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長平之戰,趙括被圍之後還有可能反敗為勝嗎?

用戶53291881890

先說我的觀點:反敗為勝難,突圍是沒問題的。

長平之戰是一場百萬級別的史詩級戰役,當時秦軍至少投入了60萬兵力,趙軍至少投入了46萬兵力。戰爭最後以趙國主力全軍覆沒而告終,讓整個趙國上下家家披麻戴孝,可見損失之慘重!

那麼,當趙括的40萬大軍被圍的時候,就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了嗎?經過我認真的思考發現,當時趙國有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可以利用,雖然不見得擊敗秦軍,將趙軍主力救出來還是沒問題的。

趙括被圍後,一開始在他身後只有3萬人馬,這3萬人分成了兩支部隊,一支2.5萬人封鎖了趙括的退路,另一支5千騎兵阻擋了來自趙國的援軍。“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

從白起的排兵佈陣可以看出,當時能從趙國趕來救援的部隊並不多,5千騎兵就可以阻擋!也看得出當時白起不敢分出更多的軍隊,因為分兵太多,將難以阻擋趙括突圍。同時,為了困住趙括,秦王還發動河內百姓前來助戰。

機會就在這裡,假如在河內百姓趕來之前,趙王派大軍前來解圍,我認為最起碼可以救出趙括。那麼軍隊從哪裡來呢?剛才已經說了趙軍主力被圍,趙國已經沒有多少可調動的兵力了。

其實,趙國還有一支17萬人的大軍沒動,那就是防備匈奴的李牧軍團!李牧在與匈奴作戰的時候動用了“車千三百乘,選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

這支軍隊駐紮在雁門一帶,距離長平600多里。從距離上來說稍微遠一點,但強在訓練有素,同時不需要花費時間動員。而河內郡雖然距離長平只有200多里,但是百姓分散居住,需要耗費時間動員。而且李牧手下有1.3萬騎兵,可以先於步兵南下,擊敗白起布在趙括身後的五千騎兵,然後騷擾秦國的河西援軍,阻止其過早出現在長平戰場。

等李牧主力到位後,17萬大軍在秦軍背後猛攻,與趙括的40萬大軍裡應外合,就算不能將白起擊敗,救出趙括還是沒問題的!

只不過,如果趙王將李牧軍團調往長平,雁門郡將會落入匈奴人之手!孰輕孰重趙王已經給出了答案,他沒有調動這支軍隊!


歷史風暴

且不說趙括的對手是老謀深算的白起,即使長平的地形也不允許趙括突圍。

先來看看上黨高地。

順著地理走位,沿著運城、臨汾、太原、忻州、大同一路逶迤穿行,會經過運城、臨汾、太原、忻定以及大同盆地。這時你會發現你已經走完了山西最好走也是自古人們通行率最高的幾塊盆地。

除此之外,在山西的東南部還有一塊被古人稱為上黨的高地。這塊被太行山、王屋山、太嶽山包圍的高地,可惜因為這三大主要山脈延伸的觸角太長造成了其內山體相連縱橫,使得此地本來有幸可以成為上黨盆地,反而成為了上黨高地。


先看下整體上的上黨高地具體位置!

再看太行八陘下的上黨高地位置有多重要!

上黨高地,由於河流的沖刷與常年不停的堆積,形成了兩塊主要的盆地,長治盆地與晉城盆地。

當然,順著河流更能清晰看出這兩塊盆地與上黨高地的關係。曹操銅雀臺建在鄴城邊上,鄴城卻緊鄰著一條從上黨高地流下來的河流——漳河。它的發源地就是如今的長治盆地。漳河分為清漳河與濁漳河,兩條河流於合漳鄉地區匯合,一起從太行山脈流到河北平原。清漳河對於今天的主題明顯不在一個頻道,所以重點解答的是濁漳河。相對一枝獨秀的清漳河,分為北源、西源、南源的濁漳河覆蓋了長治盆地絕大多數區域,可以稱之為長治盆地的母親河。作為上黨高地擁有最大面積的盆地,往南越過一片被命名為‘秦嶺’的東西向的阻擋山脈會到達另外一片盆地——晉城(澤州)盆地。

很明顯,晉城盆地相對於一馬平川的長治盆地顯然不是那麼平整,雖然盆地面積也算可以,總是給人有點坑坑窪窪路不平的感覺。總體掃視晉城盆地其間,視線總是會被一個又一個的山體隆起擋路。而長平之戰的爆發地就是在這片疙疙瘩瘩的晉城盆地,準確來講是在晉城盆地的北半部,高平地區(古稱泫氏)!

對於長治盆地有濁漳河三源作為母親河,晉城盆地僅僅有一條被名為丹河的河流從上段提到的“秦嶺”之丹朱嶺之處發源,向南一直流淌,經過高平(泫氏),走過一段平原地帶在下城公村鑽進了山溝裡,然後南流穿破太行山脈流出,來到平原地帶的沁陽(野王),匯合另外一條從上黨流下的沁河,再流到黃河。這三點用壁壘連接起來,恰恰正是趙軍廉頗設置的丹河防線的大體走向!

之所以長平之戰會爆發在如今的高平地區,原因在於趙軍如果不在‘秦嶺’之處阻擊住秦軍,那麼如果把秦軍放入一馬平川的長治盆地,無疑是開門揖盜,與人方便!因為在冷兵器時代,如果你戰鬥力不行,那就只好藉助地形翻盤了!而且高平地區正好可以滿足趙軍利用山形地勢構築有利的防線。對於秦軍來說,趙軍依照山勢走向苦心孤詣構築的防線無疑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才能逾越的,這也是自知不敵的廉頗堅守不出,持久乾耗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廉頗不知道,他為秦軍構築的防線竟然成了趙軍45萬大軍的墳墓,最終染紅了丹水!

當廉頗被趙括替換的時候,秦趙戰事已經可以算是進入了後期了。同時,兩軍對抗的前線也從當初的老馬嶺防線被推進到了丹水防線。趙軍的丹水防線北起之處就是丹水的發源地,名為丹朱嶺;中間點是在當時被稱為泫氏的高平,而它的南端盡頭則是丹水從平原竄進山區的下城公村。

僅僅依靠丹水防線是遠遠不夠的,趙軍還在其後傾情打造了一條名為百里石長城的防線,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秦嶺”。它是由西起丹朱嶺,羊頭山,關嶺山,東達太行山餘脈的馬鞍壑構成的。在百里石長城防線與丹水防線這兩條成大約成四十五度角的範圍裡面從西北到東南依次排列著將軍嶺、韓王山、大糧山與聖佛山。聖佛山與大糧山之間是丹水支流大東倉河,盡頭直達故關不遠。韓王山與大糧山之間是丹水另外的支流小東倉河,它的盡頭也是故關不遠。故關是羊頭山與關嶺山的缺口,也是秦軍如果打破丹水防線,意圖進入長治盆地最主要的通行通道。

將軍嶺與韓王山之間也是存在一條丹水的支流——永祿河。只是它的流經盡頭沒有和故關一樣的山體缺口,所以最後只是被阻擋在秦嶺以南慢慢湮沒。將軍嶺是永祿河與丹水的分水嶺,丹水東岸靠近將軍嶺的地方有個名為長平邑的地方。長平邑順著丹水逆流而上可以找到通過“秦嶺”也就是百里石長城的另外一個天然的山體缺口——長平關(參看國道227),進入長治盆地。不過,這個缺口早已被擅守的廉頗堵住!相對於這個天然缺口,趙軍最常使用的還是故關這個山體缺口。很簡單,此處相對長平邑所在的缺口地勢較為平坦,開闊一點!對於趙軍從長治盆地後方接收給養,送到泫氏(今高平)的丹水前線也相對容易!

秦軍作為進攻方就簡單多了,除了丹水作為和趙軍對峙的前沿陣地之外,從廉頗手裡奪來的第一道防線——老馬嶺防線也可以作為一條失敗的退路與阻擊線。秦軍幕府所在,最好的選擇當然是三水彙集的光狼城(今康營村)。

以泫氏為中心的丹水防線,從丹朱嶺處的長平關逶迤而下一直到下城公村,趙軍設置的壁壘按照今天的地名對應依次為長平關、趙莊、掘山村、長平邑、永祿村、三軍村、箭頭村、石門村、企甲院、圍城村、店上村、上城公村、下城公村。

以上為廉頗苦心孤詣的防線,可以看出丹水防線與百里石長城防線配合的是如何的緊密!

公元前260年,趙括替代廉頗,一方面為了迎合趙孝成王速戰速決的企盼,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趙括全盤廢棄廉頗的戰略,史載其“悉更約束,易置軍吏”,並且由此引發了八名趙軍將領以死相諫的強烈反對!於是,趙軍開始渡過丹水,來到丹水西岸的秦軍壁壘,頻繁挑戰,試探秦軍戰力。此時,武安君白起正在秦軍壁壘處注視著趙軍的一舉一動。針對趙括一反常態的進攻態勢,白起屢次命令秦軍佯裝敗退不敵,滋養趙括輕敵戰心。

此時的趙括已經被白起養肥了,開始下令趙軍全線出擊。經過激烈戰鬥,秦軍佯敗,趙軍得勝後立即渡過丹水,來到丹水西岸秦軍壁壘。此時的秦軍一反常態,對趙軍展開凌厲反擊。趙軍苦戰不能突破秦軍防線,又連續調發後援部隊加入戰鬥,亦不能破秦壘!此時,秦軍派遣的兩路輕兵已經完成了迂迴包抄,徹底截斷了趙軍的後路。

秦軍一路兵力25000人向東北溯端氏河(秦川水、固縣河)直插仙公山,然後折向東南的趙軍的百里石壁壘之後,奪取了長平關。

秦軍另外一路25000人,沿著蒲水河谷而上,經過陵川縣,來到趙軍百里石長城防線最東端——馬鞍壑(東馬安村附近),突破趙軍薄弱的防守,攻打趙軍重兵把守的要地故關。除此之外,為了十拿十穩,白起另外派了一支五千人的騎兵趁著趙括主力攻打秦軍壁壘無暇顧及其他之際,強行突破泫氏,順著小東倉河直插趙軍故關,配合蒲水方面趕來的秦軍一舉攻克了故關。

接著秦軍後援部隊如潮水一般透過秦軍5000騎兵打開的缺口,迅速填滿了故關到泫氏之間,隔絕了趙軍主力與輜重部隊的聯繫!

此時,秦軍已經控制了百里石要點之地——長平關、故關,切斷了趙軍輜重給養與援兵通行口,完成了對趙軍關門打狗之勢。

趙括軍隊攻打秦軍壁壘,遺屍甚眾卻不能突破秦軍防線!此時的趙括不知道他已然被包了餃子!趙軍完全被秦軍包圍在長平關——泫氏——故關,這個三角地帶。

此時,趙括的突圍方向,向高平關方向秦軍防線與泫氏方向秦軍控制的晉城盆地南部突圍的意義已經沒有必要了。唯一的兩個方向是長平關與故關兩個方向。

但是,秦軍穿插部隊已經將趙括主力與輜重部隊一分為二,趙括主力位於長平關與泫氏之間,趙軍輜重部隊又被秦軍包圍在大糧山。前者兵多食少將多,後者食多兵少將少。此為秦軍第一重保險。

此時,秦王徵發新佔領的河內新建秦軍已經協同秦軍奇兵控制了下城公村——馬鞍壑——長平關,牢牢地隔絕了趙軍來自國內的援兵。此為秦軍第二重保險。

此時的趙括軍被圍困了46天,已經到了“內陰相殺食”的地步。於是,趙括親自領軍向長平關方向突圍,輪番衝殺,威力強大的秦弩立即將趙括射殺。趙軍將趙括屍體埋於今趙莊,剩下的20萬趙軍士卒則在今企甲院(原名棄甲院)全部投降。

此戰秦軍也被殺傷近半,僅剩25萬。對於趙軍剩下的20萬人,秦軍士兵眼中看到的是一個首級一個爵位!得到秦國高層的屠殺令後,秦軍除了放回240個小兵散播恐懼外,將餘下的趙軍全部斬殺!


大福讀史

得先融會貫通

在長平之戰,趙括要想做到能夠不敗甚至能扭轉戰局的地步,這個起碼得把他所學的兵法知識初步的完成融會貫通,這樣才有這個基礎來扭轉戰局。

實踐熟能生巧

光融會貫通兵法知識還是有點欠缺的,至少還得實踐來檢驗這些兵法理論的正確與否和每種兵法其適用場合,而且唯有實際運用次數多了,才能更好的使得兵法知識融會貫通。



殺雞用牛刀

但是秦國並沒有給趙括慢慢實踐檢驗,使其能夠熟能生巧運用所學兵法的時間,而是直接派出“牛刀”白起來宰趙括這個“小雞”。這才是趙括的悲劇所在,剛出道不久就遇上大神還不知道閃躲,怎能不被虐。


不會運用人心的力量

還有一點是歷史用實踐證明了趙括確實還很年輕,也不知道怎麼去運用人心的力量。趙括手裡面有40多萬大軍,如果會運用人心的力量來背水一戰,聚集40多萬軍隊的人心,讓他們看到秦軍的人頭就是活命的希望,集中力量打一兩個突破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綜上所述,趙括是有“反敗為勝”的機會的,對於趙括的不敗合勝利其實就是打破秦軍的包圍圈,這對於趙括和40多萬趙軍來說就是最大的勝利。只是歷史證明趙括沒有這個能力來“反敗為勝”,所以已就逃不過自己喪命和40多萬趙軍被全殲的命運。


淡看天上月

秦趙長平對剛,趙血流乾:

跑調觀點:反敗為勝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可能兩敗俱傷。

長平之戰,可謂秦趙兩國決定國運的戰略對決。當時秦國集中國內所有的青壯年,趙國則是除了當時鎮守邊境的軍隊沒有動用外,也是動員了全國的能戰之兵。結果趙國主將趙括放棄了名將廉頗的堅守耗死秦軍的戰略,跟秦軍正面對決,被白起誘敵深入後,斷其糧道,苦撐40多天,突圍失敗全軍覆沒。。。

現在倒回從新分析,趙括被圍到底有沒有機會呢?看看我細細說來。

秦軍層面

當時秦軍遠出上黨,集結全國的精銳銳士跟趙國決一死戰,這次的戰爭跟以往不一樣,其實秦國和趙國都是在賭博,特別是秦軍,希望速度結束戰鬥,因為遠道而來,秦軍的後勤補給線越來越長,長期消耗下去,秦國的國力損耗遠大於趙國。白起見趙王臨時換掉了廉頗換上了趙括,就知道機會來了,故意假裝不敵趙軍前軍,趙軍不知是計,趙括指揮衝進了秦軍的包圍圈,白起調集5萬騎兵從後面斷掉了趙軍前後兩軍的連接,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然後又切斷了趙軍的後勤補給線,趙軍軍心大亂,被牢牢圍困。想衝擊秦軍,又被其箭陣逼退。

趙軍層面

本來依廉頗的計策,固守己方堡壘。秦軍遠道而來,可以打出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時間拖的越長對趙軍越有利,結果趙王換上趙括以後,局勢急轉直下。其既然主動攻擊秦軍,秦軍故意敗退,趙軍不知是計中圍,當時被圍的趙軍怎麼說也有個20萬人,如果趙括動用10萬人就地防禦,10萬人直接反衝擊背後圍困自己的5萬秦軍,不計代價,哪怕是10萬人都死絕了,只要能衝回堡壘,再次固守待援,雖然不能說贏秦軍,只要在糧道和水源保持的情況下跟秦軍耗下去,秦軍必將退軍,趙軍耗不起 秦軍更耗不起。但是結果是趙軍實力猶存,還有再次翻盤的可能。

喜歡我的回答 請關注我 謝謝。


跑調歌王309

趙括在被圍之後並非沒有可能反敗為勝的把握,只是趙括只適合紙上談兵,不會靈活運用到實際中去。

長平被圍的時候,趙軍40萬,軍力裝備沒受到什麼損失,而白起率軍50萬,要想圍住40萬趙軍也很吃力。之所以趙軍沒有突圍成功,就是因為趙括太因循守舊,只會按書本上說的做。

實際上,趙括應該聲東擊西,向回撤的方向虛晃一槍,把秦軍主力吸引過去,然後派大軍反方向衝出城去肯定一戰必成。

然後分成兩支軍隊沿長平城兩側追剿秦軍,同時,城裡的趙軍在城外趙軍追殺到的時候也出城夾擊。

一路上,趙軍軍勢將越來越大,而秦軍因為太過分散,又是敗勢當中,將潰不可擋。

最終趙軍可以在回撤的城門下對秦軍形成兩面包圍之勢。如果白起跑得快,也許還能帶走幾千秦軍,否則,五十萬秦軍就會在這包圍戰中一點點的被趙軍蠶食掉。

長平之戰其實路數很多,誰勝誰敗都看統帥的決策,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如果白起不如趙括,形式比如不同。這就是我的思路。


喬治85744078

已被屠神圍死,僅靠自身根本無法突圍,增援也指望不上,白起早已備好打援的隊伍。典型的 ‘圍點打援’,吃定了趙括。瞎掰一下,有兩種情況白起可能會退兵讓趙括逃出生天。一是秦王突然掛了,新王年輕,根基不穩,需要白起率軍趕回支援,不過秦王當時身體健康得很;還有就是其他一個或幾個諸侯國趁秦軍主力傾巢而出,國內空虛,出兵攻打秦國都城,這個才是白起最擔心的。可惜各國都被秦國嚇破了膽,見此良機竟無人敢出兵,都指望其他人出兵,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中心思想,秦國這種虎狼之國不來打自己已是萬幸,千萬不要沒事去招惹他,不然白起的大軍殺過來麻煩就大了。結果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秦算準了各國的這種小心思,無驚無險從容擊敗趙括!


風禾65308263

趙軍40萬大軍,基本屬於輕裝步騎,而秦軍則是重裝步騎,圍與反圍之陣地攻堅優勢,高下立顯。如能在包圍圈關閉形成之前或之初,兵並一向不惜代價突圍,或能僥倖生還大部或一部有生力量。因此,突圍已屬困難,反勝更是無望。驍勇善戰少有敵手的白起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秦軍雖然確實厲害,但40萬善長奔襲作戰的趙軍"如果"能夠置於足智多謀用兵靈活善於示形惑敵攻守兼備的李牧指揮之下 ,秦趙之爭鹿死誰手亦猶未可知。當然,就軍事素養而言,趙括之於白起,實乃一碟小菜耳。


Qinser

不可能,這個問題不要譁眾取寵,什麼這樣打那樣打的,你只要明白對面是白起,是一個一輩子沒有打敗過的軍事天才,身經百戰所殺無算,落到這種人手裡,你能想到的他基本都想到了。

趙括強攻秦軍璧壘不克,其軍力已疲,邊時傳來後面被抄,能以二萬眾阻擊數十萬軍,肯定定佔據了險要,而且二萬人是第一批後面援軍很快就增援上來了,你認為秦軍六十萬幹什麼的。

這裡面就一兩天的事,秦軍的包圍壁壘就會強化,讓李牧軍來援,你通知到他大概都要一兩天,他調集各駐軍,趕到戰場,秦軍的援兵早就嚴陣以待了。

你要知道對面是誰,就知道沒戲。


琴心入道

不可能了,趙括當時突圍了,一次次被擋了回來,後來又困又乏,沒有糧食。只有等死了。



永樂1979

沒有一點可能,白起都把能想到的都想完了,都是想到趙括前頭了,不可能讓趙括有一點幾回的,看趙括剛被圍的表現就知道了,趙括就不可能成為將軍,剛被圍時,機會是很多的,如果趙括率大軍不怕死了人,按一個地方圖突圍,不停的打,是可能衝出來的。在看趙括剛被圍,就打幾下,就不打了,等援兵,等三十幾天,沒有希望了,才下決心突圍,可是晚了,這麼長時間,秦兵把可能成功突圍的地方都加緊了防衛,趙括在沒有一點幾會了。可以講,就這一點趙括就不是合格的將軍,趙軍在趙括手裡敗了不冤。這樣的人當將軍沒有不敗的。所以在給趙括反案的人,看看趙括被圍的辦法,在給趙括翻案才能找到能把能翻案的依據。一句話趙括沒有一點幾會,比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