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上篇插播了長沙行,今天繼續跟大家聊《隨園食單》這本書。一開始就說過這是袁枚老爺子寫的菜譜,從頭流口水到尾是不能避免的,尤其是當我看到“特牲篇”的時候——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沒錯,特牲篇寫的都是鼻子有倆孔的豬(說得好像其他動物不是倆鼻子一樣)。豬對我們國人來說太常見了,基本每天都能在餐桌上看到。

不過之前我們也聊過,豬在古代一度產量不高,所以很早以前也並不是隨時都能吃得起的。但到了袁枚那時代已經很普及了,所以他稱之為“廣大教主”。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袁枚在《隨園食單》特牲篇裡一共寫了43節豬的做法,從頭到腳就有豬頭二法、豬蹄四法、豬爪豬筋、豬肚二法、豬肺二法、豬腰、裡脊肉等等。

這裡面許多方法都值得借鑑,比如豬頭要用一整個,同甜酒、八角、蔥一起煮,連具體用量都做了標註;煮爛的豬頭要立即起鍋,“以免走油”。

豬蹄則常用黃酒一塊煨熟,或者是蝦米煮湯代水。可能因為袁枚是江南地區的人,所以對於加甜酒、黃酒烹飪特別有心得。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的豬肚二法,則是分別寫了當時南北地區對豬肚的不同烹飪手法。北人喜歡切豬肚爆炒,“以極脆為佳”(現在川渝地區也很熱愛這種方式)。

而南人則偏愛白水加酒(多半也是黃酒)煨到極爛,然後沾海鹽吃;或是加雞湯、作料煨爛後再燻幹切片,據說滋味也很不錯。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關於豬肺袁枚說這是最難清洗的,“敲之僕之、倒之掛之、抽管割膜、功夫最細”。然後用酒水滾煮上一天一夜,煮到一塊豬肺變成一片荷花花瓣那麼薄再吃。

我看這段看著頭大,這麼煮豈不是魂兒都煮沒了。好在袁枚也說這樣做太麻煩了,所以後來的人一般就把豬肺切片加雞湯共煮,或者是用好火腿混煮也就罷了。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說到豬腰子我就會想起烤腰子,雖然作為一個妹紙這不是我熱衷的燒烤食材,但確實是夏日擼串常常見到上桌的菜。

不過袁枚在《隨園食單》裡寫豬腰則還是用煨爛的方式,因為老爺子覺得炒豬腰太嫩了怕沒熟,炒過頭了又太老,還不如直接煨爛了沾椒鹽吃。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關於豬的各個部位,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最後提到的是“豬裡肉”,也就是豬裡脊肉。他評價說“精而且嫩、人多不食”,是說那會兒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吃。

這對於現代人倒是個新鮮事兒,因為吃裡脊肉對現代人而言太尋常不過了吧。袁枚寫的裡脊肉實際上是加了芡粉上漿的肉餅,然後在蝦湯中加入香菇、紫菜清燉。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不過要說裡脊肉我還是最先想到“鍋包肉”,這是道東北菜,據說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

鍋包肉對很多北方人來說應該不陌生,通常將豬裡脊肉切片醃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

雖然入口滋味還是鹹香可口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打開方式不對,每次吃鍋包肉我都有種要被嗆死的感覺,不知道大夥兒是否有什麼好辦法呢?給我留個言唄。

袁枚眼裡的食物界“廣大教主”:從頭到腳都有N種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