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我在朋友圈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家裡的客廳往往堆了一屋子玩具,差不多可以開玩具店了。

也經常會聽到媽媽們抱怨:明明給孩子補了好多鋅,怎麼他還是那麼好動呢!

明明我跟孩子他爹都那麼開朗,我家孩子,怎麼就那麼害羞呢!

為人父母的急切心情,我理解,可是,你們的很多做法和認知,真的都!是!錯!的!

打擊你們的這位作者是誰呢?相信看過《最強大腦》的小夥伴,都對他再熟悉不過了。雪白的襯衫、陽光的笑容是他的標配;“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是他的口頭禪;給選手打分時的冷麵無情,是他獨有的魅力。

沒錯兒,他就是你們大家心中的“科學男神”——魏坤琳

當然了,我們的魏教授寫這本書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打擊您,而是為了幫助您走出養育孩子的誤區,帶出更健康、更聰明的寶寶。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魏教授和他的一幫科學家朋友們,構建了五大兒童腦教育體系,它們分別是: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今天,我們著重來看看,怎麼培養孩子的智力腦情緒腦

在培養智力腦方面,很多家長都有個大難題:孩子的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咋辦?在幼兒園裡,老師正上著課呢,我的寶寶竟然不坐在位子上,在教室裡走來走去。

在家也是一樣,別說讓他看書、寫作業了,就連玩玩具,也經常是玩一會兒就丟到了一邊,幾乎沒辦法專注一分鐘。

所以很多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懷疑:哎,我的寶寶,是不是有多動症啊?

別焦慮,更不要懷疑孩子出了啥問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

您假設一下,如果您家三四歲的孩子,能在教室裡坐一個小時都不動彈,或者一口氣寫半個鐘頭作業,都不帶開小差的,那您是開心呢,還是擔心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他們大腦的這一區域,還沒發育完全,他們會慢慢兒地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容易專注於一件事兒。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您想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有沒有方法呢?魏教授要告訴您,當然是有的!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首先,我們的魏教授先要打一打各位家長的臉,他要拜託您少干擾您的孩子。比如孩子在紙上寫寫畫畫的時候,好多家長會著急:“哎呀,這個太陽畫得太不圓了,都扁啦,你要注意,太陽的長度跟寬度,要一樣!”

“哎呀,你這個草地怎麼沒塗色呢?你注意過草地是什麼顏色嗎?”

你看,家長就是這樣,永遠都是一副教導主任的姿態,生怕孩子錯過每一個學習機會。

再比如,在遊樂場裡,孩子正玩兒得高興呢,家長一把拖住他:“寶寶快看,這滑梯上寫著英文呢,s、m、i、l、e,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smile,就是微笑的意思,你要記住呦!”

您想想,您這麼做,孩子能有多高興?人家正集中精力玩兒呢,被您這麼一打斷,估計是一臉黑線吧?最後可能是既沒玩兒好,也沒學好。

所以呢,這一條,家長一定要牢牢記住,孩子還小的時候,是注意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時不時被打斷,他的相關腦區就得不到充分發展,大腦也無法鍛鍊排除干擾的能力。

這一點很可怕,等於是扼殺了孩子學習的機會,阻礙了他注意力的發展。那麼以後,當您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請不要再打攪他了。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這一點是最基本的,除此以外,您還要幫助孩子排除環境裡的干擾因素。

一開始我提到了,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一大堆玩具。其實呢,多買玩具不算什麼壞事,但是玩什麼,玩多少,就很重要了。

如果您在孩子的視野裡放滿了玩具,那麼這所有的玩具,都會把他的注意力給勾了去,他自然就玩會兒這個,玩會兒那個,專注不起來了。

最好的做法是什麼呢?當孩子想玩玩具的時候,您可以事先問問他想玩什麼,如果他說想玩什麼什麼,那就只留下他想玩的,讓其他的玩具統統離開他的視線。

再比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就不要把電視機打開了,也不要把他最喜歡吃的零食擺在他面前了。

孩子就是孩子,注意力、自控力,跟大人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您以為這樣能鍛鍊他,可實際上呢,是在跟他,也是跟您自己過不去。

說到這裡,可能有家長會舉小手炫耀,我呢,從來不打攪我家孩子,也總是給他營造良好的氛圍,嘿嘿,不錯吧!

不如再想想,還有沒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您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您在幹什麼呢?

有沒有一個勁兒地要求孩子專注,卻忘了要求自己專注?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這時候孩子會怎麼樣呢?別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他是會注意到你的——咦,媽媽雖然身體坐下來了,但她的心一直沒坐下來,那我幹嗎要一直坐著呢?

這樣一來,就算您做好了前面那兩點,沒打擾孩子,也給他營造了合適的環境,那也是白搭。因為,您沒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啊!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表演家,他們最愛模仿的就是大人的行為了。所以呢,想讓孩子專注,您也得變成一個專注的人。那麼試試看,下次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您也拿起一本書,聚精會神地看起來吧。

前面我們講的這三點呢,都是幫助孩子減少外源性刺激,我們一起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家長要做到,不干擾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專心做一件事兒;

第二,家長要幫助孩子排除環境裡的干擾因素,比如一次只讓他們玩一個玩具,不讓他們在放著動畫片的房間裡做作業,等等;

第三呢,家長還要讓自己也專注起來,做好孩子的榜樣。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好了,現在,外部的問題解決了,我們要著重解決內部的問題:提升孩子的內在專注力。

讓孩子自發地專注起來,當然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所以很多家長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逼,逼著孩子,你不做一個小時作業,就不準看電視!你不彈一個小時鋼琴,就不準玩洋娃娃……

拜託,如果他真的專注了,那點兒作業早做完了,怎麼可能過了一個小時還在磨嘰呢?那是因為他身體雖然坐在那裡,心呢,早就“雲遊四方”去了。

那麼您應該也知道了,孩子的專注,不是逼出來的,要有方法地去引導。不如想想:孩子一般在什麼時候最專注?

我相信很多家長的答案都一樣:他玩遊戲的時候最專注!沒錯兒,這就是遊戲的厲害之處。

遊戲這玩意兒,到底是怎麼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呢?其實呢,它的設計大有學問,非常符合心理學原理。首先,它設計了明確的目標;第二,它設計的難度,跟人的能力相匹配;第三,它會給人們及時的反饋。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先來看看遊戲裡是怎麼明確目標的。舉兩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比如“憤怒的小鳥”這個遊戲,它設計的目標就是,讓玩家用盡可能少的小鳥,打到儘可能多的豬。

還有“俄羅斯方塊”,就是要求玩家,當方塊從屏幕上方掉下來的時候,儘可能多地消滅它們。

這些都屬於遊戲設置的目標。很多遊戲除了設計這兩種大目標,還會設置各種小目標,給你送積分呀,送小禮物呀,送五花八門的裝備呀,等等等等。

可想而知,這些誘惑一出現在眼前,玩這些遊戲的人自然會全神貫注,動力十足。

那麼我們想想,平時給孩子佈置任務的時候,是不是經常目標不明確呢?比如有的家長想讓孩子彈鋼琴,就會說:“快去好好彈鋼琴!”

當然,您是大人,很清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把琴譜擺好,按照老師教的進度,把上次的譜子練熟一點兒,再預習一下下次要學的譜子。

但是,您確定您的孩子,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好好彈琴,彈什麼呢,從哪裡彈起呢?他會糊里糊塗。

您該怎麼做呢?要幫助他分好小目標:“來,我們練一下這個譜子,先從這個小節開始……”瞧,這不就讓孩子很清楚了嗎!

不是孩子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年齡還小,理解能力跟大人不一樣。所以呢,就算是很簡單的任務,做父母的,也要記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幫他把任務分解分解,讓他在每一個小目標裡,都能集中注意力。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遊戲第二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難度和玩家的能力相匹配。仔細回憶一下那些遊戲,肯定沒有哪個遊戲,是一上來就要玩家打大boss的,一般都是一關比一關難。

這樣呢,玩家既不會因為遊戲太容易,玩一會兒就覺得無聊,也不會因為遊戲太難,玩一會兒就覺得受挫而放棄。這就是考慮到了

匹配問題。

這一點,跟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是相通的。有的家長很喜歡給孩子佈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看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了,就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做到。

“你看人家小明的乒乓球技術,都已經會反手扣殺了,你到現在連正手接球都有問題!”

“你過來,把這個曲子學一下。什麼?太難了!人家小安都上臺表演這個曲子了,她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遇到這樣的家長,我只想說,當你們的孩子,真是太可憐了!您逼著孩子去挑戰高難度任務,以為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而現實的結果往往是,他們很快對這件事喪失興趣,再也專注不起來了。

怎麼樣的任務難度跟孩子的能力是匹配的呢?其實,您可以隨機設置一個目標,看看他的反應,或者看看他完成的情況,基本上就清楚了。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通常情況下,設置一個比他的能力高一點點的目標,更能激發他的興趣,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跳一跳,夠得著”。努力一下就能戰勝這個挑戰,他當然更願意去全神貫注地完成啦!

然後,再跟遊戲設置裡的一樣,一點點地增加任務的難度。有一天您回過頭來會突然發現:

哇,這小子的乒乓球技術已經這麼厲害啦!

她彈鋼琴,還真是比我當年進步得快呢!

相信我,到時候您會特別傲嬌,就好像您自個兒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任務一樣!

解決了目標和匹配的問題,接下來到了第三步,給孩子及時全面的反饋。還是以“憤怒的小鳥”為例,玩家只要把小鳥彈出去,立刻就知道自己剛才的動作對不對,角度調整得好不好。

那麼家長給孩子反饋的時候,也應該是及時的、全面的。

“這一段彈得不錯,節奏沒上一段那麼趕了。”

“這一段的指法要注意,你看,手指要這樣……”

如果您對鋼琴不太懂,也沒關係,可以做一些粗略的點評:“我覺得你這段彈得挺好聽的。”

“剛才這段,沒有上一段那麼好,好像不是很順暢。”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這些反饋,都可以幫助孩子瞭解自己任務的完成情況。孩子是很聰明的,只要你用正確的態度去反饋,他們往往糾正得非常快。

但是,有的家長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夠好,他們很喜歡批評孩子:“哎呀,你這個貓臉太扁了!”

“你看看,這個眼睛畫成什麼了,這不是貓眼,成狗眼了!”

哎,這個一驚一乍的媽媽,真是讓人鬱悶呢!我們應該怎麼給孩子建議呢,兩個字:溫和。

“這個貓臉有點兒扁了,你可以把它剪得再圓一點兒嗎?”

“我覺得你的這個貓特別有創意,額頭上竟然有個‘王’字呢,現在你這隻貓,就像一隻老虎嘍!”

這樣和孩子互動,孩子怎麼可能不愛上做作業呢,肯定是越做越喜歡,越做越專注了。

瞧,這就是提升孩子內在專注力的方法,其實也沒那麼難,對不對?下面我們依然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步,是給他設立明確的、具體的目標;

第二步,給孩子佈置的任務,要跟他的能力相匹配;

第三步,當孩子完成一個小目標時,要給予及時的、全面的反饋,反饋的態度呢,一定要是溫和的。

這些小竅門,放在孩子的其他事情上也很有效果,學游泳啦,聽英語啦,下圍棋啦,讀書啦……甚至你自己也可以用起來。成年人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不是嗎?這些小竅門,都可以幫助您把事情做得更好!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說完孩子智力腦的培養,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怎麼培養孩子的情緒腦

說實話,這個體系,是我特別關注的一個體系,因為呢,我自己就在這上面踩了好多坑。

小的時候,只要被媽媽帶到有很多人的地方,都會被要求主動叫人,要是沒叫,媽媽就會說:“咋不叫人呢,這個是李阿姨啊!”

別人問我在哪兒上學,讀幾年級的時候,還沒想好怎麼回答呢,媽媽就直接搶過去回答了,然後對別人說:“我這孩子啊,就是太害羞了!”

久而久之,我變得越來越害羞,還是在長大懂事了之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自發地改了過來。

我想呢,跟我有相同遭遇的小夥伴,肯定一抓一大把。當然,我們不能怪父母沒掌握好教育方法,那個年代父母的意識,遠沒有當今父母的意識這麼到位,這是時代造就的。

但我們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就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問題,要是忽略了,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像剛才說的叫人、回答別人提問的例子,是完全可以給孩子一點兒時間的。要是家長著急忙慌地給孩子下個“害羞”的定義,把他說話的機會都搶了,那他以後很可能就會害怕跟陌生人交流。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您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不愛說話,不跟人交流的孩子吧?針對這一點,魏教授也給了我們一個好方法,就是

手把手教孩子融入別人的圈子。

怎麼實踐呢?有的孩子看見其他的孩子在玩,他也很想加入進去,可是呢,他不敢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怎麼辦?

這個時候,您可以先把孩子帶到一旁,和他一起觀察那群小朋友,還可以給他介紹一下,這個是誰,那個是誰,讓孩子心裡有個底。

等時機成熟了,您可以直接建議他這麼跟小朋友們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搭積木嗎?”“我可以和你們一起運沙子嗎?”

這樣建議之後,也許您的孩子還是很害羞,沒關係,這時候,您的“高光時刻”來了!您可以故意大聲說:“哇,寶寶,你今天穿了小豬佩奇的衣服,真是太有趣了!你要和小夥伴們分享嗎?”

小朋友們一聽到這話,會立刻注意到您的孩子,就算您的孩子還是不說話,只是做做動作展示一下小豬佩奇的衣服,就已經加入小朋友的隊伍了。

等孩子跟他們熟悉得差不多了,您可以繼續推動孩子的社交,可以這麼說:“我們家寶寶最喜歡的是小豬佩奇,寶寶來給我們講一講小豬佩奇的故事吧,大家也一定喜歡聽,對不對?”

好多時候,大人都要扮演這種“戲精”的角色,哈哈,您別覺得累,孩子在您的持續引導下,會越來越會交朋友,說不定哪一天,比您都會處理人際關係呢!別忘了,他們可都是天賦異稟的“外交家”!

《最強大腦》魏坤琳: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別再打攪他了

當然了,這種手把手地教,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你看到一群小朋友,正在玩醫生和病人的角色扮演遊戲,您就可以這樣引導自己的孩子:“你想做一個新的病人嗎?”

然後,再對扮演“醫生”的那位小朋友說:“醫生,你今天好忙呀,又來了一個新病人!趕快問問他哪裡不舒服吧!”

這樣,您的孩子,就能很快地融入到小夥伴的圈子裡了。

不過呢,孩子之間的交往,是不會那麼順暢的,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打人啦,被別人打啦,搶東西啦,成立小團體啦,等等,這都是發展情緒腦的必經之路。

但我們的“科學男神”魏教授,也貼心地在這本書裡,給我們支了許多招兒。

看完這本《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我很想對我的父母說:謝謝你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了我。也很想對我以後的孩子說:等到你出現的那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待你,好好教育你,讓這個世界多一個可愛、可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