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最近新聞報道,青蚨在線、好好理財兩家國資系平臺接連爆雷,再次引發大家對國資系平臺的質疑,今天我來講講國資系平臺。

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1

青蚨在線和好好理財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家平臺的背景。

青蚨在線運營主體是上海青蚨在線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4年1月7日,註冊資本5億元人民幣,控股股東為北京青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平臺標的是以醫美分期貸為主。

4月28日,青蚨在線在官網發佈消息稱國儲華泰將收購青蚨在線30%股權,國儲華泰是瀋陽國儲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瀋陽國儲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股東為遼寧國儲能源有限公司和瀋陽燃料集團煤炭公司,這兩家股東公司均為瀋陽市燃料利用研究所旗下100%控股公司。

但事實的真相是,青蚨在線這個所謂國資系的平臺,我並沒有在國家工商系統查到有國資真正入股,請看下圖,這是上海青蚨在線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

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而北京青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又是如下圖所示:

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而青蚨財富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股東結構,是這個樣子的:

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看了半天,一層層調查股東結構,還是沒發現半毛錢國資在裡面!

我們再來看好好理財這個平臺。

這家平臺的運營主體是深圳市前海好彩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平臺標的主要是企業貸,且與渤海銀行合作存管。

深圳市前海好彩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是由同輝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而同輝新能源控股股東是國有企業山西能源總公司旗下分公司大同能源公司,持股比例為60%,其他股東包括金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山西雲際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自然人鄭佔平 。

2

國資系平臺現狀

從以上背景可以看到,這兩個“國資系”平臺一假一真。但都是股東結構和層級極其複雜的平臺,國有資本間接參與其中,整個P2P行業內,這一類“國資系平臺”可不僅僅只有兩家雷掉。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國資系平臺累計有272家,其中雷掉的有54家,佔比19.9%。

“國資系平臺”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分為國資獨資、國資控股、國資參股三種類型。而在這些雷掉的P2P平臺中,國資參股平臺有27家雷掉,佔雷掉的“國資系”平臺比例為50%。

在雷掉的平臺中,地域分佈以北上廣居多,共21家,佔比38.9%,廣東有7家,北京有7家,上海有7家。

在資產類型分佈方面,車貸、房貸、企業貸和個人信貸佔比較多,為87.03%,車貸類型的P2P網貸平臺共17家,房貸類型的p2p網貸平臺共15家,企業信貸的網貸平臺有8家,個人信貸類型的p2p網貸平臺共7家。

在註冊資金方面,註冊資金為3000~9999萬元佔了大部分,有35家,佔比64.8%。

國資系P2P平臺頻頻爆雷,為什麼?

3

我們要怎麼看待國資系平臺?

事實證明,我們投資P2P平臺,已經不能用“貼標籤”的方式來投資了,比如所謂的“國資系”平臺一定安全這種投資策略,會讓你死得很慘。

雖然確實存在運營實力值得認可的“真”國資平臺,但從以上例子我們也看得出,有些平臺,僅僅是和國有資本沾邊,或經過多層參股,或僅僅是參股一小部分,就自稱是國資系平臺並以此來宣傳。

更有甚者,通過新聞宣傳自己為國資系平臺,實際上僅僅是新聞而已,本身半毛錢國資都沒有,比如青蚨在線。

長期以來,國資系平臺給投資者帶來一個幻覺,大家認為平臺有國資背書,那麼肯定安全有保證,但是從雷掉的平臺的情況來看,國有資本僅僅是參股很小的比例,並沒有把控平臺的運營,或者壓根沒有國資在裡面。

所以,無論是國資控股還是國資參股,我們都要明白這只是平臺的一個標籤,僅僅是一個分類的標準,並不代表平臺有了國資的背景我們就可以盲目地去相信。

更深一層,有些P2P平臺和國資企業可能為了利益合謀,他們互相利用。

一方面P2P平臺可以營造國資系平臺的光鮮背景,塑造安全的形象,從而吸引投資人放心地把錢投進來,另一方面實力較弱的國資企業和P2P平臺談妥後,可以明碼標價按照入股比例收費,獲得收入。

所以我們壓根不能給P2P平臺貼上標籤,以此判斷一個平臺是否值得選擇。雖然將事物標籤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簡單直接地明白事物最顯著的特點,但這種標籤化的行為也讓人容易忽略了事物更深層次的地方,容易讓人陷入思維惰性和思維慣性。

我一直都說,選擇P2P平臺要全面衡量平臺的運營實力和資產情況。國資系、銀行系和風投系等等背景,我們可以作為選擇P2P平臺的一個參考但並不是核心指標。希望大家能夠好好辨別平臺,不要被平臺表面的標籤來影響決策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