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導語:在產品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產品的市場地位、由地位決定的價位以及產品的市場銷售量,發揮重要決定作用的是產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文/陳春花

全球社會與商業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與大家分享三點:

第一,全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結構不確定性;

第二,中國正在從國內到全球開啟一項基於「命運共同體」模式的全球共贏的新全球化進程,並正在湧現對全球商業與管理具有標杆影響力的「現象級」企業,如華為、海爾、阿里巴巴、騰訊、聯想等;

第三,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對傳統組織的企業和新形態企業來說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面對鉅變,在我們分析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之間的差異時,往往將其歸結為文化的差異和價值觀的差異。特別是豐田的精益製造、谷歌的創新組織、可口可樂百年不老泉的神話,讓我們越來越多地感受到,除了產品、戰略以及內部運營管理之外,還需要在企業文化上構建能力,沒有價值觀的推動以及文化的認同,企業無法走到更遠、更高的位置。在這個背景下,企業文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者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必備知識,今天我們追本溯源探討這個話題。

1、企業文化的作用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產生和存在,對推動企業取得良好業績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理順組織內部價值差異,提高組織運作效率,增強組織承諾和團隊士氣。企業通過企業文化,可以提升整體形象和品牌信仰,通過對內的整合達到對外部競爭環境的適應,繼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實現企業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實現基業長青。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持續業績,企業就無法承擔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如減少失業率、保持社會穩定、創造更多的價值衍生機會等)。如果業績失敗,企業領導者就會被股東、政府、員工、消費者和公眾懷疑,會被質詢、審查罷免甚至驅逐。

企業文化作為提升企業業績的重要因素,存在於任何企業,只是有強有弱、有優有劣、有隱有顯。優秀的企業領導者在領導企業一段時間後,往往能讓弱勢的文化變強大,讓零散的文化變系統,讓優秀的文化變卓越。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很多有長久發展歷史的世界企業和中國企業的 CEO,對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有獨特的理解,並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面臨變革和改進的情況下,關注的問題往往是更合理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因此,每一次真正的變革,無論這些企業的歷史有多悠久,所導致的結果都是與掌權人自身文化和所推崇的管理方式休慼相關的新文化、新組織和新管理。

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於中國成長中的企業來說,由於經歷的是從無到有的發展變化,領導者自身的文化和所推崇的管理方式,更明顯地主宰了企業初期發展的軌跡,並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企業文化基因。

在企業初創階段,逐步形成的三個作用因素分別是:企業領導者自身、所推崇和執行的經營管理方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在這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產生了企業從上到下同時又是員工共同認可的企業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 企業文化形成三因素

首先,企業文化不是文化企業,不能用泛文化來看企業文化,更不能拿著文化來套企業。企業文化的產生是先有企業然後才有文化。其次,企業家所形成的企業家文化,並不代表企業文化發展的終點。企業文化的發展歷程為:企業家個性魅力(企業家文化)→團隊個性魅力(團隊文化)→企業個性魅力(企業文化)→最終形成的社會個性魅力(競爭性文化)。

企業文化既是企業的核心靈魂,也是企業的本質特徵,是基於企業家推崇和執行的管理方式產生的團隊績效。企業初創階段,企業家或者企業領導者,在形成企業文化及帶動企業文化向競爭性企業文化的發展中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定位)。從管理方式的角度(定量),管理方式對企業文化的推動有這樣的發展過程: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業管理方式→核心價值觀→企業文化。同時,社會及客戶(消費者)對公司行為的參與,是反映和判別企業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定性)。如果企業能將其文化與客戶溝通並廣泛散播,那麼企業就會變得非常強大。

3、企業文化形成的核心是認同和共享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由上述三個起源因素促成,在企業成長的初創階段自然形成。對於企業的領導者和高級管理層來說,受到顧客及員工認可的企業文化,猶如一個反饋給管理層的「禮物」,推動管理層取得受到認可的優秀業績。但是,企業文化成為「禮物」有個前提條件,即要被認同和共享。認同的關鍵是員工、顧客和社會的參與和共享,沒有認同的文化就沒有價值。

企業文化管理作為一種最高境界的管理,一切物質及業績都是在文化的指導、推動、滲透和薰陶下出現的。然而在很多企業裡,一方面疏於基礎管理,內部管理水平很差,沒有戰略規劃,沒有良性機制,溝通、協調存在一大堆問題;另一方面卻強調要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文化。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文化被當作是對外的包裝企業的包裝盒。但企業文化不是被類似 CI 設計出來的包裝盒,以設計出的企業文化來包裝企業形象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比如,有的企業領導者對建立企業文化的目的並不明確,領導推行設定的企業文化,好像這樣一來,企業就真有了文化內涵。由於沒有抓住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在這些企業裡,企業文化只是一句句口號。這種主張「企業文化強制性地創造和灌輸」的觀點,是對現代企業文化的曲解,是典型的單向傳播,將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其實,企業自誕生的那一刻起,企業文化也就同時產生了。過去,企業文化是由自發到自覺的過程,是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現在,企業文化已經從實踐層面上升到理論層面,為人們所重視和研究,並被視為影響企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從而引起了幾乎所有企業家的重視。很多企業,雖然處於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點,規模和歷史也很不同,但企業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強調以人為本、溝通與合作、創新、重視顧客需求、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等等。這些相同之處的起源,就是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業績追求所帶來的共同思考。

一個有作為的企業家,會提出、實踐和塑造企業文化,使得企業上下產生一種認同感,提煉出一種共同的價值觀。這樣的企業家,無時無刻不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是什麼?最終奮鬥目標是什麼?產品如何被人們接受?如何製造出最好的、最有競爭力的產品?怎樣把最好的人才集中到公司,又能充分地調動積極性?如何以最具團隊的力量去戰勝競爭者?等等。

在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各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領導者和企業管理層推崇和執行的管理方式起到「控制與靈活」這兩個有效推動企業運轉的作用。「靈活」是指企業領導者自身帶動人與人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的相互協作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氛圍,並能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控制」是指企業管理層推崇和執行的管理方式,依靠嚴密的規範和流程。

企業文化的產生依據企業所強調的「控制與靈活」的程度不同,內外發展的重心不同而形成企業文化的四個導向,即規則導向、支持導向、創新導向和目標導向。一般來說,企業首先需要解決好生與存這一根本問題,有了一定規模之後,再去系統解決內部管理的問題。因此,企業文化隨著企業所推崇的管理方式的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導向,大體順序是:

低層次目標導向、規則導向、績效導向、創新導向、願景導向,循序漸進,不斷髮展。

在公司創立之初,創業者以戰略框架、資源、流程、關係及價值觀為對象,做出「企業家文化」,開創成功,塑造後來組織繼續發展的特色。其後,這種文化開始經歷轉變,逐漸傾向於建立並發展強化的組織,建立組織分明輪廓,發展組織對外的競爭力等高層次目標導向的企業文化。

4、企業文化的本質是創新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彼得·德魯克說:「行之有效的創新在一開始可能並不起眼。創新不是浮誇的東西,創新要做的是某件具體的事,否則所謂的創新只能是一句空話。不起眼的細節,往往會造就創新的靈感,讓一件簡單的事物有超常規的突破。同時,創新不一定「以大為美」,對於企業活動中的既不相同又不相互關聯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因此,企業要不斷引導創新,適應變革,鼓勵改進。

在創新上,有的企業會陷入對個人的神化的誤區。當然,不否認某個人可能會在某項或某幾項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企業整體創新的形成必須通過企業與個人的共同努力。首先,企業營造適當的環境激勵企業內的創新活動,一個成功的創新活動必須是在企業願意採取創新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還是企業中瀰漫的氣氛,都會影響創新活動的成敗,而企業文化正是塑造這些非正式的人際關係與企業氛圍的主要動力。其次,企業文化能激勵與支持創新活動,進一步增進創新產品或服務商業化的機會。最後,企業高層管理者是企業文化的導入和影響因素,他們對創新的態度是促進企業創新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見,作為企業或組織發展的動力,以創新為本質的企業文化激勵員工的創新精神。

用知識的眼光看企業,企業組織就是一個對知識進行整合的結構。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成為一種力量,對企業興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關鍵性的作用。世界 500 強企業出類拔萃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實際上是企業創新而獨到的文化。知識經濟條件下,為了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成為創新文化的關鍵因素。一流企業大多以學習型組織為樣本,強調組織持續創新和改進,選定一種持續改進的意識推廣模式,與企業的戰略發展和文化高度一致。

企業文化學的奠基人勞倫斯·米勒曾預言說:「今後的 500 強企業將是採用創新企業文化和創新文化營銷策略的公司。最終的競爭優勢在於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以及將其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在產品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產品的市場地位、由地位決定的價位以及產品的市場銷售量,發揮重要決定作用的是產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哈佛商學院通過對世界各國企業的長期分析研究,得出結論:

一個企業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及企業文化,是當代社會影響企業本身業績的深層重要原因。經濟活動往往是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運作,企業的發展與企業文化的支持休慼相關,文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深層推動力。

也正是基於以上認知的變化,最近,在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們對《企業文化》作了修訂。本次修訂的總體思路是根據商業發展環境與形態、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的變化,從「時空線索、理實結合、動靜有分、知行合一、教學相長」出發,對全書的結構和內容重新梳理,按照新的順序闡述企業文化的歷史與發展、機遇與挑戰、理論與實務、結構與運行、傳統與當代,並結合當前「重新定義」導向的商業經營與管理,歸納出互聯時代的組織管理與企業文化的新動向和新理念。本版加入了 56 則「實踐鏈接」素材,希望能增強大家的閱讀體驗和實戰感,對大家理解企業文化有幫助。(本文完)

陳春花:追本溯源說企業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