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身边有个心肠歹毒的丫鬟,她是谁?

少读红楼


唉……

就连87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老师本人说了“娶妻当娶花袭人”。

看来还真是没有其它办法了呀!

一部电视剧影响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呀!

拜上图中的这三个青年编剧所赐,曹翁笔下的“贤袭人”巳经变成了“天下第一阴险狡猾的毒妇人”。


袭人现在在广大的中国电视剧观众、在数以亿计的几代中国人心目中都是直接害死这个最美丽、最纯洁、最灵巧、最能干、最忠勇的晴雯的“黑手”了。

唉……

唯有,一声叹息呀!


阿丹151014015

贾宝玉身边有大大小小十多个丫鬟,单是大丫鬟,就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人,曹公的如椽大笔,不仅对这公侯之家的主子小姐不吝笔墨,就是对这些在主子身边服侍的大小丫鬟也没有忽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丫鬟形象。

关于宝玉身边的几个大丫鬟,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管理宝玉饮食起居的袭人和针线活做得最好模样也最好的晴雯,就是麝月,我们也知道她是个吵架小能手,还是陪宝玉到最后的丫鬟,反而是秋纹,可能很多人并没有过多注意曹公对她的刻画,今天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通读红楼我们知道,秋纹是与袭人麝月一伙的,晴雯被赶出怡红院后,宝玉曾对袭人说:“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又说:“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找 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由此可知,麝月和秋纹都是袭人一手调教出来的,自然是跟袭人一心的。

秋纹其人第一次正面出场,在原文第二十四回,这一回里,一直不得志在等待机会的怡红院三等丫头小红,终于等到了一个靠近宝玉的机会。宝玉从北静王府回来,要茶吃,但恰好众丫鬟都不在,小红瞅准机会及时出现,给宝玉倒了茶,却没想被抬洗澡水的秋纹和碧痕发现,因此小红被二人奚落谩骂了一顿,尤其秋纹的一番挤兑,可以说是充满了恶毒之语,怎么难听怎么来,丝毫不留情面。

原文:秋纹听了,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去,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一里一里的,这不上来了。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递水不配!……这么说,不如我们散了,单让他在这屋里呢。”

一个“兜脸啐了一口”反映出怡红院丫鬟等级至森严,大丫鬟有有资格大骂小丫鬟的;一句“没脸的下流东西”,可以说已经彻底暴露了秋纹这个婢女的心肠之狠毒。

也许秋纹花费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混成了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自然不会允许小红这样的三等丫鬟轻易靠近宝玉,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对小红的一番辱骂,也着实令人“大开眼界”,原来宝玉身边不止袭人这样的温柔和顺之人,也不止晴雯这样看似抓尖要强实则率性善良的丫鬟,还有秋纹这样心肠狠毒,充满妒意和戾气的恶奴。

有个成语叫“恃宠而骄”,秋纹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她是大丫鬟,是比小红等级高且有体面的奴婢,更主要的是她生活在怡红院,有一个从不责备丫头甚至还纵容丫头的小主子,可以说怡红院里的大丫鬟,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干的丫鬟的活,但却享受着主子小姐的特权,可以任意打骂支使甚至遣散小丫鬟,而秋纹,毫无疑问,是把这些特权用到了极点的丫鬟。

她的恃宠而骄,不仅仅在于对怡红院内部的丫鬟,即便面对贾府之中的人,也是拿稳了怡红院大丫鬟的架子,丝毫不把辈分资历比她要老的婆子们放在眼里,甚至口出狂言,当着宝玉的面,她敢对贾母不尊重,而宝玉竟然也不出言制止,可见他对丫鬟的纵容到了什么地步。

原文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宝玉从怡红院出来小解,完了之后要洗手,因为天冷,小丫头端的水冷了,这时候正好来了个提着水的婆子,于是秋纹再一次恃宠而骄,充分展现了她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刁蛮和刻薄,好像宝玉是他的小厮,她才是真正的主子小姐。

原文:正说着,可巧见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滚水走来。小丫头便说:“好奶奶,过来给我倒上些。”那婆子道:“哥哥儿,这是老太太泡茶的,劝你走了舀去罢,那里就走大了脚。”秋纹道:“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那婆子回头见是秋纹,忙提起壶来就倒。秋纹道:“够了。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婆子笑道:“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

好个伶牙俐齿的丫鬟,好个刻薄刁钻的丫鬟,好个恃宠而骄的丫鬟,好个任性妄为的丫鬟,她仗着自己身份,竟然敢对给贾母送水的婆子如此无礼,如此傲慢,如此出言不逊,此时的宝玉,作为主子,竟然也不阻拦,也许就像他的奶妈李嬷嬷说的,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家。

如果不是仗着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秋纹敢如此对婆子们无礼么?她敢如此对贾母不敬么?她敢对着婆子说,敢拿贾母喝茶的水来洗手,这简直就是对贾母的亵渎,如果贾母知道宝玉身边有这么一号没大没小,目无王法的恶奴,想必早就撵走了吧?太没有规矩了!

这些被她骑在头上的婆子和丫鬟们,也许碍于她的身份不敢明说什么,甚至还得毕恭毕敬的,但在背后,她们有多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丫鬟,就可想而知了。试想,八十回后宝玉出家为僧,袭人都不得不嫁给蒋玉菡时,秋纹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其实不仅如此,这个秋纹不仅牙尖嘴利,傲慢无礼,甚至对婆子丫鬟们随意辱骂给难堪,她还懂得巩固自己的地位,在众人面前显摆炫耀,向贾母、王夫人表忠心,这一点在原文第三十七回,宝玉遣秋纹去给老太太、太太送花就可以看出。

她因为给贾母、王夫人送花,先后得了几百钱和几件旧衣服,就开始显摆炫耀起来,说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又说“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象这个彩头。”言语中,又可见这个丫鬟对贾母、王夫人的奉承,以及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的显摆,傲娇和媚上欺下的嘴脸。

综上,秋纹这个丫鬟,可以说是宝玉身边心里阴暗面积最大的一位,为了稳定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惜辱骂丫鬟,言语歹毒,且对贾母、王夫人等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背着众人大放厥词,当着众人阿谀奉承,一切为的都是要保住自己大丫鬟的地位。


少读红楼

贾宝玉身边有没有心肠歹毒的丫头?我认为没有。

所谓心肠歹毒,是专一害人的意思。但这样的人是像王善保家的那样的人。不可能存在于贾宝玉的怡红院。怡红院中的丫头,因为身份不同,自己行事风格不同,各有不同的性格。但绝不会是心思歹毒一心害人的人。


关于晴雯被撵,我相信贾宝玉的房中一定有人说了什么。但绝不是袭人。晴雯被撵背后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袭人进言王夫人,使王夫人怀疑。

贾宝玉被打,袭人非常心疼,而且袭人听到贾宝玉向林黛玉表白的话,大惊失策下琢磨怎么化解这样的危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当时是要身败名裂的。所以作为袭人必须要将这件事找个恰当的机会告诉王夫人。我们看到在贾宝玉被打后,袭人难得说了一句:应该管一管了。但袭人并没有特指谁。也没有告发一个人。这正是袭人的乖巧的地方。言尽于此,适可而止。绝不会告发任何人,包括王夫人问她是不是贾环告密,他都遮掩了。真要是袭人告密,当时都告密了,还用再说第二次?再有王夫人这样的贵族夫人,对这样搬弄是非的丫头是不会器重的。王夫人器重袭人恰恰是袭人识大体,稳重的表现。



第二,王夫人为何撵了晴雯。

王夫人撵晴雯之前还撵了彩霞。彩霞彩云傻傻分不清,一会儿这个和贾环暧昧,一会那个和贾环有关系。但可以肯定是和贾环不清不楚的丫头被王夫人撵了。借口是多病,年纪大了。这与后边晴雯被撵王夫人回复贾母如出一辙。彩霞(彩云)在王夫人眼皮底下和贾环偷偷摸摸,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王夫人最受不了这些丫头对爷们儿勾勾搭搭。前有金钏儿,后有彩霞(彩云),再有袭人之前的进言,王夫人必然举一反三认为贾宝玉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而这个人必须从贾宝玉身边撵走。王夫人先处理了彩霞(彩云),后就着手处理贾宝玉身边的人。抄检大观园恰给了她这样的借口。而之前,她必然会有一番了解。大观园中除了袭人(袭人不会说),其他人都可疑。

第三,谁不小心成了王夫人的棋子?

王夫人想了解怡红院的事,必然会打听怡红院的人。但又不能直接问。最可能先着手的人是外面这些婆子。宋嬷嬷一直在怡红院当值,最可能被问到,其次就是小丫头们的娘和干娘。初步了解后再问丫头们。

最可能将情况不小心泄露给王夫人的是秋纹和麝月。秋纹有一回得了王夫人的两件衣裳,回来显摆。就说了自己在老太太,太太面前不大显,突然得了衣服她很惊喜。这是有点奇怪的。虽然说了秋纹是因为贾宝玉孝顺让贾母王夫人高兴了。可到底很突兀。我认为这明显是王夫人碍于面子和身份不好直接问,施以小恩小惠旁敲侧击。秋纹高兴之下,随口而出的一些怡红院的情况就可以让王夫人见微知著了。

至于麝月,说实话没证据。但麝月的名字同射月,晴雯的判词第一句就是霁月难逢,这很难解释。再有晴雯撕扇子那一节。怡红院那么多人都不出场。单单出现了麝月和贾宝玉。我们知道晴雯是最不愿意散的丫头。她说大家横竖在一处……撕扇子表明了她对散的拒绝态度。贾宝玉在场因为晴雯被撵走,贾宝玉难辞其咎。那么麝月呢?麝月做了什么让晴雯撕了她的扇子?

综上。我认为贾宝玉身边没有恶毒的丫头。大丫头对小丫头有绝对权威,平时打骂都正常。晴雯扎坠儿,秋纹碧痕骂小红。这都不算什么。关于告密这事,第一袭人绝不可能。真是她,王夫人不会器重她。第二,秋纹麝月最可能。但一定不会是巴巴的告密,更多是王夫人旁敲侧击。很多人会觉得,作为主人还用那么小心?母亲打听儿子,还是问的这样隐秘的事,绝不可能大张旗鼓。看绣春囊后王夫人的表现就知道。再加上其他老婆子的供词,这就足够王夫人将目标针对晴雯了。何况还有王善保家的拱火。

《红楼梦》会有很多情节是一贯衔接的。有时候需要从头联系的。我说的不一定对。欢迎交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袭人袭击起他人来,可谓稳、准、狠!为了巩固自己的姨娘地位,首先要搞掉竞争对象,最具竞争力的当然是晴雯。她不失时机地利用绣春囊事件,到王夫人面前大告黑状,害的晴雯被撵出丧命,顺带把芳官、四儿等“妖精似的人物”除掉了。

黛玉屡屡不经意得罪了袭人,甚至以“嫂子”来揭露挖苦她。怎么能让黛玉做宝二奶奶?那哪有好日子过啊!好在王夫人薛姨妈一心想促成金玉良缘。于是在宝玉论婚之时,再次稳准狠地出击,在王夫人对贾母要促成宝黛姻缘无计可施时,袭人出主意让王夫人到宫里请娘娘为金玉良缘赐婚,最终无情地破坏了木石姻缘,黛玉含恨离世。

两次袭击,成功率百分之百。

袭人温柔和顺吗?我想到了画皮……


汤姆2191973

宝玉身边的大丫头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大丫环,这四人各有特色,袭人做事严密谨慎,口严,晴雯貌美,艺高,却是得理不饶人的,麝月宽厚些,却善长说理,秋纹则是四人中存在感最低的。但若论城府最深,也藏的最深,能称得上心肠歹毒的则非袭人莫属。

袭人是贾母送给宝玉的大丫环。王夫人说她侍奉谁心里眼里便只有谁,事实上呢?

她经常会向王夫人告个小密,还打着为宝玉好的名义,感动的王夫人不要不要的。说什么:"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大家知道,宝玉与她初试云雨之情,事后却一点不曾漏出风声,可见她口风极密,但事关他事,特别能与她有些利益相关的事,她却总能有意无意的让王夫人知道。她与宝玉云雨之后,她便把自已当做了自已是宝玉的人,对宝玉的一举一动更加上心,她见宝玉与黛玉行动亲密,言语缠绵,便暗地里劝王夫人: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宝玉是王夫人的心尖子,自然对林黛玉存了芥蒂。这也为宝黛的爱情悲剧埋了伏笔。她与宝玉都做过了不说,却说人家言行亲密了。典型的只许自已放火,不许他人点灯。也不知当时她脸红不脸红。

她也会笼络下人,有一次宝玉的奶妈妈吃了宝玉留给袭人的饹,喝了宝玉留给秋纹的茶,惹得宝玉发火,摔了茶盅,当贾母问时,袭人一下子担起责任,说自己手滑,滑了手。这样,不花一毛钱,奶妈妈的心一下子就向着袭人了。要知道,在过去,奶妈妈相当于一个院子里的管事妈妈,即使主子,吃过人家的奶了,也要敬几分的。看这情商,比起那言语刻薄,得理不饶人的的晴雯要高出好多。

另外,她还很虚伪,嫁予蒋玉涵,似乎是出于无奈,她本想自尽的, 却又想着这个那个的好处,似乎连个寻死的地儿都没了,但一个人若抱定了决心,无论怎样都可以以全心意的。若她一开始表明愿以死明志,无论如何贾府不会置之不理的。嫁了也就嫁了,偏偏找出些子借口来。

这个集告密,虚伪,会做人情的袭人可不是心直口快的晴雯,反善说理的麝月,边缘化的秋纹的段数可比拟的。


碧水蓝天222533528

回答:答案当是袭人了。

袭人出身低微,但心志不低,又有在怡红院里离宝玉最贴身的便利,总想着有朝一日能从下人一跃成为怡红院主子的念头。且与宝玉有“初试雲雨”之亲,更觉得自己的梦想终会成真的。

再者,袭人虽为下人,但凭着她的聪明伶俐和忍辱负重的志向,表面上处处表现出和气待人不与人争长短的姿态,左右逢缘,故赢得了老太太、贾宝玉和众夫人的宠爱,在怡红院里占稳了众丫鬟之首的位置,就是到了别处他人也不敢小瞧了她!

然而背地里,她却时时刻刻为巩固和确保自己的地位费尽了心机,真可谓是不择手段。她最嫉妒林黛玉的美丽、才学,薛宝钗的高贵、大气,视她们俩人为竞争对手,以排除和取缔她们在宝玉心中地位为目标,但表面上又对她们俩极尽阿谀奉承,真是居心可诛。

然袭人机关算尽,终还是美梦破灭,没能逃脱自己为下人的命运。


新说新立

不用说,袭人也。



由于惯于察颜观色,揣测主子们心思,深受贾母王夫人的喜欢,因此安排到宝玉房中。与宝玉房中其它丫头相比,寡言少语,但是心机很深,深藏不露,是一个爱打小报告的人。



尽管其做人为人所不耻,但是命运却出奇的好,嫁与蒋玉涵,也算是得善终了。比起她的主子及其它丫鬟,真是幸运儿了。



68335IPKH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就不怎么好,不管是谁,都不为过。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一面,不能说她做某一件事过分一些,就贴上阴险歹毒之类的标签。

毕竟,她是真心待宝玉的,就算是为了一己之私,那也是真心,并没有做出什么害人不浅之事。



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喜欢《红楼梦》的我,希望遇上志同道合的你,让我们,相互关注吧!


爱上写作的欧丹丹

我最近在翻看《红楼梦》了,看了题主的补充描述,直觉说的就是秋纹。

秋纹擅自使用本端给贾母用的开水,并且还出言不惭,用得理直气壮。 这正符合题主所讲的亵渎贾母。然后,她对抢做了她的事情的小丫头也是色厉内荏,表现的很凶。相反,对王夫人送她几件旧衣服,又表现得感恩戴德。

所以,比较来比较去,也就是秋纹了。


青枫小筑

袭人,就是个嫌隙人,这样的人,放在哪里,都是挑起人群不和的根源。这样的人,在局面好好的时候,会先一步思虑可能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发生,或者,先一步主动引发变化,以向有利于自已的方向发展。黛玉的婚事,府里的主子们还没堤呢,她先想到将来黛玉那个性子,只怕不是好相处的,…,你看她多亊不多亊,…。宝玉身边好几个丫鬟,大家该各司其职、和睦相处,用晴雯的话来说,“横竖要在一起的”,不计较她跟宝玉更近,她却暗地里用各种排挤手段,把别人都推得离宝玉远远的,唯独她才最有资格亲近宝玉,她和宝玉是“我们”,其他人就都是“你们”了,暗地里她是这样一个嫌隙人,可只要当着众人面时,她却每每.总是一副忍辱负重、息事宁人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