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凱歌電影票房一般,回報率低,投資人還要讓他繼續燒錢拍大片?

夢境先知

對於用《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來吐槽一位第五代導演中的傑出代表,我覺得有點過了,你可以看不懂,不接受陳凱歌導演想表達的主題,但這樣明目張膽的戲謔陳導的作品,確實顯得對藝術家不夠尊重,有些不負責任。

《無極》雖然在國內市場受到了貶諷和嘲笑,但金球獎給了它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充分說明它還是有足夠的藝術價值。而陳凱歌導演從1984年執導第一部影片《黃土地》開始,就蜚聲國際,他在海外的影響力巨大,之後的《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作品更是讓他在國際影壇上拿獎拿到手軟。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是不會無緣無故把金棕櫚頒給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國導演的。

本來作為一個文學素養深厚,有思想深度的導演,拍出的作品可能會文學藝術氣息重一些,用衡量商業電影的標準票房成績去衡量陳凱歌導演的作品,似乎不是太公平,不過即便如此,《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妖貓傳》的成績也還算理想。跟那些根本不入流的爛片相比,投資陳凱歌導演拍電影還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一件事。

中國電影不可能全是《戰狼2》和《泰囧》這種現象級影片,票房都得10個億起步,中國也不能都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商業片,像陳凱歌這種有文化,有情懷,又能拍出質量上乘作品的導演,我們真的應該對他寬容一些。


顏公子看劇

你說的沒錯,回顧10年來陳凱歌拍過的5部電影,票房成績的確不算亮眼。2008年的《梅蘭芳》1億元,2010年的《趙氏孤兒》1.8億元,2012年的《搜索》1.7億元(唯一票房倒退的一部),2015年的《道士下山》4億元。最新的這部《妖貓傳》,截至目前票房為5.2億元,是他所有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可是橫向比較一下就顯得難以啟齒了,在2017年國內票房總排行榜上,《妖貓傳》排在第36位。

或許禍根還要追溯到2005年的那部《無極》,它在商業上無疑是成功的,在那個電影市場還不繁盛的2005年,斬獲1.7億元的票房是極受矚目的。可是在惡搞文化冒頭的時候,原本想要嚴肅表達的陳凱歌,卻因《無極》而被眾人調侃、嘲笑,昔日君子氣象的大師一夜之間成了小丑,以至於10年來他都活在那番噩夢般的陰影下。

大家之所以覺得陳凱歌是一個有點異類的導演,是因為他作品的票房和口碑,與他如今在中國影壇的頂尖地位不成正比,還有人說,他其實只有一部《霸王別姬》算得上好電影(但也有人質疑這部電影不是他導演的,而是他父親導演的)。

在我看來,陳凱歌的電影票房不好是正常的,因為他的電影不是拍給普羅大眾看的,而是拍給文人,即知識分子看的。他的電影有很強的歷史感,並專注於表達人性,人性是他反思歷史的出發點,他描述的歷史也都是人性化的歷史。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喜歡用一些民族化的風物意象來創造寓言式的場景,這種深邃的意蘊需要有文化素養跟他比肩的人來產生共鳴,否則就會給人一種“很裝逼”的感覺。

自己的作品不受大眾待見,陳凱歌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自認為是一個“超理想主義者”,就像程蝶衣一樣,他把拍電影當成一種修行。他希望自己能夠誠實地面對電影,這樣才能心安理得,所以有人評價他是“城市的夢幻主義者”和“東方最後的詩人”。

那就像你說的,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有公司給他投錢拍電影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有一個非常優秀的製片人來幫他拉投資,那就是他的妻子陳紅。

陳紅說她是最懂陳凱歌的人,“如果你對一個人是非常懂的,而且這個人恰好也非常懂你,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難得的幸福。我和凱歌導演就是這樣。”兩人能成為娛樂圈裡攜手走過十幾年的模範夫妻,離不開默契的配合,陳紅讓丈夫的想法得以實施,而陳凱歌就像一個大家長,給她帶來安全感。陳凱歌自己也說:“我本人很幸運,因為我太太就是我的製片人,她一直很支持我。”

有不少導演抱怨,中國缺乏專業的職業製片人,而陳凱歌和陳紅這種“夫妻店”形式的搭檔,開闢出了一種新的思路。陳凱歌如今能在影壇遊刃有餘,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而不去考量市場的接受與否,與陳紅的付出是離不開的。

另一方面,跟陳凱歌進行合作的公司,也像接力一樣,始終會有新的資本注入到他身上。比如北京二十一世紀盛凱影視,就投資了《趙氏孤兒》《搜索》和《道士下山》,英皇電影投資了《梅蘭芳》和《妖貓傳》,而新麗傳媒投資了他的《道士下山》和《妖貓傳》,同時這兩部電影還都有外國的資本注入,分別是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和日本角川映畫株式會社。因為陳凱歌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拉到國際資本也不算什麼難事。

之前網上曾經傳出《妖貓傳》投資10億元的消息,這樣的話目前5億多元的票房就賠慘了,但是據陳凱歌回應說全部製作費是2.5億元,因為建那座城並不在他們的花銷中,是當地為了拉動旅遊而建造的,跟劇組無關。所以《妖貓傳》已經算是撈回成本了。


(鯨魚君)


鯨魚電影

投資,就一定要賺錢才是賺錢嗎?不是的,投出去,投資人就已經贏了。

因為,資本就是這樣的玩法。

越是大牌的導演,越是大製作,投入越高,就意味著這部影視的所有制作成本更高!但每分錢都花在了應該的成本上了嗎?不是的。

大家常常吐槽,尼瑪這就是砸了多少億多少億的特效?尼瑪就這演員,就片酬多少多少?

大呼不值!

當然不值。因為實際的特效投入肯定是遠低於對外宣稱的數字的。實際給的片酬也是低於對外宣稱的。那些數字,都是做賬給稅務機構看的數字,走一遍合法的程序而已。

比如對外宣稱投資10億,賬面一定會有10億的投入賬本,但實際開銷我們按5億計算。另外5億已經經過這次投資行為由“來歷不明的黑錢”轉變成了“合法收入”。

我只是舉例罷了,真實情況可能更加黑暗。資本就是洗錢,變成可以流通的合法收入後,投資人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至於真實花掉5億掙回來的票房,那都是意外之喜。

至於洗錢過程洗白的那5億,就是落入投資人私人腰包的錢。這筆錢可以光明正大的做成投資虧損。投資嘛,本就是風險行為。我們盡力了,然後虧了,虧了我們認了。沒毛病,沒漏洞。

好了,大家知道為什麼爛片不斷,小鮮肉水漲船高了吧。


秘製小故事

大家都覺得陳凱歌的電影燒錢,票房還不高,就拿這次的《妖貓傳》來說,傳言日本一張宣傳海報上寫著耗資15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9.7億),上映27天現在票房回收才5億多點,照這麼看,這豈不是大虧嗎?但是,誰不知道這只是個噱頭呢?單單是《妖貓傳》肯定投資沒那麼多,主要是那座專門為這部電影建造的“唐城”,說是專門建造,它肯定還是有後期的利用價值的,比如旅遊觀光用,拍攝其它電影也可以用,據說已經有40不影視劇計劃在那裡拍攝!


投資電影也是有風險的,陳凱歌雖然拍電影屢屢票房撲街,但是這個大導演的招牌還在那裡,一些投資人願意在他身上下賭注也是情理之中,總比一些無名小導演可靠,而且,他們肯定也做好票房如果不理想怎麼辦的準備,這次的《妖貓傳》票房雖然不是特別理想,但是絕對是為那座專門建造的古城打響了第一炮。這座古城今後一定能為投資方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而《妖貓傳》只不過為其做了一個很好的植入廣告。

因此對於觀眾來說,陳凱歌投資的電影老是撲街,看不明白為什麼投資人還願意給他投資,而他們業內人肯定知道,現在的陳凱歌不會打無準備之戰了!


子素夕顏


言語囈語

如果評三大導演的面相,小剛就是一無賴,藝謀就農民,而凱子就像個商人,但形式商人卻總是經歷票房敗北。

80年代,張藝謀、謝晉等人拍的《小花》《紅高梁》《芙蓉鎮》票房都不錯,而陳愷歌的《孩子王》被禁,《黃土地》《邊走邊唱》票房都比較差勁。

90年代,玩商業片,《荊軻刺秦王》姜文葛爺齊上陣,票房最後200萬,賠的底朝天。另外鞏俐加張國榮的《風月》被禁。不過《霸王別姬》算是很成功的,足以抵其它兩大片的過。

21世紀,《無極》《梅蘭芳》《和你一起》的票房勉強與投資持平了,亦算是票房保持不敗了。

陳凱歌號稱三大導演之一,但功力讓人懷疑,我只能說他就是靠一部《霸王別姬》吃老本,而他的其它片子,拍的不是晦澀、就是充滿個人意志,經常見他裝模作樣的說我的電影要表達什麼?要闡述什麼?又說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無極。

陳凱歌擇偶觀:從洪晃到伲平再到陳紅,才氣漸消,色氣漸漲,就如陳凱歌一樣。


大浪淘沙盡風華

我認為答案很簡單,各取所需!無縫對接!

陳凱歌

能力。藝術能力無需多講,作品、獎項擺在那。

號召力。陳凱歌畢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圈內人脈關係強大,也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

風格。他的特點是善於剖析歷史傳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並且追求美學表達,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

投資方

電影題材。《貓妖傳》的背景是我國盛唐時期,大唐的繁盛絢爛與時代隱痛。

風格匹配。電影需揭開一個被歷史紛亂掩蓋的真相。這個題材表達和美學展現,與陳凱歌無縫對接,不找他找誰呢?

票房保障。至於票房,不敢說打包票一定賺錢,但起碼請個名導多一重保障。


您覺得呢?歡迎評論探討


鸚鵡說秘密

這就像我們評價一個人的身高,從不是看他蹣跚學步或是垂老之時,而是看他正值青春的年華!



同上,這種理論放在陳凱歌上也非常適用,陳凱歌的名氣早在當初他拍《黃土地》,《孩子王》以及《霸王別姬》時就奠定了!



尤其是《霸王別姬》簡直是創造了華語電影20年來第一的奇蹟。

他拍的電影可以在國際電影節上拿獎拿到手軟,能被電影學院的老師和學生們當作教材,可以在多年後還能被眾人提起。



記得小時候就在電視上看到過,中國大陸的三大導演分別是張藝謀,陳凱歌以及馮小剛,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人可以撼動他們三人在電影界的地位。



綜上所述,你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拿著錢讓他拍電影了!


影視八卦愛好協會

投資人早些年也沒看過你文章啊,以前各種氣功大師那錢掙得,不要都不行。。。。投資人只是有某方面的掙錢特長,但不代表投資人不缺心眼啊。你看股市現在都啥樣了,依舊無數投資人買,什麼時候都不缺傻子。。。


宋雷37

首先票房不是唯一的一個標準,一個導演的好壞,不是票房就決定了的了。陳凱歌導演拍的《霸王別姬》那是這一二十年來華語片的一個代表。陳凱歌導演的才華毋庸置疑的。

這幾年他的電影票房是不太很好。在華語電影現在票房為中心的背景下。上一代電影導演也不容易。現在的導演門檻非常的低,好像有錢都可以當導演。導致華語電影品質不佳,佳片難尋,流量明星給他們衝擊也是有的。

投資人看的可能不是陳導的票房,而且他的專業,對作品的態度。還有就是陳導喜歡建影視城,電影拍完了,影視城的收益是很不錯的。就拿陳導建的象山影視城來說現在的收入相當的可觀。去年大熱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在那裡拍的。我去了一次象山影視城門票都一百多。

電影給完的後續收入可能是投資人最看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