子或由于干燥使原寄生稻瘟菌菌丝体处于休眠状态下存活下来时,突然环境适生了,而继续生长扩大。



这些情况会发生在水稻种植中

1,水稻种子带菌,这些就会发生在水稻出叶时的叶瘟。

2,由于寄生在原干燥稻草上的菌丝,分化孢子,在没被腐烂肥上,或稻田周围环境存活了下来,这些通过气流正传播于人们过用氮肥,使水稻分蘖期,和抽穗破口期,和花期这些薄弱期。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瘟。

如何有效防治呢?

1,选种子时期就要处理,选用抗病品种。

2,浸种子催芽时,可选用抗菌素浸种催芽。

3,栽种到田间,合理使用氮肥,勿使稻株疯长,叶片抗病力差,又影响环境内通风,诱发各病菌侵入。

4,发现病株,及时采用药物防治,或预测施行保护性喷药预防。


老艾叶

稻瘟病是世界性病害,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近年来稻瘟病持续处于流行状态,为害面积大,发生程度重。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绝产。那么稻瘟病持续严重发生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稻瘟病发生主要受品种抗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强弱是内因,栽培肥水管理是影响抗性主要因素,适宜气候条件和菌源是发生必要前提条件。一般稻瘟病山区重于丘陵,丘陵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

1.品种抗病减弱。一般抗病性品种随种植时间延长和面积扩大,会因稻瘟病生理小种适应性变异,品种抗性衰退,最终丧失抗性变为感病品种。

2.栽培管理措施。如薄膜育秧等措施,增加了苗瘟发生,一季稻调整为双季稻,秸秆还田等,增加了田间菌源量,有机肥不足,氮肥偏多,过迟使用,长期水淹或田间积水过深或冷水灌溉等,抗病性下降。


3.气候条件适宜。影响稻瘟病发生气象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照和风。稻瘟病发生最适温度25-28℃,高湿有利于病菌萌发侵染。一般田间湿度90%以上,或适温内遇降雨或晴雨交替或早晚露雾大时多容易引起发生。抽穗灌浆期长时间低温多雨,穗颈瘟发生严重,光照不足上抗病性下降加重为害。

4.防治技术不到位。尤其穗颈瘟错过喷药预防适期防效不好 ,也有因药剂选用不当或用药量不足等影响效果,加重了为害。

5.抗药性上升。长期使用单一化学农药或不合理使用农药等,导致抗药性增强也是稻瘟病发生重要原因 。田间监测表明药剂敏感性各地有不同程度下降。


有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根据各地调节栽培制度等淘汰感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品种,品种3-5年更新一次,同时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可以主栽品种3-4个,搭配2-3个品种。

2.加强管理,提高抗病性。清除田间水稻残体,水旱轮作,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土杂肥,氮磷钾肥搭配使用,增施钾肥,硅钙及锌等微量元素。合理密植,避免冷水深水灌溉,实行咪鲜胺等药剂拌种。


3.合理用药,适期防治。苗瘟叶瘟等发生初期及时选用富士一号或稻瘟酰胺或拿敌稳等药剂喷施防治。穗颈瘟破口前三到五天选用三环唑或肟菌酯戊唑醇或阿米妙收等喷药预防,感病品种齐穗期再喷施一次。


玉米花生大讲堂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还有的地区称为火烧瘟,黑节病等。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病害,危害性极强,分布范围极广,被人们成为水稻的癌症,一般能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时也能造成40%-50%的减产!在我国凡是种植水稻的地区都可能发生稻瘟病!

那么稻瘟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发生原因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

气象条件:温度影响最大,接着是光照!当温度(气温)处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时,水稻每天会有6-10个小时的时间被一层水膜覆盖,这时稻瘟病的发生几率极大!当空气湿度低于85%,温度在高于32°C或者低于15°C时,会对稻瘟病有着抑制作用!而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8°C-37℃,适宜温度为26°C28℃,分生孢子在10°C-35这个温度范围内都可以形成。也就是说,在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稻瘟病就会很容易大面积爆发。所以,在阴雨天气要非常注意稻瘟病的发生!

氮肥施用过量:偏施氮肥会极易造成水稻植株徒长,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会很容易被致病菌侵入感染病害!

以上就是一些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种植管理不当,施药不当,都可能造成稻瘟病的发生!

稻瘟病是世界性的水稻重度危险病害,所以大家在种植水稻时一定要做好病害的防治,除了稻瘟病,还有别的病害也要及时做出应对!

骏景——殷


骏景农业

水稻稻瘟病是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是水稻病虫害中的“癌症”,很难防治!

稻瘟病在水稻种植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病。稻瘟病是一种灰梨孢真菌,在稻草和稻子上越冬,寄生在水稻茎叶上侵入水稻细胞内,造成危害,稻瘟病菌靠孢子繁殖,孢子成熟后,依靠风雨扩散到其它稻株上,进行繁殖,菌丝一旦侵入水稻细胞内,水稻就会呈青灰色,最后枯萎死,病菌繁殖速度快,危害都是成片枯萎。


防治办法。选择抗稻瘟病品种种植,水稻品种要每年轮换,不宜长期种植一种水稻品种。水稻收割后,对稻草进行消杀无害化处理,

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时,要进行消杀处理一下,用三环唑或井岗霉素兑水浸种,捞出来稻种后,再用清水冲洗稻种子,进行催芽。

苗期、分蘖期、孕穂期、抽穗期,对水稻秧用井岗霉素、三环唑、多菌灵、托布津,分别喷雾防治一次。要早发现,早防治,一旦爆发大面积疫情,要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请在当地植保站、农艺师指导下,认真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


长江老农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它与白叶枯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可能发生在水稻生育期的任何阶段,根据受害部位和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穗颈瘟、苗瘟、节瘟、叶瘟和枝梗瘟。其中苗瘟在春季温度极低的寒地稻作区不常出现。一般而言,叶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就近几年水稻生产状况来观察,叶瘟很容易出现在水稻发育的后期,同时对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的流行也有很大影响。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田秀才植保公司有一款腈菌唑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治效果挺好的,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田秀才植保

水稻稻瘟病在清江鹤这儿已经是种植水稻的重点防治病害。每年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基本上都是以稻瘟病为核心展开的。

下面,清江鹤就来说说在我们这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



种子带菌是种植戸们都知道的。我们在播种前要进去种子消毒处理或进行包衣,目的就在于杀灭种子上的病原菌。

稻草特别是感病稻草,早些年清江鹤还在种地的那会儿,是将感病稻草清理在田外集中烧毁然后作有机肥撒施,不感病的稻草捆成把晾晒干枯以后喂牛。现在喂耕牛的少了,铁牛代替了耕牛。野外也不允许烧荒,所以感病的稻草依然腐烂在田间,成为新的侵染源。



二,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和不同的生育期对稻瘟病的抗性也是不相同的:

在栽植的水稻品种中,有的对稻瘟病的抗性好,如福优系列,粳稻系列。有的对稻瘟病抗性较差。如金优系列。有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取决于生长环境的变化,当外观各项客观因素综合起来达到发病要求时,很可能就会在短期时间内爆发。



三,水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是水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客观因素之一:

生产实践中长期偏施氮肥会使秧苗猛长徒长。这样的秧苗极易感苗稻瘟。还有那种落档田,长期积深水,只灌不排的田块,长期淹没秧心,秧苗光合作用面积小,养生吸收能力减弱也易感稻瘟病。



正确的做法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施肥,增施磷钾肥。施肥与管水密切配合,浅水分蘖浅水勤灌,以水调肥。

四,温度和湿度饱和光照条件少是稻瘟病发病的有利条件:

一般情况下田间日平均温度在三十度左右,湿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者,稻株体表只要保持水膜六至十个小时,就可以萌发稻瘟病。

而在春夏季雨水较多而且集中量大,稻株组织柔嫩,温度湿度光照等发病条件都不缺,所以,发生稻瘟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清江鹤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是:一,种子带病,处理不好,稻种浸种时消毒不彻底,埋下祸根。

二,秧苗期治病不彻底,带菌移栽。

三,稻田地带菌,由于地块连年种植,稻田地里各种病菌都在,形成隐患。

四,合理密植不够,栽插过密,导致不透风,容易得病。

五,灌浆期天气连阴,烤田不够,水过多。

六,治理不及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