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面對考研、考公和就業,該怎麼選擇?

電影解說家

不管是考研還是考公都是為了謀一份職業,通俗點說就是工作。那麼我們聊一聊兩個之間的區別!

一、考公務員

考公務員是當下最熱的考試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考公熱呢?不外乎大家知道的,穩定,待遇還不錯,社會地位高。那麼說到這裡其實大家都忘記了職位的匹配度。有的人做公務員做的風生水起,年紀輕輕就升官了,可是有的人一輩子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科員而已。那麼公務員也分很多類,不同的崗位的工作性質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然後看一下往年的公務員的職位表,選擇出適合自己報考的崗位,這些崗位都有具體的名稱,那麼找找相關的人瞭解一個這個工作的主要內容,看自己是否適合。

如果你想穩定,那麼公務員無意是最好的選擇。

二、考研

現在考研的競爭也相當的大,2018年考研人數達到238萬,這麼龐大的群體,能說明這個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大家對學歷的認可也越來越高的,大家普遍的認識到考研是提高自己平臺,學歷的唯一的途徑。那麼作為大三的你,如果喜歡你的專業,那麼可以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如果還是有喜歡的其他專業,那麼跨考也是可以的。


那麼到底該怎麼選擇呢,我這邊的建議你先考研究生,因為考研究生需要備考一整年的時間,你能考上全日制的研究生,畢業之後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你研究生畢業之後仍然是可以選擇考公務員的。但是如果你考上公務員之後,在選擇考研,那麼你就只能靠非全日制的了。再說工作之後,自己再用來學習的時間就少了,在自己還有時間有能力提高自己的時候,就先提高自己,等你意識到自己學歷不夠用的時候,在想辦法提高的時候,機會就偷偷的溜走了。


更多考研問題請關注陝西中公考研!


陝西中公考研

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出路無外乎這幾種:求職、創業、考公、考研、留學,但歸類一下,也就是兩個大去向,一個是直接工作,一個是繼續求學。因為求職、創業和考公務員本質都一樣,求職是給別人打工、考公是給國家打工、創業是給自己打工,都是參加工作,只是工作的性質不一樣。考研和留學也都屬於繼續深造,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無非就是你在國內還是國外繼續深造和學習的問題,你想去美國就參加美國的考試,你想去德國就參加德國的考試,你想待在中國就參加中國的考試。

這幾個出路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有差勁的選擇,沒有差勁的出路,回答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其實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適合兩字說得簡單做到難,關鍵是你要有找到方法,方法其實就是四個字:知己知彼。孫子兵法這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名言我們早已爛熟於心,當然這句萬能理論用在自己職業發展上也是最恰當不過。知己就是對自己要有足夠的認識,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但這個認識包括但不侷限自己,還要對自己整個家庭資源的認知,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點,很多時候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有什麼樣的人脈資源背景,特別是在中國。知彼就是對當下社會大環境有個清晰認知判斷,學會審時度勢的分析社會的發展大趨勢,再結合

自己本身的優勢利用已有的家庭資源,就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知己知彼,這兩部分的交集,其實就是你的未來,這背後體現的是你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最合理的使用,也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資源就是捷徑,對於沒資源的人來說,人生不走彎路,已是最大的萬幸。

這裡給各位看個網上的段子,雖說是個段子,卻也折射了現實社會的殘酷:

富二代學經濟,直接總經理;

窮二代學經濟,敲門賣安利;

富二代學土木,開盤把錢數;

窮二代學土木,工地扛大木;

富二代程序員,除非是腦殘;

窮二代程序員,死時趴鍵盤;

富二代學會計,操縱GDP;

窮二代學會計,按爛計算器。

突然悲傷劃過天空,滿地傷感。

本來一個知識類問答,快被我寫的有點厚黑學,拉回正題,從新來審視一下題目,題主問考研、考公和就業,該怎樣選擇?直接給你個建議吧,選擇考研,努力往最牛逼的大學考,能考到最牛逼的大學,你就可以開始攢你自己的人脈資源了。因為本科擴招的當下教育體制,本科學歷已經很普遍了,考研人會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名牌的大學生,本科擴招帶來的一個負面結果就是本科貶值,那本科貶值最受影響就是那些名牌的大學生,就像經濟學裡通貨膨脹一樣的道理,越通貨膨脹,受損失最嚴重的越是那些最有錢的人。所以說本科學歷就業已經沒有學歷上的優勢了,很多大企業只招研究生了,就算招本科,也是名牌畢業的大學生,而且人數也很少。再說考公務員,現在有很多崗位對學歷要求已經是研究生了。如果題主想有個高起點的職業發展,考研是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